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从基本步学起(如何破万事开头难)

最近,健身和读书话题是互联网上的流量担当,同时,也引发热议:如何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既不畏难不敢开始,也不会半途而废?心理专家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万事开头难从基本步学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万事开头难从基本步学起(如何破万事开头难)

万事开头难从基本步学起

最近,健身和读书话题是互联网上的流量担当,同时,也引发热议:如何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既不畏难不敢开始,也不会半途而废?心理专家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

万事开头难,其实很自然

记者的一位朋友最近迷上了看健身直播,每天看得不亦乐乎,收藏夹里也多了很多相关视频,但是怎么没见成效啊?一问究竟,原来就只是“看看”,看别人运动。

“健身是个好事啊,你怎么不能坚持呢?都说健身是只要你好好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一件事。”而对于这样的疑问,朋友却摆摆手,“没空、没精力、坚持不了,想想一周要跟着上五堂课,我就觉得不可能。”

明明是件好事,但还没着手去做已经设想了无数障碍,抛却种种客观因素,我们如何从心态上自我调整?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郭苏皖告诉记者,产生所谓“万事开头难”这种心态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在面对新生事物、尤其是我们自身没有经验的事情时,天然地就会有畏难心理,“我能不能行,我做不做得到,我能接受吗,我能做成什么样子……这都是我们面对未知事情时自然而然会产生的想法。”

对于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没有经验的事情,人们会自然地在心里给这件事做个预设假想,在这一过程中就会预设“如果自己做这件事的话,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要如何才能解决问题”,“虽然事情没有开始做,但是已经给自己预设了很多困难,想太多的话,就会更加难以下手。”

健身和阅读都是同样的道理,在开始健身或者开始阅读计划之前,产生质疑自己能不能做得到的畏难心理并不需要自责,想跨过“万事开头难”的这个“难”也不是没有小妙招,郭苏皖给出了三点非常实用的建议:“第一,给自己一点鼓励;第二,要打破先入为主的观点;第三,就是要允许自己失败。”

以坚持健身为例,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这次肯定可以坚持一个月每天健身的,这一点自我鼓励能帮助自己下定决心开启健身日程;同时也要打破“健身运动很痛苦,很累很难”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第三个小建议实际上也是给我们心灵一条“退路”:“有些事情我们要接受自己有失败的可能性,保持好奇,勇于尝试,但也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不是所有坚持都有意义

硬逼着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其实也大可不必,在现下最热的健身主播刘畊宏的直播中,谈到“坚持”,他这样表述:“一味的坚持可能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我们要去享受努力的过程。”这个观点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当网上各种“心灵鸡汤”输出“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只有坚持才有意义”这种观点的时候,专家也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看法,“对于坚持,其实我们应该分开来看。”

郭苏皖将“坚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效坚持”,一种是“无效坚持”。“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个事是有点难度的,但就像树上的果子,我跳一跳,伸伸手,我还是有可能够得着的,这种情况下坚持就是有效的,有意义的。但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事情已经明显超出个人能力范畴了,这个果子太高了,够不着的,这个时候还要坚持去够,那我们就说这有点钻牛角尖了,这时候的坚持就是无效的,浪费了时间,还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痛苦。”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失败也是一种宝贵的能力,正如庄子所言:“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不过郭苏皖也表示,如果没有坚持去做的话,也很难判断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人生嘛,总会有钻牛角尖的时候,当你越走越难走的时候,能及时回过头来也不会太晚。”

拖延症严重?找到成因是关键

有的人做事情问题在于钻牛角尖,一股劲不撞南墙不回头,还有的人问题就在于拖延症严重,哪怕心里头明镜似的知道“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但还是在“明日复明日”,等到事情都要火烧眉毛了,一边还在拖延,一边却又焦虑得不行,明明这项工作的最后期限马上就要到了,却还在紧张地玩手机。

对于这种拖延心态,郭苏皖认为:“拖延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我们面对拖延症的态度是怎样的。”专家也给出了一些应对拖延心理的小方法。当拖延行为发生时,首先要问问自己为什么拖延,找到成因非常重要,“有的时候我们不想做一个事,可能是因为今天实在太疲倦了,精神很难集中,或者是因为这个事情难度很大,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才能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件事情。”

拖延症有的时候是我们回避痛苦和自我放松的方式,事情被延后了无法避免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摆正对待拖延的态度,“首先是不能过于责备自己,不要让自己深陷自责的情绪中不可自拔,如果说一件事情今天没能做成拖延去明天了,首先理清楚自己为什么今天做不了了,明天要怎么做更好,减轻内心的愧疚感,让自己放松下来,或许能做得更好。”(记者 沈昭)

来源: 扬子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