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思想精髓探析(亚里士多德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思想精髓探析(亚里士多德的一生)(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亚里士多德流传很广的一句名言,说这句话的背景是因为他背叛了他的恩师柏拉图,于是出炉了这句话,但是真理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坚持的就是真理吗?这点存疑。

亚里士多德,诞生于公元前384年,那时候柏拉图43岁,苏格拉底已经去世了17年,出生于医学世家,家境优越,师从柏拉图学习20年后到三十多岁,也就是公元前347年前后离开老师独自闯荡,后担任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娶了亚历山大的姐姐,并且开宗立派,建立了自己的学院,开始了辉煌灿烂的一生。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一向为人津津乐道 ,其实就是两个天才的碰撞,发生分歧是必然的事情,亚里士多德不是道德上的圣人,他对于晚年柏拉图的伤害应该是比较大的,无论出于什么借口,在公元前347年的时候,柏拉图已经是风烛残年,在有记载的文献中,柏拉图将亚里士多德形容为吸干母亲乳汁后还踹了一脚的不孝之徒。这一点可能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相对应,让人展开浮想联翩的故事情节。

抛开道德,我们来看一下亚里士多德一生的成就,并且了解这些成就对于后世欧洲的指导意义。

1,理论研究并且出书立说,逻辑学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科学著作《物理学》《论天》《论生灭》《气象学》《博物志》《论灵魂》《动物结构》《动物的行进》《动物的生殖》,美学著作《修辞学》《诗学》,哲学著作《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著作等身都不止,膜拜。

2,独创逻辑学,逻辑学是正确思考的方法和艺术,他是各门科学,各门学科和各项艺术的内涵和方法,逻辑学的本质是给一件事物或者一个词语下定义,每个合格的定义都包括两个部分,首先他将被定义之物划归至某一类群,然后指出该物不同于该类群中其他物体的特点。读起来很拗口,我试着给我自己下个定义,老郭皇帝柑:老郭皇帝柑是一个卖皇帝柑名叫老郭的人。首先老郭皇帝柑首先是个人,然后他是卖皇帝柑的那个人。卖皇帝柑得多了,而叫老郭的也许就他一个。这个意思就是说,定义一件事物,是有方法和艺术的,也许加了很多前缀,但是本质要抓住,这就是逻辑学吧(瞎蒙的,没学过逻辑学)。

后面就是关于共相的大讨论,主要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讨论,插一句,这个共相不好定义,一般他们都住在万物,柏拉图说共相是客观存在的,亚里士多德说共相是主观的概念,他们是名不是实。比如树是树吗?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王阳明,山中开的花如果无人看见,那么花开了吗?如何能够证明呢,我感觉王阳明和亚里士多德有点相像,但是也并不相同。如果只是看到了这里,还不能说明问题,柏拉图认为人们生生死死都不重要,作为共相的人却永远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研究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人胜于研究整体的人群,因为研究个人是实际存在的,而作为共相的人则要难得多,整体是多少?抽样调查的样本还是个例呢?这又是一个大的分歧。

3、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贡献。其中有个小知识点,布尔丹之驴的悖论,一只完全理性的驴恰好处在两堆等质量的干草中间将会被饿死,因为他不能对该吃那一堆草做出任何理性的决定。看见这个知识点,我突然觉得人类进步的阶梯都是由冲动来推动的,以后再说理性的话有可能我们也会陷于布尔丹之驴的悖论之中了。他的各种理论靠谱的不靠谱的很多,比如进化论的雏形,比如物种起源的反方向定律:发展层次越高,专业分工越强的物种生育后代的数量越少。这个时候我想起来了现在大城市的不婚青年和三胎政策了,果真如此啊,两千多年前的定律依旧适用。胚胎学和遗传学的一些结论也基本揭露了事情的真相,就不再论述。

亚里士多德思想精髓探析(亚里士多德的一生)(2)

4、形而上学和上帝的本质,解释个名字,形而上学,就是不用验证或者无法验证而采用逻辑推理穷究起源的一种思考方式叫形而上学。比如我们可以看见的猴子,猴子是由小猴子长大的,小猴子是由猴子胚胎形成的,胚胎是由卵子形成的,卵子由一些氨基酸蛋白质等元素构成的,蛋白质由某些元素按照分子式构成的,元素由有些原子分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原子核构成的。。。。。。最终最终最终的最终由虚空构成的,但是这个虚空能长成一只猴子却是由自身内在的动力(这就是上帝的本质)推动,至于何时开始推动,如何推动才能形成一只猴子而不是一只鹅,这就是上帝的意志。上帝并不创造,上帝只是推动整个世界有序的发展,循环往复,万年不变。

5、矛盾的心理学理论,首先他说习惯的力量值得重视,又提出了自身的成就或者性格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决定,而通过自律,习惯塑造的性格又是先天性格或者基因决定的,这就说明我们看中的自律和习惯等又不是那么的自由选择,有点宿命论的意思。这跟我们国家的一命二运三风水,我命由我不由天等等矛盾都是一致的,看来无论国内外,吃饱之后想的事情都是一样的,矛盾的心理学,就是一对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无解。

6、幸福的中庸之道,这点见解跟中国孔子的理论有点像,中庸之道和幸福论,生命的目标不是为了善而善,而是为了寻求幸福,幸福的人都追求中庸,而不走极端。中庸不是简单的中间数,而是寻求幸福感为本质。比如处在中庸之中的那些人被极端的人看来那就是罪恶,自卑的人说你太骄傲,骄傲的人说你太自卑,其实你只是走在中庸之间的谦虚而已。亚里士多德又说,中庸之道并不是实现幸福的全部,还必须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这跟我们祖先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相呼应。关于朋友的论述,他说朋友是寄居在两个身体里的同一个灵魂,朋友过多之人其实没有朋友,这点我认同,酒肉朋友不是朋友,因为缺少灵魂。良好的友谊需要稳定,持久而且平等。

虽然外界的财富和关系对幸福产生必然的影响(钱是穷人的胆),幸福的本质却存留在我们的内心,主要取决于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不忘初心的灵魂。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从来不害怕孤独寂寞冷,所有紧急的事多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重要的事情不会造成这么紧急的局面。

7、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反对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大家共有的东西最不为人所关注,每个人都想要自己的利益就不会考虑公共利益的实现。其实他误解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所创立的理想国不是要求人人都公共,而是公共执行官的那么一小部分人本来就是经过大众学习考试等选取出来的,其他的那些人只是各司其职,各安其心的螺丝钉,并不具备为了人人的素质(其实也根本达不到)。

不倡导革命,相信体力劳动使人的心灵变得更加迟钝和衰退。认为女人之于男人就像奴隶之于奴隶主的关系,建议将婚姻推迟到37岁,届时找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结婚,认为二十几岁的姑娘和三十七岁的男子在一个起跑线上(女权主义者以后就不要推崇亚里士多德了)。

崇尚贵族制,反对民主,认为君主制是最差的制度,其实认为贵族制不能长久地延续,因为总有旧贵族因为经济基础不强而被淘汰,从而无法维持贵族制。认为人民的汪洋大海是最优秀的群体,这其实就是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影子,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而不是全部的民主,只是局部的民主,因为全部的民主注定是虚假的民主,国家公务员必须由受过相应训练的人来担任,而不是人民群众普遍的选票决定。因为治理国家也需要专业的技能,你可能擅长赢得选票,但是对于怎么治理,你真的一定比不了经过专业训练通过考试的那部分人。

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制度自信吧。

好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草率总结了几点,但这只是皮毛中的皮毛,我们该如何评价他呢?无法评价,该有的都有了,在他之后的一千多年的欧洲,都是以他的哲学作为基础来统治人民的思想,直到文艺复兴期间才改变。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亡,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饮毒酒自杀,享年62岁。随着一代宗师的离世,长达千年的欧洲大地都笼罩在他的哲学体系下,是自得其乐还是阴云密布,都只是后人给定的结论,而当时人如何感受,早已经远去随风了。

亚里士多德思想精髓探析(亚里士多德的一生)(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