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发现浮尸(所有尸体都会有尸斑吗)
所有尸体都会有尸斑吗?当然不是!如果眼前是一具白骨,它也算是尸体的一种类型,但白骨肯定不会有尸斑。或者是一具已经高度腐败的尸体,全身上下的皮肤都已经变成了灰褐色亦或墨绿色,哪里还能看得出尸斑呢!所以如果要讨论“所有尸体是否都会有尸斑”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得保证这具尸体的死亡后经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法医肯定都多多少少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尸斑。但图片我是不会放的,毕竟我是萌系法医嘛,最喜欢用的还是表情包,以下内容大家可以放心阅读。今天是周一,就来一波干货满满的学术性探讨吧——
尸体变化之尸斑
尸斑是尸体死后变化的一种,且属于早期死后变化,早期死后变化中除了尸斑,还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尸僵、角膜混浊、自溶等。与之相对的便是晚期死后变化,也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详,例如尸绿、巨人观、木乃伊等等。为了区分两者,我们人为地划定了一个时间,24小时。在24小时以前的是早期死后变化,24小时之后的是晚期死后变化。但两者并不能因为这个时间而完全孤立,其实尸体死后变化的发展是一个完整且连续的过程,两者并不能截然分开。
所以,如果要讨论“所有尸体是否都会有尸斑”这个问题,首先这具尸体应当是比较“新鲜”的,姑且将死亡时间限制在24小时以内吧。那么,是不是人体在死亡之后,一定会产生尸斑呢?
尸斑的形成
尸斑的形成,是由于血液失去了心脏提供的动力,因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坠积于尸体底下未受压迫的部位,使得皮肤呈现出与原本颜色不同的色斑,便是尸斑。由此看来,尸斑是必然会形成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的确也会有观察不到尸斑的情形,这还得从与尸斑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因素说起——血液与重力。
尸斑的形成首先要有血液,没有血液便没有东西能够用来显色了。人体可能没有血液吗?不可能,我不相信有人能够像Dexter一样做得那么完美。但的确有一种死亡原因,能够让人体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量,那便是大失血。
急性大失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失去多少血液,我没有计算过,但因急性大失血死亡的尸体上的尸斑,的确非常不明显。我曾经解剖过一例急性大失血死亡的尸体,解剖时距离死者的死亡已经过去了约有12个小时,但尸体上几乎看不到有尸斑。这是急性大失血尸体的特征,尸斑的形成往往很晚,并且程度非常轻,大多数尸斑呈现非常浅淡的红色,如果死者的皮肤黑一点,那几乎就看不出来了。
与急性大失血类似的还有贫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恶病质等死者,这些尸体形成的尸斑同样可能极为不明显。
同样能够影响尸斑形成的还有重力,没有重力作用便不可能形成尸斑。可是只要我们在地球上,便一定会有重力作用。没关系,我们可以用另外的一些力来“抵消”重力。这需要特殊的环境,其中最常见的当属水流。
影响尸斑的因素
尸体在水流尤其是湍急的水流中,将会持续受到水流的作用力,此时重力的作用便不会那么明显。尸体随着水流的作用若是时不时地上下翻滚,那血液一会儿向背侧沉,一会儿向胸侧沉,就像是不停摇晃放了沙子的一瓶水,沙子永远不可能沉到瓶底。所以,水中尸体的尸斑可能非常不明显,甚至不形成尸斑。我的工作地在水道众多的城市,每年溺死的尸体都不少,其中有一部分尸体的确观察不到尸斑的存在。
除了水流的作用,其他还有一些环境也能够影响尸斑的形成,例如低温。在低温的环境下,尸斑的发生也比较晚,程度也比较弱。如果完全将尸体冷冻住,那包括尸斑在内的大多数尸体变化都将停滞。
还有,在尸斑的定义中还应当注意到,“未受压迫”的部位才会形成尸斑,这是由于被压迫部位的毛细血管将会关闭,里头本身的血液都会被挤往别处,其他血液就更别想进入这些毛细血管了。这种情形也很常见,在检查一些仰卧位的尸体时,背部往往不会都有尸斑形成,与地面接触的部位便因挤压的缘故没有尸斑。所以,如果让处于低位的部位都被压迫,那是不是也不会有尸斑了呢?当然,人体无论哪个平面似乎都不会非常平整,要实现这一点还有点难度。
结论:
这样看来,似乎也并不是所有的尸体都会形成尸斑,或者仅形成非常浅淡的尸斑。不过,这并不能妨碍尸斑成为所有早期死后变化中最重要的那一个,它的法医学意义实在太重要了。尸斑作为最早出现的死亡征象之一,根据尸斑的发展规律可以大致推测死亡时间,尸斑的一些特殊颜色可以提示某些死亡原因,根据尸斑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可以推测死亡时的体位以及死后尸体位置是否被移动,尸斑还能够提示所处的环境例如根据尸斑形状推测与尸体接触的面的形状等等。所以,关于尸斑的学问,的确是不少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