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

一味土茯苓,治遍各种皮肤病

小师妹 华医世界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1)

图*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

土茯苓,别名“土萆薢”“草禹余粮”,味甘、淡,性平,有清热除湿,解毒通络的功效,首载于明代《外科发挥》中,用于治疗杨梅疮(梅毒)。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是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从事中医皮肤疾病临床、教学、科研五十余年,享有“岭南皮肤圣手”的美誉。

在临床上,禤老应用土茯苓治疗各种皮肤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

今天,小师妹将其经验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2)

银屑病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3)

银屑病,中医学称为“白疕”,是一种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医宗金鉴》载“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荣外”。

临床上以寻常型银屑病多见,可见界限清楚的红斑,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患者有不同程度瘙痒,少数可见关节型、脓疱型等。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具体病因暂不明确,感染、药物、饮酒、吸烟等均可诱发。

禤老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岭南地区银屑病患者多有秋冬加重、春夏减轻的特点,认为本病由内外合邪所致,因皮肤属表,易受风、燥邪侵袭,加上患者营卫亏虚,血燥为本,缠绵难解,日久血燥生热,瘀阻成毒。

禤老认为治疗银屑病当以养血润燥、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为法,常以自拟皮肤解毒汤(土茯苓、乌梅、紫草、莪术、赤芍、生地黄、当归、石上柏等)加减治疗。

方中土茯苓清热解毒,

乌梅滋阴解毒,

紫草凉血解毒,

莪术祛瘀解毒,

四药合用,共奏解毒驱邪之功,是禤老解毒法治疗皮肤病的核心应用。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4)

同时禤老强调“中医治病,以和为贵”,解毒驱邪法也正是禤老总结出的针对外因的和法。

《本草正义》载“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络脉为经脉横行别出位置较浅的分支,其中浮络更是浮行于浅表,

可见土茯苓能祛除体表皮肤的热蕴毒邪,对于热毒较重者,禤老常将土茯苓用至20g,同时配以白鲜皮、绵茵陈等清热解毒。

禤老还在皮肤解毒汤的基础上,加减成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银屑灵片(土茯苓、乌梅、紫草、莪术、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金粟兰等),对于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疗效确切。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5)

过敏性紫癜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6)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葡萄疫”范畴。

《古今医统大全》载“紫癜风者,多在四肢或身上,或紫疙瘩如赤豆疔状是也”,皮损初起即表现为散在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双侧对称,成批出现,后可融合成片,可伴有关节疼痛肿胀、腹痛便血、血尿等表现。

过敏性紫癜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与饮食、药物等相关,主要是IgA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引起的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

禤老认为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热毒侵犯人体,风热相搏,扰动血络,迫血妄行,离经之血外溢肌肤而发斑,内渗于里,损伤肾络而尿血,内迫肠胃则便血;

热毒炽盛久则血液运行不畅,耗伤气血,气虚血瘀。

禤老常以血管炎方(土茯苓、仙鹤草、牡丹皮、墨旱莲、白茅根、茜根等)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方中土茯苓为君药,起祛湿热、解郁毒的功效,

配合仙鹤草止血补虚,

牡丹皮凉血活血散瘀,

墨旱莲、白茅根、茜根凉血止血,

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

禤老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将岭南地区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大致分为四种常见证型,

对于过敏性紫癜辨为风热伤营证的,在血管炎方上加消风散疏风清热;

对于湿热蕴阻证的,禤老常加四妙勇安汤,加强清利湿热功效;

对于阴虚火旺者,禤老常加知柏地黄汤滋阴清热;

对于脾不统血者禤老常加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

禤老活用以土茯苓为主药的血管炎方,将其加以配伍,治疗多种证型的过敏性紫癜,疗效颇著。

在临床上,对于过敏性紫癜早期无合并症的,禤老予以纯中医治疗,常常收获良效;

对于合并关节肿痛、肠道出血等,禤老认为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快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7)

痤疮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8)

痤疮,又称“肺风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好发于面部和胸背部的不同类型皮损,包括粉刺、脓疱、丘疹、结节及囊肿等。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主要因素有雄激素及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和继发炎症反应。

痤疮导致个人形象差、自尊心受损,焦虑和抑郁等,严重影响个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禤老认为本病根本病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相火妄动,在临床上常治以滋肾泻火、凉血解毒为则。

因岭南长年气候温热潮湿,湿热则易蕴毒,所以临床上可见大部分痤疮患者面部油腻,胸背部有丘疹或脓疱,舌红,苔黄腻厚浊,大便稀烂、黏腻不畅,为湿热上蒸头面,毒邪蕴滞的表现,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就已有“汗出见湿,乃生痤痱”的认识。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热湿盛是岭南地区痤疮的主要病因病机,痤疮证型以湿热蕴结型为主。

对于这些患者,禤老常重用土茯苓加入消痤汤(土茯苓、知母、黄柏、女贞子、生地黄、蒲公英、丹参等)治疗。

方中土茯苓清利湿热、利尿解毒,再配以消痤汤滋肾泻火,活血凉血,这是禤老解毒法和补肾法治疗皮肤病的综合应用。

《本草图经》载土茯苓有“敷疮毒”的作用,疮为皮肤浅表起的丘疹、疱疹,或破后腐烂,为毒邪郁于肌表的表现,痤疮的皮损属于疮毒的范畴,对这类疾病,土茯苓内服外用都有良好疗效。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9)

其他皮肤病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10)

对于其他皮肤病,禤老也常用土茯苓治疗。

如丘疹性荨麻疹,禤老常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自拟银花生地解毒汤(金银花、生地黄、土茯苓、紫苏、徐长卿、防风、蝉蜕等)治疗。

方中重用金银花、生地黄、土茯苓为君,臣以紫苏和徐长卿,起到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再配以防风、蝉蜕等祛风邪于外,使邪去正安。

土茯苓利湿解毒,《本草正义》载“此以渗利下导为务”;

紫苏祛风解毒,《本草乘雅半偈》载“(紫苏)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

两药组成药对,宣上利下,共奏祛风除湿之功,以至阴阳调和,这是禤老平调阴阳之法治疗皮肤病的体现。

《本经逢原》载“(土茯苓)主杨梅疮”。

梅毒的发病与淫秽疫毒有关,推而广之,土茯苓对于多种性传播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在梅毒、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的治疗中,禤老特别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常嘱患者以土茯苓加甲鱼煲汤调养。

自明代医学家薛己开始,就使用以土茯苓为君药的方剂治疗杨梅疮(梅毒),并且薛己认为“若患久,或服攻击之剂致伤脾胃气血等症者,以此一味为主,而加以兼症之剂”,可见土茯苓不会伤脾胃。

土茯苓治病配方(治遍各种皮肤病)(11)

皮肤属表,易受外邪侵袭,湿热邪气侵袭体表,蕴结为毒,阻碍气血运行,日久则气虚生瘀。

禤老对于许多迁延不愈的难治性皮肤病,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引起,一般都从毒论治。

土茯苓清利湿热、利尿解毒,正是治疗这一类疾病的良药。

禤老在临床上将一味土茯苓加以配伍,极大地拓展了土茯苓的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疗效显著,从中不仅可见禤老解毒法的灵活应用,也是禤老补肾法及治病调和阴阳思想的综合体现。

看完禤老运用土茯苓治疗皮肤病的经验,你是否对土茯苓更加另眼相看了呢?

欢迎你在文末下方留言区留言,与大家一同探讨今天的收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