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增强率有什么影响(武海良矢志科研报国)
武海良(中)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 照片由西安工程大学提供
“年轻的时候,我就看过《人民文学》上刊载的徐迟撰写的关于陈景润事迹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那篇文章对我影响很大。我那时就立志,要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报效国家。”
经过不懈奋斗,西安工程大学武海良教授的理想已经实现。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武海良教授团队的项目“低能耗低排放浆纱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武海良,已经在纺织领域奋斗了37个年头,也在“浆料浆纱”领域研究了三十余载。他先后承担各级科学研究项目3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他主持完成的“半糊化节能环保上浆及浆料制作新技术”获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低能耗低排放织造浆纱关键技术及应用”还获得202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谈到为什么要关注浆纱这个问题,武海良说,织造车间是典型的高温高湿车间,工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体能耗费很大,非常辛苦。“我们反复寻找原因,发现问题的关键出在浆纱环节。”
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武海良团队把目光聚焦在浆纱环节,开启了数十年艰辛的探索,决心找到解决浆纱高温高湿的方法。
“这是个自从有了纺织工业就一直存在的共性‘卡脖子’问题。”武海良说,浆纱是纱线加工成纺织品过程中最关键、能耗和污染最大的工序。浆纱质量决定了织造效率、织物质量及织造对环境的要求。
现在纺织业采用的是高温浆纱技术,织造需要在高温高湿、高上浆率的条件下进行,耗能高且排放高。
“浆纱高温高湿、高上浆率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改善劳动环境,更可以在‘上浆’和‘退浆’过程中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武海良说,这个工作意义重大。
瞄准问题之后,便没日没夜攻关。忙碌了一天的武海良,经常在深夜里因为自己的一个灵感激动得睡不着,就赶紧起身把它记在本子上。
实验室里,他和团队成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各种测试。武海良尊崇老一辈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在实验室里不厌其烦地强调“重复很重要”“记录很重要”,要求大家脚踏实地做好实验。在企业里,他鼓励团队成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武海良和团队取得丰硕成果。
“低能耗低排放浆纱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研究成果,不仅对建立环保型纺织品加工体系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而且对提升我国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纺织工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业内专家认为,“低能耗低排放浆纱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系统研究了纺织行业浆纱技术中采用高能耗、高排放浆纱技术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温可糊化淀粉浆料、内增塑淀粉浆料的结构及合成方法,设计、研究了无吸湿再粘聚丙烯酸类浆料结构和制备技术,为攻克低能耗、低排放浆纱关键技术奠定了材料基础;建立了满足低上浆率、低湿度织造的低能耗低排放浆纱体系,解决了长期以来采用高能耗高排放浆纱的技术难题,为实现低能耗低排放浆纱提供了科技支撑。
如今,那个曾经为陈景润事迹所感动、矢志科研报国的年轻人已经年近花甲,但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带领着一批年轻人“泡”在实验室里,重复着制备、测试各种浆料性能的工作。
武海良一会儿把老花镜摘下,一会儿又戴上,指导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我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子女,努力让他们学有所成,将来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武海良说。(记者 吕扬 通讯员 张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