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价值角度赏析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书评人有两副面孔)

哈姆雷特 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1599年至1602年间,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讲述了克劳狄斯谋杀兄弟,篡位后赢取嫂嫂乔特鲁德,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得知真相后,为父报仇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从文学价值角度赏析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从文学价值角度赏析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书评人有两副面孔)

从文学价值角度赏析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1599年至1602年间,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讲述了克劳狄斯谋杀兄弟,篡位后赢取嫂嫂乔特鲁德,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得知真相后,为父报仇的故事。

“善恶到头终有报”故事的结尾,叔父作茧自缚,死于自备的毒酒之下。而哈姆雷特虽然复仇成功,但也搭上了自己鲜活的生命。

400多年来,哈姆雷特 不断被搬上话剧舞台。剧中人物复杂的性格,及丰富的悲剧艺术手法,让这部剧作成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成就。

每次阅读,都有新的体会。这一次,我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每个人,都有两副面孔,一副如天使般纯真;一副似狐狸般狡黠

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是丹麦国王的兄弟。国王在位期间,英勇善战,深受国民爱戴。克劳狄斯像一头忠犬般,十分讨好国王哥哥,也得到了哥哥百分百的信任。

或许,莎翁早就在此埋下了伏笔。克劳狄斯长相十分难堪,用哈姆雷特的话说,“叔叔和自己的父亲相比,简直就是丑怪和天神。”在莎翁的笔下,丑恶的外表下,必定也会包裹着一颗丑恶的内心。

奥菲利娅

故事中,奥菲利娅是一个悲情的角色。她善良、正直,似乎不该被卷入这场悲剧中,却也不得不成了悲剧中的女主角。

她面容娇好,哈姆雷特看到她非常心动。犹如,落叶迫不及待地想要亲吻大地;露珠留恋初晨的嫩叶。哈姆雷特将这份爱慕,化作语言,在字里行间,诉说着爱的情愫。

“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心太阳会转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谎话,可是我的爱永没有改变。亲爱的奥菲利娅,我的诗写得太坏,我不会用诗句来书写我的愁怀,可请你相信,我最爱的是你。”

奥菲利娅倾慕哈姆雷特的才情,也想要接受这一片赤子之心。但是,出于父亲和哥哥的劝告,奥菲利娅不敢将自己的心交给他。

哈姆雷特是王子,王子的感情是不属于自己的。奥菲利娅也担心,一旦动心,或是将自己的美丽袒露给月亮之后,她将遭受损失、和锥心的生离。

于是,她没有接受哈姆雷特的求爱,也决定退还了哈姆雷特曾经送过的礼物。父王去世、皇位被夺、母亲嫁给杀父仇人、被心爱的女人拒绝,这一波波、一件件,犹如洪水猛兽,在哈姆雷特的周边嘶吼。

好在,他还算清醒,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尽管如此,他也借机说了许多颠三倒四、疯疯癫癫的话,来迷惑叔父。

奥菲利娅并不知情,哈姆雷特那痴癫的话语,让奥菲利娅痛苦万分。她甚至觉得自己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和不幸的那个。曾经,她品尝过芬芳的甘蜜;也见识过银铃般谐和的理智,但是,那些过去的繁华,却都化作了今朝的泥土。

或许,奥菲利娅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般坚定,可以轻易操控自己的心。她或许早就对这位王子倾慕良久了,也或许早就认定这个人了。但是,长辈的劝告、身份的悬殊、瞻前顾后的性格,让奥菲利娅错过了王子的爱、也错过了爱王子的自己。

在爱情面前,奥菲利娅有两副面孔,一副倾慕着哈姆雷特;一副故作镇定、“绝情拒绝”。世人都认为,爱情最美的样子,就是错过;但其实,这不过是错过爱情的人,用来安慰自己的说辞罢了。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勇敢、正直、善良,一切从心。他是那么的愤世嫉俗、嫉恶如仇,但是,在面临生存的问题上,他也露出了另外一副面孔。

得知叔父杀了自己的父亲时,他因怒火绷起的血管已经像愤怒的雄狮一般,竖起根根青筋。但是,为了给父亲报仇,他决定伺机而动,顺水推舟地装疯。

他的疯言疯语甚至骗过了他曾经最爱的奥菲利娅。

世人都有两副面孔,因为内心的恐惧,所以,开启了“趋利避害”的心理机制。趋利避害其实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普通。

墨子说,“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利,所得而喜也。即得是而喜,则是利也。害,所得而恶也。即得是而恶,则是害也。”

也就是说,趋利避害还是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准则的,不能一味地“宠溺”着它。

趋利避害中的“趋利”到底也不能像克劳狄斯一般,为了自我的私欲,去毒害皇兄、甚至在东窗事发后,暗算自己的侄儿哈姆雷特。

那么,“避害”是不是就可以远离是非,高挂“事不关己”的牌子呢?这让我想起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女主角路遥,因为学校中,同学的恶意中伤和诋毁,终日郁郁寡欢,抬不起头来。没有人愿意相信她的清白,都在人云亦云地去伤害她或是“事不关己”的选择沉默。

最后,路遥终于不堪语言的“重负”,选择跳湖。

路遥的悲剧,就是大家事不关己的结果。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所有人都选择在一旁沉默。可见,“趋利避害”少了道德底线和准则,将会成为一把“无形的利刃”,刺伤无辜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两副面孔,一副像天使般纯真;一副似狐狸般狡黠。左边天使、右边狐狸,中间是道德的天平。

今日话题:对于“趋利避害”,你有什么不同的建议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