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比较保守的衣服(都说傣族小姐姐的衣服漂亮)
泼水节到了,勐远仙境附近的傣族村落在庆祝新年。
尽管响应上级号召没有大型集会,但村寨里的小型活动还是有的。
大量傣族小姐姐,盛装走在村头巷尾,仿佛走时装秀一般。
傣族传统服装在这个时候,更加吸引眼球。
与其他地方不同,傣族人并非仅仅在重大节日穿传统衣服,其实平日里大家生产、生活的时候,也是穿传统衣服的。
只有个别年轻人赶时髦,穿西化的衣服,绝大多数人还是穿得花花绿绿的,非常漂亮。
在过去,傣家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套织布机,心灵手巧的傣家姑娘织出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结实耐用的傣锦,用傣锦做出的独特的民族服饰傣服。
尽管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家已经不再织布了,可是传统做衣服方式依然存在。
傣锦
傣锦,最早出现在唐代。
是流传在傣族民间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当地称“娑罗布”。
傣锦是指有图案的,织出的白布不能称之为锦,只是布而已。
傣家人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鬼神崇拜、佛教信仰等精神生活都和傣锦密切相关。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里, 傣族妇女不仅要织出一家人的衣物, 还要织出筒帕、床单、门帘、床幔等生活用品。
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家人还要织出拜佛、赕佛用的佛幡。
正如不纹身的傣族小伙等不到傣家姑娘的喜爱,不会织锦的傣家姑娘也得不到傣族小伙的喜爱。
因此,傣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能工善织的好手, 傣锦织造过程复杂,要经过脱棉籽、弹棉花、卷制棉条、纺纱、缠线、上桨、染色、倒线、牵经编花上机等工序。
在过去,女孩子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织锦。
基本每个村寨都有制作傣装的人,村民若是有手艺又不忙,可以自己制作,若是不想自己制作,亦可麻烦村里其他会缝的人帮忙缝制。
在勐远仙境的城子村里,现在会织锦的人已经不多了,如果有需要,大家会买好材料委托村里的现存少数会织锦的人帮忙。
色彩
傣锦最初的颜色是白底,用红、黑两色来织图案。
这是因在以前颜色都是采集植物自染, 其它的颜色不好染而且容易掉色会染成一片不好看,而红黑两色则很难变色,用来染色的植物原料较易采集。
解放前也有傣族老人自己染成的绿色, 用天然的树木可染成红色, 用树木结的果实可染出绿色的,用树叶和树根则染出黑色的,把采来的植物捣碎和过滤过得石灰水搅在一起,再放进去一些盐,拿出纺好的白线放进去浸泡即可。
但是现代工业技术的发达,织锦的颜色也越来越多, 还有人直接买来染好颜色的线回家后直接就可以织。
图案
傣族人生活在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热带雨林地区,这给傣锦的编织提供丰富的参照物。
傣锦上的图案多源于生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几何图案,如正方形、菱形、多边形、等边形等,全凭个人的喜好和想象自由发挥;
二、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花草树木房屋建筑, 经过织锦人夸张、抽象、变形的随意发挥, 有些能看出是何物但却叫不出具体的名字;
三、具有象征意义的飞禽走兽,常见的有大象、孔雀、马、龙、老虎、麒麟,还有乌龟、老鼠等,孔雀象征幸福美满,大象象征勤劳勇敢。
发源于勐远仙境曼康河的孔雀公主故事中,来自孔雀国的七公主喃木诺娜,和傣族王子召树屯相爱,并帮他战胜了邪恶的巫师。
傣锦中有大量孔雀纹象征傣族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在傣族婚礼中,孔雀纹的傣锦被用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传承
2008年“傣族手工织锦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傣族手工织锦技艺,是傣族人民上千年的编织技艺和审美观念的结晶,体现了农耕时期傣族社会和家庭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今会傣锦的手工艺人已十分的稀少,傣锦面临着失传的局面。
在勐远各傣族村寨中,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习惯穿着傣族服饰,男子则只有在泼水节中才会穿着。
南拼村村民大都还会织布,花纹以几何图案为多,红绿色线为主,图案生动灵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