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童年要结束了吗(是什么时候消逝的)

我们的童年要结束了吗(是什么时候消逝的)(1)

欢迎我们的童年要结束了吗(是什么时候消逝的)(2)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我们的童年要结束了吗(是什么时候消逝的)(3)微信

@文| 杨摩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如此表达:童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某个阶段,而是社会进程的产物。所谓童年,是指孩童与成人社会之间有明确界限的阶段。

而这个明确的界限,是由媒介造成的。准确地说,就是古腾堡发明的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为什么是产生“童年”的基础?

我们的童年要结束了吗(是什么时候消逝的)(4)

童年并不是一个从来就有的概念。在中世纪之前,孩童和成年人,共享同一种媒介,说白了,就是人们的日常对话。

媒介就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信息管道。所以在那个时候,孩童和成年人对世界的理解是相通的。成年人说什么,干什么,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但印刷术发明之后就不同了。随着印刷术的普遍应用,拥有读写能力的成年人,开始用文字这个媒介来交流和沟通。

而孩童还没有读写能力,当然就与这个文字构成的世界相隔离。于是,成年人就可以把各种猥琐的事情藏在文字里。比如说,性焦虑,暴力,功利主义,以及各种没完没了的冲突。

但是,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孩童和成年人之间的界限,再一次被打破了。

影视化的媒介把成人世界里的性、暴力、冲突,统统呈现在孩童的眼前。这让孩子更早地成人化。他们过早地接触到了成人世界里的事情,因此也逐渐失去了童年时期特有的纯真。用尼尔·波兹曼的话来说,童年正在迅速地消逝……

我们的童年要结束了吗(是什么时候消逝的)(5)

还记得那个段子吗?两个低年级的孩子吵架。小女孩对小男孩说:“哼,你去找那个五年级的老女人吧!”

编这个段子的人,用心险恶。不过是真事也未可知。现在十岁左右的孩子,谈起各种新鲜时尚娱乐八卦,大人还遮遮掩掩的东西,他们甚至可能懂得比你还多。

孩子们的理论知识从哪来?当然是手机和电视。现在哪个孩子不是吵着要玩手机呢?别忘了,手机上所有的内容,都是成年人提供的。即便是看起来纯洁无害的儿童游戏,难道他们就不会暗搓搓地加点私货在里面?

当然,除了媒介之外,成人世界的规则,普遍还是会通过社会和家庭而入侵。电影《狗十三》里有个场景:父亲带女儿李玩去参加一场大人之间的饭局。为了讨好领导,父亲让李玩“像个大人”一样敬酒,最后还违心地吃掉一块狗肉。

在我看来,这场饭局,就是少女李玩的“成人礼”。当她举起酒杯,向领导说出谄媚的话,吃掉那块狗肉的时候,她开始接受规则的驯化。而接受规则,就是所谓的“懂事”。

回头想想,我们那个年代经历的童年,跟现在确实天差地别。作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家在我6岁的时候才有电视,9岁的时候才有我们的童年要结束了吗(是什么时候消逝的)(6)电话。

我记得那时我们的童年要结束了吗(是什么时候消逝的)(7)电话是一个特别神秘的红色盒子,按几个按钮,居然就可以跟另一个空间里的人说话?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的童年要结束了吗(是什么时候消逝的)(8)

那时候的人没听说过互联网,日子简单而封闭,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大人和孩子的世界有一层无形的隔膜。孩子们的世界就是学习、游戏和发呆,没有什么校园宫斗。

我记得那片稻田。绿油油的,放学路上,总是会经过。风来,闻到稻禾略带苦涩的清香。蜻蜓停在狗尾巴草上,抓住翅膀玩一会,然后放它飞走。天色暗下去了,赶紧回家。

我记得那几本翻到卷边的《七龙珠》。我喜欢悟空可以瞬间转移的技术,用两根手指点着自己的眉心,就可以靠意念瞬间去到想去的地方。我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打败魔人布欧。

我记得我们那座南方小镇,一到傍晚,总是飘散着饭菜的味道。总有大人在小巷子里喊孩子吃饭。听到呼喊的孩子,匆匆跑过,留下一个瘦瘦小小的背影。

我还记得一起游戏的伙伴,脸上天真到冒傻气的样子。那时候,总觉得日子很长,时间过得太慢。如今我还记得我们一起玩过的游戏,但我已经不记得他们的名字。

你们都去了哪儿?我很想念你们。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至我们的童年要结束了吗(是什么时候消逝的)(9)朋友圈

责编:申西 审发:百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