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原创 西行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或两河文明。是指在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新月沃地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包括今日的巴勒斯坦、约旦河、叙利亚、两河流域,由于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把这一大片的土地称为“新月沃地”。新月沃地上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共约40~50万平方公里。

早期高度文明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

历史学家把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间的苏美尔文明称作“早期高度文明”,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乌鲁克文化与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一方面,这一时期各苏美尔城邦都已经存在,苏美尔人的文字也已经存在,但是这段时期的历史仍然很不清楚,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的,比如考古发现的不充分,或者文明刚刚起步之时,本身尚未进行系统的历史记载等。现在发现的这一时期的楔形文字的文献主要是经济或者行政方面的文书,尚无法勾勒出当时完整的历史来。

苏美尔王朝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

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这些城市因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进贡等事务进行了几乎一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考古学家在拉格什发现了王室的铭文,使得今天的人们得以知道从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350年之间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完整的拉格什国王列表,以及相关的史事,也使得拉格什成为苏美尔各城邦中,今天的人们了解的唯一比较完整的城邦。

早亚述时期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4)

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亚述形成了以亚述城为中心的国家,开始了早亚述时期。又称阿淑尔城邦时期。阿淑尔城邦的居民最初为印欧语系的胡里特人,后来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等进入此地,他们逐渐与原有居民融合,形成亚述人。其语言为阿卡德语之亚述方言,文字为楔形文字。当阿卡德王国与乌尔第三王朝强盛时,亚述受它统治。公元前2006年获得独立。

阿卡德王国时期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5)

阿卡德人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并非苏美尔人。大概于公元前2500前后进入两河流域。阿卡德人进入两河流域时,苏美尔城邦文明已经进入尾声,各城邦之间斗争异常激烈,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几乎统一苏美尔地区。但是阿卡德王萨尔贡打败了他,真正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苏美尔城邦时代宣告结束。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开始。

乌尔第三王朝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6)

《乌尔纳姆法典》

乌尔第三王朝同阿卡德王国或以后的巴比伦王国一样,是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今天可以见到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典,就是《乌尔纳姆法典》,虽然只保存下来一些片段。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也对乌尔城大兴土木,乌尔的神庙遗迹今天仍可供凭吊。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苏美尔人建立的政权。苏美尔民族也逐渐从历史上消失,虽然在以后的巴比伦和亚述时期,苏美尔语和楔形文字仍然存在,苏美尔国家的历史被当成神话般的传说。苏美尔人开创的文明仍然继续着。但是苏美尔人却逐渐被遗忘,古希腊以及犹太人的文献中从来没有提到过苏美尔人。有关苏美尔人的文明及其历史完全是近代考古学的成果。

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7)

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史称古巴比伦王国。所颁《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

中亚述时期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8)

公元前14世纪中叶,亚述王亚述乌巴利特一世击败米坦尼,建立强大的亚述帝国,史称古亚述帝国。此后亚述统治者采用亚述王的称号,并继续向外扩张,击败赫梯帝国和巴比伦,占领整个两河流域。中亚述时期,政体已过渡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名年官和长老会议只具形式,专属于国王的官吏已经产生。国家常备军已存在,其来源主要是自由民。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大土地所有者和商人高利贷者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除战俘和外地买来的奴隶外,还存在债务奴隶。

新亚述帝国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9)

公元前10世纪,亚述进入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为其长期对外战争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和给养。征战初期以掠夺为目的,以极度凶残为特色。自亚述纳西拔二世(前883~前859在位)后,亚述遭到被征服地区人民强烈反抗。公元前746年,军事将领提格拉-帕拉萨夺得王位,实行一系列改革,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和剥削。改革后重新开始大规模扩张。击败乌拉尔图,占领叙利亚,进入全盛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庞大的官僚制度。亚述已变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到前7世纪,亚述帝国范围包括了全部两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在亚述巴尼拔在位时国力达到鼎盛。

新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0)

公元前626 年,亚述人派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率军驻守巴比伦,他到巴比伦后,却发动反对亚述统治的起义,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国联合,共同对抗亚述。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伦王国也叫迦勒底王国。公元前六世纪后半期,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国势达到鼎峰,国势强盛。

波斯帝国时期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1)

前539年-前330年,居鲁士二世保留了巴比伦当地的宗教和习俗,巴比伦和亚述成为波斯帝国国王的直辖区,曾经璀璨的巴比伦城成为一个新帝国的都城。前5世纪波斯王薛西斯从埃萨吉拉运走了马尔杜克的巨大金像;更致命的是由于巴比伦的神庙、防御工事和运河在末年缺乏国王组织修缮,城市日渐衰落。古老的阿卡德语逐渐被阿拉米亚语取代,楔形文字也被更易书写的22个迦南字母代替,阿卡德语仅在神庙和学者范围内使用。

马其顿—希腊时期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2)

前334—前330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打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后远征印度河流域7年后返回巴比伦,他意图将巴比伦作为他帝国的都城,巴比伦一度拥有重新兴旺的希望。然而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巴比伦的希望随之而去。他的将领塞琉古在继业者战争后得到美索不达米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塞琉古帝国,统治了这个地区。并在前275年把巴比伦城的全部居民迁徙到塞琉西亚来取代巴比伦的政治、文化、经济地位,导致巴比伦逐渐荒芜。在前224年-651年的萨珊时期,美索不达米亚成为干涸的陆地和沼泽,曾经辉煌的文明被沙尘所掩埋。随着伊斯兰王国的兴起,人们遗忘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古文明。

两河文明的伟大成就

历法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3)

苏美尔人制定了太阴历

在阿卡德时代,苏美尔人,制定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定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并发明闰月,通过置闰月的办法调整。开始依靠经验置闰,后来先后有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把一小时分成60分。在亚述时期,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星期天(太阳神)、星期一(月神)、星期二(火星神)、星期三(水星神)、星期四(木星神)、星期五(金星神)、星期六(土星神)。在天文学方面,已经能够区别恒星和五大行星,还观察到黄道。

数学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4)

苏美尔人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算术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5)

古代巴比伦人是具有高度计算技巧的计算家,其计算程序是借助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等数表来实现的。巴比伦人书写数字的方法,更值得我们注意。他们引入了以60为基底的位值制(60进制),希腊人、欧洲人在16世纪亦将这系统运用于数学计算和天文学计算中,直至现在60进制仍被应用于角度、时间等记录上。

代数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6)

巴比伦人有丰富的代数知识,许多泥书板中载有一次和二次方程的问题,他们解二次方程的过程与今天的解法、公式法一致。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某些三次方程和含多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问题。

几何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7)

巴比伦的几何学与实际测量是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已有相似三角形之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会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简单立体体积。我们现在把圆周分为360等分,也应归功于古代巴比伦人。巴比伦几何学的主要特征更在于它的代数性质。

技术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8)

苏美尔的技术有:轮、锯、皮革、镯子、锤子、鞍、钉子、大头针、指环、铲子、釜、刀、长矛、箭、剑、胶、匕首、袋子、头盔、船、盔甲、箭桶、剑鞘、靴子、拖鞋、叉和酿酒。苏美尔人有三种不同的船:皮船是由芦苇和动物皮制的、帆船使用沥青来防止水渗入、木船有时用人力或畜力拉。

语言文字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9)

公元前3200年,“东方的拉丁语”楔形文字在两河流域形成。两河流域缺乏木材和石料,但有取之不尽来自两河冲积平原上的粘性泥土,苏美尔人将之制成泥版,用芦苇做成的书写工具在上面刻字或画图,形成的文字符号的每一笔按压的部分痕迹宽深,拖出的部分窄浅,就像木楔一样。所以叫“楔子文字”又叫“钉头字”或“箭头字”。今天已经发掘出来的有上十万苏美尔文章,大多数刻在粘土板上。其中包括个人和企业信件、汇款、菜谱、百科全书式的列表、法律、赞美歌、祈祷、魔术咒语、包括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内容的科学文章。许多大建筑如大型雕塑上也刻有文字。闪族语言的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后苏美尔语依然是宗教和法律的语言。即使专家也很难懂苏美尔文字。尤其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非常困难,因为它们经常不包含所有的语法结构。苏美尔语是一种孤立语言,它不与任何其它已知语言相近。

建筑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0)

两河平原缺乏石矿和树,因此苏美尔的建筑都是泥砖造的,砖与砖之间没有灰浆或水泥连接。泥砖建筑随时间会损毁,因此它们过一段时间就得被拆除、铲平和重造。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这样的古迹被称为台勒。在中东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古迹。苏美尔人最壮观和最著名的建筑是塔庙,它们建筑在巨大的平台上。《圣经》中的巴别塔可能也是类似的建筑。苏美尔的圆形印章上还有类似于直到不久前伊拉克南部沼泽阿拉伯人还在使用的芦苇造的房子。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1)

苏美尔的庙和宫殿使用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技术如支柱、密室和黏土钉子等。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马赛克。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2)

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是建在几个由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这种类似于梯形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的代表。乌鲁克城废墟上的这座塔是残留的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塔庙(层进式神庙)之一。据考证,塔庙建于公元前21世纪,它是乌尔那姆国王为了表示对生育女神的尊敬而建的。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3)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4)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入大模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巴比伦城以两道围墙围绕.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及一道土堤,城内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铺成,另城有八个城门,其中的北门就是著名的伊丝达尔门,表面用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神话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伦城被建设得宏伟壮丽,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宗教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5)

苏美尔人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的大洪水的故事,后来被犹太人改编後编入《旧约全书》,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苏美尔人相信人是为了服恃神而降生的,国王是神明在世界上的代理人,人必须服从神,否则必受惩罚,因此建造高耸的塔庙,展现人神之间的关系。苏美尔人的宗教拥有多神,同时拥有一个主神教。苏美尔人的信仰是最早有记录的信仰,它是后来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宗教和占星学的源泉。

雕刻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6)

苏美尔人的圆雕像很可能是用于宗教目的。雕像身体呈圆拄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划一,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阿卡德人的雕刻具有更强的写实性。在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王青铜头像》刻画写实。神志庄严威严,个性坚毅,显示出精湛的工艺水平。《纳拉姆辛浮雕石板》以其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政府山地的历史场面。对角线的构图使浮雕具有动感和空间感,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7)

乌尔城出土的军旗

绘画: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即在刷有沥青的木版上用贝壳、闪绿石、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的战争和庆祝胜利的场面。画面共分三层,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人物、动物、器物的安排有条不紊。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倾向于平面的描绘。色彩对比鲜明,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很象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8)

工艺:苏美尔人是古代最杰出的工艺美术师,他们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黄金器物、武器、金头盔、匕首、乐器等。

乐器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9)

苏美尔人的牛头竖琴是最古老的精美乐器。琴架顶部以牛头作为装饰,用天青石和金箔制成,牛的神志表现得十分生动,顾起的牛鼻似在翕动。琴身由黄杨木制成,正面在沥青上用贝壳镶嵌着人和动物,表现了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吉尔伽美与双头公牛以及一些神化的动物在进行人类活动的情景,具有浓厚的奇异色彩。

农业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0)

苏美尔人种植的植物中包括大麦、鹰嘴豆、小扁豆、黍子、小麦、芜菁、枣椰、洋葱、大蒜、苦菜花、韭菜和山葵,他们的牲畜包括牛、绵羊、山羊和猪。家牛是他们主要的负物牲畜,驴是主要的运输牲畜。苏美尔人还打鱼和猎鸟。苏美尔农业依靠巨大的灌溉系统。其灌溉系统包括汲水吊杆、运河、水渠、堤坝、堰和水库。

商业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1)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提到与遥远国家的贸易来换取美索不达米亚稀少的货物如木头。苏美尔人使用奴隶,但是奴隶不是苏美尔经济的支柱。女奴隶被用来织布、印刷、做磨房工和搬运工。苏美尔是石匠和首饰匠会加工雪花石膏(方解石)、象牙、金、银、玛瑙石和青金石。

军事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2)

苏美尔人使用城墙来保护他们的城市,但是他们的城墙是泥砖做的,因此敌人有充分时间的话可以在围困的时候挖掘墙来导致城墙的倒塌。苏美尔的军队主要由步兵组成。轻步兵的武器是斧、匕首和矛。正规步兵还配有铜盔、毡披风和皮革裙。苏美尔军队中还有由野驴拉的车。这些早期的战车在作战时不很有用,有人认为它们主要用来作为运输工具,但是上面的士兵佩战斧和长矛。苏美尔战车有四个轮,上面有两名士兵,由四头野驴拉。车身是一个织成的篮子,车轮是实心的。苏美尔人使用的远兵器包括投石索和简单的弓。

两河文明历史大事年表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3)

约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定居美索不达米亚。

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大洪水爆发,后来被犹太人改编后编入《旧约全书》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

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历法。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苏美尔的尼普尔,是当时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书吏和书记员的学校。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流传在两河流域,讲述乌鲁克的国王、大英雄吉尔伽美什、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完成了许多伟大的业绩的故事。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4)

公元前2300年,世界最早的地图。在北部的纽尔根特佩出土的粘土地图上可以看到一片被小丘环绕的地区,有一条水道穿过。楔形文字在地图中央表明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的面积。

公元前2170年,乌尔的苏美尔人创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同时进入青铜时代,建造了吉库拉塔形式的白色神庙。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5)

公元前2000年,“神之门户”巴比伦城崛起。阿摩托利人建都古巴伦城。

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汉摩拉比法典》诞生,2.25米高的玄武岩石柱上刻满了282条法律,规定了司法行政、土地房屋、商业债务、私产保护、婚姻家庭、职业、农牧、租赁、伤害和奴隶买卖及处罚等多方面事宜。

世界上最早的60进制:巴比伦人将一天分成以2小时为单位的12时制,每小时又分为60分,每分又分成60秒,这就是巴比伦时间。

世界上最早的商业银行出现。巴比伦神庙的祭司开办了借贷机构,分实物借贷和金银借贷。偿还方式为分期付款,每月一还;利息按法律规定:金银借贷为20%,实物为33%。

公元前1800年,古巴比伦城开凿“汉穆拉比--万民之富”运河,兴建了无数灌溉水渠。诞生了数学史上第一条公式,可根据水渠的矩形断面计算水渠的浇灌水量。

公元前1700年,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业历书《农人农历》,以农夫教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年的农事进程。

约公元前1600年,赫梯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灭亡。加喜特人在巴比伦建加喜特王朝。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6)

世界史上第一个图书馆(藏有24000多块泥版图书)

公元前10世纪,短暂而辉煌的亚述文明。战神庇护的帝国--亚述帝国兴起。

公元前1150年,西徐亚人消灭加喜特王朝,以依新为中心建立了巴比伦尼亚。

公元前800年,历史上第一支训练有素的皇家军队建立。亚述帝国的军队兵种齐全,有当时最强大的攻城武器--投石机。亚述版图包括现今的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大部分的巴勒斯坦和部分的土耳其南部与埃及北部。

世界史上第一个图书馆(藏有24000多块泥版图书),由亚述巴尼拔王建造在雄伟的尼尼拔王宫内。古老的词典--“西拉巴力里亚”,不仅有苏美尔文字符号表和对符号的发音、含义的解释,还包括了文法的说明。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7)

公元前612年,西徐亚人和米太人结成的反亚述联盟攻陷尼尼徽,杀死亚述萨拉克皇帝。尼布甲尼撒二纪重新建造的巴比伦城,为一个长达17.7公里的四方形城市。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城内除了豪华的宫殿(包括传说中的世界史上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还建造了50座神殿(巴别通天塔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座)。空中花园,阿拉伯语称其为“悬空的天堂”。空中花园为立体结构,共7层,高25米。基层由石块铺成,每层用石柱支撑。层层都有奇花异草,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园中有小溪流淌,溪水引自幼发拉底河。空中花园被誉为世界七在奇迹之一。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犹太王国的大部分人口(尤其是贵州和手工业者)被掳往巴比伦。

约公元前540年,波斯帝国开国君主居鲁士率军入侵巴比伦。

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5年,波斯帝国君主大流士一世建立了东至印度河流域,西至撒哈拉沙漠,横跨亚非欧三洲的波斯大帝国。大流士一世制定了统一的铸币制度,明确规定各省贡赋数目,并应用包税制;改组军队,自任统帅,并拥有一支腓尼基人的海军。“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为当时波斯帝国的国教。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8)

公元前326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在伊苏斯击败大流士三世亲率的波斯大军。

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建亚历山大帝国,首都为巴比伦。亚历山大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至印度河流域,南达尼罗河流域,北抵多瑙河流域。

公元632年--638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斯默德的继续人、“安拉使者的代理人”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占领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成为阿拉伯王朝的领土。

公元762年,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迁都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建圆形都城。

公元786年--809年,哈里发哈伦·赖世德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经济空前繁荣时期。巴格达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城市。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9)

公元830年,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建“智慧宫”,作为研究和翻译的中心,研究古希腊文化。阿拉伯人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商人苏莱曼曾航海到中国,写成《苏莱曼东游记》。历史学家马苏第遍游亚洲,写成巨著《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成为当时的史地百科全书。《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名著,它的基础为古老波斯故事集,于10世纪由哲海雅什里写成。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吸收了印度人创造的10个“阿拉伯数字”和十进制,将它们传至欧洲,再传遍世界。阿拉伯数学家确立了代数学中的二次方程式,三角学中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

阿拉伯天文学尤为发达,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等城都建有天文观测台。阿拉伯人制造出了各种天文仪器,如天球仪、象限仪、日晷仪等。

阿拉伯的医药相当发达,哈里发哈伦时期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家医院。“医中之王”阿维森纳的名著《医典》是一部概括哲学、卫生学、药物学和治疗学的百科全书。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40)

公元1055年,塞尔柱突然人入巴格达。苏丹掌权,哈里发成为傀儡。

公元1096年,十字军东征。两河流域的上游成为十字军教国爱德萨伯国的领土。

公元1258年,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之弟旭烈兀在西亚建伊尔汗国。

16-17世纪,两河流域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横跨亚、非、欧版图中的一部分。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41)

1917--1918年,英军占领两河流域。

1921年,费萨尔亲王登基,建立伊拉克王国。

1979年,萨达姆铲除异已,掌权伊拉克。

1980年,伊拉克出兵伊朗,爆发持续了8年的两伊战争。

1991年,美国战舰发射导弹轰炸巴格达,爆发海湾战争。

玛雅预言中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失落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42)

根据玛雅预言上表示,现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曾有五个太阳纪,现在已经是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到目前为止,地球已经过了四个“太阳纪”,而在每一纪结束时,都会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毁灭剧情。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上个文明(根达亚文明)的逃亡者的延续。但是人们把以前的事忘却了,超能力也渐渐消失了。在根达亚文明里面,男的有第三只眼睛,可是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男人的第三只眼开始消失。他们对饮食特别爱好,发展出各色各样的专家,所以又被称为饮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生在南极大陆,毁于地球磁极转换。但以上只有少数资料有提到过,没有什么现代的理论依据。

如果喜欢,可以加入西行(xixingjilu)越野车部落,跟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西行伙伴一起交流,一起旅行!

秦巴美好江山,与您携手共创美好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