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古诗(江清月近人)

――2021.6.3日6:57初人在北尾艺术群首发《比兰修身图》画作(作品附于文末),观之耐人寻味。修身,是几千年来,所有古圣先贤都谈论过的,最重要的人生哲学话题,比如,最著名的是《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比如,“对镜正冠,比兰修身”也是无数画家写作的题材。此类话题和题材,不管是诗书论文,书画艺术,还是戏剧电影,鲜有人能够超越前人,获得突破性创新的。

初人今天的画作《比兰修身图》写的是这类“老生常谈”的陈旧题材,要想获得成功极不容易,这类题材最容易沦落为平庸之作,也最能考验一位画家的艺术修养、艺术功力和思想境界。

书画大师崔如琢说过:“画家作画,要躲开平庸,摆脱习气,非常之难。必须经历砚底磨穿的长年攻习,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心象,用自己的笔墨径情直遂地去写出自己的面目,并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来分析分析初人今天的画作,看看画家是不是真正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还是从画作的选材、布局、构图、章法、笔法和落款等多方面来说吧。

一是选材,选这个“兰”,毫无疑问是好素材。兰的高洁、品格高尚、兰香飘逸,是一种修身最高的境界,所有画家都是这样选材的,应该说这是好题材,但是,如果在其他方面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的话,也很容易落于俗套,成为平庸之作。

二是布局,画家把兰置于中下部,占整个画面差不多二分之一。这个布局很高明,相比其他不少画家将兰画在左右两边或中部(不上不下),有的画家用横幅(两边空间太大,大而不当),有的用圆图或正方形(空间不足,高度不够),有的用扇形(极不严肃,与修身之题材很不匹配),初人今天的画作布局要比其他画家胜出无数倍,是何道理呢?

一是画面显得非常稳重和牢固,有稳如泰山之感觉。这就决定了整个画作的质量、品位、高度和境界(画面高度够,空间大而适当)。修身是人生一生之中首要的大事,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当然必须放在正中、基础的位置,而不可能是其他地方,否则,何谈修身。这是此画比前人画作高明的地方。

这个布局本身就是整个画作全部的寓意所在――修身第一,是成就大业的地基,必须是持中、必须先诚意(正即诚),深深扎根于大地(诚之又诚)。《大学》中修身顺序是:心正、意诚、格物、致知。画家这一布局,已把“大学之道”演绎得十分精准到位:止于至善(兰意为止于至善,为之“止”),先止而后定(正中、基础、扎根为之“定”),定而后能安(安稳、安心、安住),安而后能静(独处、慎独),静(江清为之“静”境)而后能虑(“月近人”为之“虑”――思维之境),虑而后能得(“近人”为之“得”之境)。画家通过选材、布局、构图便把“大学之道”的寓意处理得十分恰当和巧妙,真是妙不可言。能够做得这样,此画已是“多得”和“全寓”之上上品之艺术品。

有的画家画几株兰,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妙悟”,修身之关键,精妙之处,考验人的地方是“独处”“慎独”,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能够“洁身自好”,能够自己监督自己,那是最要紧的修身,非圣人而不能为之。这是修身最高境界。《中庸·天命章》中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因此,真正的君子切记要谨慎,不能毫无察觉,即使是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或者别人听不见的时候,自己也要保持高度的警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要以为看不见就是隐蔽,不要以为微小就是不显著,所以,君子自己独处的时候更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更要保持高度的谨慎,因为“道”无处不在――“道”并不因为看不见就不存在,并不因为微小就不起作用。 也就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画家此画只写一裸兰独立其中,独立独行,正是此妙处所在,这就是崔如琢艺术大师所说的“妙悟”之妙。

画作艺术贵在用典,用典贵在妙用,这才是真妙,妙不可言,上面我们说了《大学》的“大学之道”用典的精妙。

这里画家又在压角章再一次用典:“江清月近人”,典出唐·孟浩然的诗:《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个典用得极其高明,真可谓是妙不可言。比“对镜正冠,比兰修身”的落款强十万倍。后者太直白,俗套、平庸,前者则奥妙、高雅、高尚,寓意深远,回味无穷,让观者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美感,乃至修身之秘诀和法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若将此压角章一除,此画价值即大跌。可见章法、用典、布局、构图和寓意是一环扣一环,互为呼应,互为映照,仅得一而非极品,必是全得才是极品,最高境界。

“江清”不仅仅可以当镜正冠,更重要是“水清”寓意是“心清”、“身清”、“魂清”,人体90%由水构成,水清则心清,心清则身清,身心清则魂清,这是何等之修身境界,修身修到如此,修艺修到如此,人格修养,艺术修养,艺术功力也就水到渠成,妙不可妙,这是极品之极品之境界。

而且画家用压角章形式寓意、用典,此处压角即是压轴,不但画面布局平衡、牢固、稳重,而且一角定天下,或者说一章定全局。“月近人”三个字,实在太妙了!我们无法把天上之月摘下来,但“江清”即可把月拉到人的跟前。这又有什么用处呢?妙就妙在“独处”、“慎独”之妙。“江清”亦妙不可言,我本人就是常常到江边沉思,反思自己,清理自己人生的垃圾,江清即为镜,即可看清自己真面目,江清可自清。

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修身之情境,修身之法门――精神面貌好,样貌可爱;精神面貌不好,面目可憎;心由相生,相由心生。真正有觉悟的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印度人就有一种下恒河洗澡,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和灵魂的说法。

李白有诗曰:“举杯邀明月,杯影共三人”这就是人在独处的妙处,孤独、寂寞最折磨人,最能消磨人的意志,也是最能考验人的时候,自古文人墨客喜欢用月色之下的情景,描写人的孤独寂寞和思念(包括思乡和思春之情),月下是最容易让人乱方寸之心的环境,其中之妙需要观者自己去用心体悟的,此处真有一种不可说、不可说之妙。

至此,我们看到画家在这类“老生常谈”最平凡的题材有如此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真是非常难得,仅仅是这一点勇于探索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这也表现出画家对自己艺术修养、艺术功力的高度自信,艺术家的这种自信也是来自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

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横行的世界,技术机器的时代,修身谈何容易,因此,现代社会的人们,绝大部分人只知道追逐物质的享受,很少有人能够关心修身的问题。可喜的是,画家在这里别出心裁地用艺术美的方式,给世人开出了一个修身的极好极妙的良方,以我个人长期的修炼经历和体会來说,我认为,画家这个“秘方”是一个切实可行的修身的良方:

于无人之处修身,

于重大之事修身,

于方寸之心修身,

于点滴之间修身,

于无觉察处修身,

于最难之点修身,

于人忽略处修身。

这一切,若用一部大书来解释也解释不完,即使能解释清楚也是趣味全无,然而,画家在这里却用一幅如此精美、寓意深远的画作,来演绎修身之美,实在令人向往之,羡慕之,践行之。

最后,特赋诗一首以和之赞之:

江清月近人不易 需自悟;

独处慎独无邪难 需自觉;

比兰修身难亦易 时时察;

一点一滴都是功 穿石去。

――――――――――――――

(本文作者:王一心 自由撰稿人)

七步诗古诗(江清月近人)(1)

此画为初人2021.6.3所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