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鲁滨逊的日记

编辑丨鲁滨逊的日记

在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充分显示了他在创作上的表现力,这些优越的创作力不久之后便呈现于他的作品中,通过作品中的极大尺度和宏伟的结构来凸显个性,高声部直线上的主题和低声部和弦中同音反复与双音半音下行的动机,贯穿了贝多芬一生创作的核心。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2)

三个时期的风格特点

贝多芬早期的奏鸣曲作品主要围绕f小调、A大调和C大调三首钢琴奏鸣曲展开的,强烈的个性与莫扎特和海顿有一定的差别,

而贝多芬最早期的作品c小调“悲怆”奏鸣曲也是他最杰出的一部作品,整个作品的乐思在一个简单的音核上,是所有三个乐章奏鸣曲中最早贯穿主题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风格特点是沿袭了传统,并具有贝多芬的独创性,由于其所处时代背景和文化的变化,

使作品在创作风格上由与斗争精神绝缘的海顿和初显个性化特点的莫扎特,转变为个人主观意志凸显,且崇尚自由、有崇高理想的贝多芬的风格。

其中旋律方面延续并发展了海顿的动机扩充手法和莫扎特乐律深情的特征,多变的节奏、不稳定的和声调性、力度的强弱对比等都是贝多芬的个性化风格。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3)

在创作中对形式等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如在分析中提到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引子素材在展开部的首尾再次出现,

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和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第一主题相似,第二乐章中的第一主题和第三乐章的第一主题也相似。

在演奏上,贝多芬创作的作品也是极大地发出了钢琴上的音量,用作品的极限音区达到速度的极限,

从作品中无论在音色、强弱对比、音域范围上都能看出贝多芬的创造已经远远超越了莫扎特和海顿。

第二时期的奏鸣曲是贝多芬比较成熟和鼎盛的一个时期,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提倡的反封建传统、脱离宗教束缚、思想自由等已经耳濡目染的印记在贝多芬的思想中。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4)

经历第一时期不断的创新和探索,第二时期的创作相比第一时期来说,作品的主题更多的歌颂了善恶、美丑、真假之间的斗争。

在作品的创作方面更加的个性自由,旋律充满激情,情绪极为丰富,同时也是他内心深处的思想的物化。

在曲式结构上,贝多芬已经脱离了以前传统的创作模式,这一时期贝多芬创作的奏鸣曲除了原来的四个乐章,还有三个乐章,

两个乐章,在结构上贝多芬将原来的慢板改成了回旋曲式,

在四个乐章上贝多芬也做了改变,如第十八首奏鸣曲,贝多芬将乐章扩展,每一个乐章都显的更加充实、饱满,在调性方面,贝多芬继续使用和早期一样的非正统的方法来处理,

比如第十六首奏鸣曲中第二主题由原先的D大调改为B大调。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5)

由于当时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钢琴方面的发展,贝多芬为了使作品更加的完善立体,在创作方面用了新的技术,

比如在第十八首奏鸣曲中运用的断奏和颤音的效果,而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英雄性、田园性、自然性等等这些灵感都是来自于贝多芬交响乐中。

表现英雄性的作品,除了第一时期奏鸣曲中的C大调、c小调“悲怆”奏鸣曲外,第二时期的op.57f小调“热情”奏鸣曲的创作达到了高潮,

这首具有伟大英雄性质的作品,从这首作品宏伟的结构,细腻的构思、深厚的情感、尖锐的矛盾、激烈的冲突、庞大的气势可以看出这首作品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6)

在后面的一些奏鸣曲中,我们也慢慢看到风格已经慢慢在转变,也预示着贝多芬第三个时期的创作来临。

第三时期是贝多芬的晚年时期,这个时期的贝多芬开始走上内省之路,在这个时期的五首奏鸣曲中均加入了变奏曲式和赋格,

同时在生活中,他的宗教思想越来越强烈,情感方面也逐步深沉,使得他的思想越来越复杂,

意志由最初的幻想逐渐变为坚定的信念,基于他的这种精神趋向使他创作的奏鸣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

而且将以往的英雄性转变为抒情性,作品不再有以往的标题性,变得更加抽象性,此时他创作的奏鸣曲已经完全个性,完全自由化。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7)

上文中分析的第二十九首“槌子”奏鸣曲,在第一乐章就给人一种交响曲的感觉,有着丰富的色彩感,庞大的篇幅,悠远的意境感,

第二乐章直接采用了小步舞曲的手法,第三乐章贝多芬将他描绘为最美妙动人的篇章,

就像肖邦的深情的夜曲一样,在过渡到第四个乐章的时候贝多芬采用了连续三度下行的一个创作手法,形成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段落,

但是在第四乐章出现了复杂而困难的赋格,这种枯涩感与慢板乐章区别甚大,

在这首奏鸣曲中出现了一个主题的原型扩大、倒影、逆行、以及和圣咏主题相符合的双重赋格,

与贝多芬追求的宗教思想相呼应,这首作品看起来是多么令人望而生畏的一座险峰,能征服他的钢琴家少之又少,就像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其疯狂的速度,让人不得不怀疑贝多芬的节拍器出现了问题。

所以在弹奏时不必拘泥小节,选择合适的速度来表达音乐的意义。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8)

这一时期贝多芬对自身情绪和内心的思想进行了彻底的解放,将主题和动机的潜力给以挖掘,这是深思的结构,

所以这时期作品凸出的风格特征是抽象性、深入的哲理性、对内心的探究以及具有了浪漫主义的乐思。

三个时期的风格比较

如果说贝多芬第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是沿袭了海顿和莫扎特作品的风格艺术和创作技法,那么创作出的作品基本是一些世俗性、辉煌性的音乐,

仅仅是为了创作给听众,以此取悦听众,迎合听众的要求,将这些自己的音乐艺术作品当做娱乐消遣的艺术,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9)

或是让自己融入到当时流行的艺术潮流之中,这时期的作品是按照古典主义的传统结构和原则来写作,这其中突出的创作是用轻快的谐谑曲代替庄重的小步舞曲,

因为谐谑曲可以使作曲家自由的意志得以实现,在得到艺术创作自由的同时,充满了作曲家欢乐和狂热的感情,这是与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传统风格有巨大差距的表现,

“悲怆”奏鸣曲开始就微露自己的风格;“暴风雨”奏鸣曲也是初显自己的风格,在“热情”奏鸣曲中,突出的英雄性和宏伟性在规模上已经接近协奏曲的特点了,

这些都是贝多芬冲破海顿和莫扎特传统技法约束的表现,作品机构的宏大、音响的强弱对比、戏剧性的冲突等都使音乐有着以外的效果。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10)

在这一时期贝多芬依然控制着他的理性思维,并没有把音乐结构的平衡置于不顾,而且这些作品的特征都已逐步向人们所熟悉的特征转化,同时将古典奏鸣曲式发展到极致。

这时期作品的戏剧性将贝多芬一生中的欢快和痛苦、希望和绝望、理想和残酷现实的戏剧性对比完全表现在作品中,而抒情性的体现较弱,

不再去热衷所谓表面性的快乐、严肃的世俗音乐,在诚挚又深沉的艺术理念中逐渐显露出浪漫主义的萌芽,

同时,他并没有将音乐的结构比例置于失衡的状态,还将他的创作激情掌握在理性的思维中。

这时我们所熟悉的贝多芬作品特征的雏形已形成,就如作品的交响性和对古典奏鸣曲式的发挥已到极致,

作品中动力性音乐发展的技巧、巨人般气势的音乐语言、不畏艰险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都印记在人们的心中;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11)

到晚年时期出现的幻想、即兴风格,其抒情性和内省性取代了前一时期的英雄性,不再遵循古典主义作品循规蹈矩强调对称的原则,

将更为灵活、复杂、多变的形式运用于作品中,改变以四为基数的小节构造模式,

选择不对称的奇偶数相加的手法来构成音乐主题句式,虽然违反了对称、均衡的古典主义结构规范,

但却产生出贝多芬所需要的音乐效果,也是古典向浪漫转变的最初表现。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12)

虽然有时仍采用古典主义音流的方整性,但在乐句之间仍会采用干扰旋律连贯性的手法“应答句”来使其产生变化,使音乐更有活力,

有时采用并不明确的终止来表现出乐思,让人感到作品遗憾的结束,这时的状态并不稳定。

贝多芬还采用了赋格体裁,并注入戏剧性,并呈现出贝多芬自身散发出的坚定意志和振奋人心的力量。

另外贝多芬创作的大型变奏曲,与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风格相距甚远,古典变奏曲式是将主题加入装饰音来进行变化,

人们很快就能看出之前主题的原型,但贝多芬创作的大型变奏曲是将主题进行了多次变化,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13)

还会出现一些旋律片段的新乐思,人们便很难认出,这些新的创作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形式上,还体现出贝多芬深刻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

总而言之,贝多芬在三个时期的创作中,第二时期和第一时期相比,作品不仅极具理想型、个人意志性,还凸显了与反面事物做出的斗争性,

随着一些自身和社会因素的发展,第三时期的作品将自身情绪和内心思想完全的喷发,将以往幻想的都转换为坚定的意志。

贝多芬一生奏鸣曲的创作不仅对古典奏鸣曲式的作品创作给予巩固,还在这个基础上力求创新,开启了新的时期——浪漫主义时期。

贝多芬奏鸣曲的风格不仅仅是表现在笔者上述的五首奏鸣曲中,还有从内涵的角度来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的风格,有英雄、民主、田园、自然、抒情、宗教、神性等等,英雄性是贝多芬最初开始尝试的风格,比如《C小调第五钢琴奏鸣曲》op.10No.1这首曲子开启了贝多芬英雄大门。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14)

这首奏鸣曲代表贝多芬一种悲剧的英雄性的特征,贝多芬用这个英雄性的调性还写了好几首比较有名的作品,例如;《C小调“悲怆”奏鸣曲》、《C小调第五钢琴奏鸣曲》、“命运”第五交响曲、《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op.111等等,

这些作品的风格基本都是一致,英雄心灵的苏醒与升华,英雄力量的爆发与凝聚;英雄的奋斗与斗争,失败与死亡,再奋斗再斗争。而贝多芬奏鸣曲中田园自然性的内涵又开启了贝多芬的另一种风格,

例如《D大调“田园”奏鸣曲》因为D大调给人的感觉就是象征着光明而且温暖,音调给人一种甜美惬意的享受感,与这种调性类似的还有《D大调第七首奏鸣曲》,《A大调第二奏鸣曲》给人的感觉象征着灿烂而炙热的一种光明,

有类似感觉的奏鸣曲还有《A大调第二十八首奏鸣曲》,《G大调第十奏鸣曲》给人一种乐趣,幽默,充满人文精神,富有阴性柔美的的感觉,给人类似的作品包括《G大调第奏鸣曲》op.31No1、op.49No.2和op79,

贝多芬最有名的钢琴奏鸣曲(浅谈贝多芬在三个时期)(15)

贝多芬的《降A大调第十二首奏鸣曲》这首作品是贝多芬最动人、最抒情,袒露心扉的调性创作,带有幻想风格的奏鸣曲,

与之相似的还有op.27降E大调,升c小调,这三首奏鸣曲也为浪漫主义自由风格开启了新的道路,而表现宗教性、神性风格的曲子就是贝多芬最后创作的五首奏鸣曲,

这五首曲子记录着人一生的幸福、挫折、痛苦,最后人们需要一个精神慰藉,与神交谈,灵魂由人界跑到神界的这样一个升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