道家有一句禅语道尽人生(俗语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在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坏人死后下地狱、好人去世上天堂的说法,抛去封建迷信不谈,其实这也不失为一种劝人向善的说教,我国古代传说,阴间是掌管人生后事的地方,坏事干尽的人就会在阴间遭到惩罚,《聊斋》中有一篇《僧孽》,就讲了一个坏和尚受到报应的故事。
阴差阳错 游历阴间
“张姓暴卒,随鬼使去,见冥王。王稽簿,怒鬼使误捉,责令送归。张下,私浼鬼使,求观冥狱。”
说有这么一个姓张的人,突然暴毙,被黑白无常抓去见阎王。阎王翻看生死簿,发现抓错人了,把黑白无常骂了一顿,责令把小张送回阳间。小张从阎王殿退下后,悄悄央求鬼使带自己参观参观。
无常二位爷倒也大气,亲自当导游带着小张逛逛,这边是刀山、那边是剑树,路尽头那里看见没,那个遭和尚坏得很,被绳子穿过大腿,倒挂着“荡秋千”呢,听见惨叫没有,哎哟喂,咱哥俩当鬼这么多年,都不敢细听。
小张虽然害怕,但架不住好奇,也想看看是什么人这么坏,结果走近一看真是惊呆了,那个糟和尚不是别人,正是他亲哥哥,连忙问这是咋了这是?
糟老和尚 吃喝抽烫
“是为僧,广募金钱,悉供淫赌,故罚之。欲脱此厄,须其自忏。”
鬼使回答说:这个糟和尚啊,天天打着慈悲的旗号敛财,然后扭头就去吃喝抽烫,完全不把佛爷放在眼里,但这事儿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瞒得过人、还瞒得过鬼啊?所以给他点小惩罚。想要摆脱这一劫也简单,自个儿心甘情愿地忏悔就行。
小张听完心想,得,我赶紧回去看看我哥吧,大概率还可以抢救一下。
醒来后,小张来到他哥出家的兴福寺探望,刚刚进门就听见了痛哭狼嚎的声音,再一看简直惨不忍睹,两条大毛腿之间长满了脓疮,有些都崩裂了不断往外流血,双腿倒挂在墙上。
改过自新 善莫大焉
“僧大骇,乃戒荤酒,虔诵经咒,半月寻愈。遂为戒僧。”
于是乎,小张就把在下面看见的情形告诉他哥哥了,特别是这倒挂的样儿,简直一模一样。糟和尚听完也吓坏了,赶忙戒荤戒酒、戒赌戒色,每天只虔诚诵经,真心忏悔,就这样过了半个月,逐渐痊愈了。
从此以后,糟和尚成了一个严守清规戒律的好和尚。
善哉善哉。
异史氏曰
“鬼狱渺茫,恶人每以自解,而不知昭昭之祸,即冥冥之罚也。可勿惧哉。”
总有些人不信邪,殊不知你平常做那些破事儿啊,早在冥冥之中标好了价码,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问你怕不怕?
故事虽小,寓意却大,蒲松龄老先生就是要以大张和尚所遭的报应,来劝诫世人。人生路上我们都会不小心做错事,有错不可怕,但要及时改正,因果报应虽然是假的,但人的良心是真的,良心就是天。如果做了坏事,则有法律来捍卫正义,法律就是天。
蒲松龄是淄川人,在淄川县西三十里的冶头店,有一“兴福寺”,是张和尚出家的寺庙,所以这个故事亦真亦假,阴间那些描写固然是假的,所谓因果也是假的,但在蒲松龄那时候,可能真有这样一个糟和尚坏事干尽,甚至通过兴福寺,可以反映出那个时代寺僧的普遍情况。
蒲松龄对此类事情深恶痛绝,才会编出这个故事来。
最后,由于影视游戏作品的影响,我们大多数人对《聊斋志异》的影响都停留在“鬼故事”上,实在是远望!
其实《聊斋》并不全是鬼故事,而是通过所谓的“鬼妖”来讽刺现实,比如这篇《僧孽》,还有后面的《妖术》,表面上是写“鬼和妖”,实际都是用来讽刺清朝现实社会中的“僧和道”,归根结底还是写的人性。
正如那句有名的评语:“写鬼写妖技高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正因如此,我非常喜欢《聊斋》,我的书桌上、枕头边都放着一本《聊斋》,兴趣来了随时翻开看一段,本来也是短篇小说集,篇幅最长的10分钟也能读完,不会占用工作学习时间,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
也不用担心文言小说读不懂,现在市面上的《聊斋志异》大多都是文白对照版,还有点评、注释、插图,读着完全不费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