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的十大特点(凡是优秀的学生所具有的特征大都相似)

凡是优秀的学生所具有的特征大都相似,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优秀学生的十大特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优秀学生的十大特点(凡是优秀的学生所具有的特征大都相似)

优秀学生的十大特点

凡是优秀的学生所具有的特征大都相似

文|孟繁伟

工作20多年,做过多年班主任,一直与学生和家长打交道,又因为我经历了局属六所省级重点中学中的三所,尤其是现在工作于大连24中,发现优秀的孩子确实具有共同的特点,今天有幸与各位家长和学生做以交流,希望能给诸位带来帮助。不过见识与能力有限,很可能词不达意表述不是十分的准确,以下所谈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请斧正。

一、什么样的孩子是优秀的

对优秀的界定不同,您眼中的优秀孩子就不同。我心中优秀的孩子具有如下特征。

1、“三观”正确,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就,与其三观是分不开的。不同的价值取向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认知就是不同的,进而行为方式就是不同的,最终的结果肯定就更不一样了。例如乘车该不该给老人让座,对这个事的看法不同带来的后果就不一样。假如认为每个人都必须礼让老人,那么他就能自觉给老人让座,假如认为人人对公共资源付费使用权是均等的,在同样付费的情况下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不给后来的老人让座就是理所应该的。这里仅仅是举个例子而已,我们国家优良传统是尊老爱幼的,不主动给老人让座就是没有礼貌不懂规矩甚至是没有教养。

2、能够慎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有句老话儿,君子慎独。一个人在群居时很可能受到众人的监控,不敢做出超越规定之外的事。但在一个人的时候,没有其他人看见的情况下是否能够约束住自己,这是衡量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之一。例如,红灯时是不是能主动的停下来,我的意思是说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或者说马路上没有车的时候,能不能也按照指示灯通行。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人是迂腐的。我讲这个示例与迂腐没有关系,中国自古就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说法,而我要表达的是能否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依然遵守规矩。我认为未来的社会里诚信可能比成绩更重要,在未来社会里,不讲诚信的人很可能寸步难行。24中有八字行动指南,就是“一步之遥举手之劳”,意思是过马路的时候宁肯多走一步也不斜窜马路,离开公共场所时要随手把身边垃圾带走。大连市交警部门出台行人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的规定,其实24中早就开始这样做了,且学生和老师都能自觉的遵守。

3、健康体质,能够承担更大的任务

没有提到优秀学习成绩而是说有健康体质,似乎不符合常理。在当今时代,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业成绩只是衡量一个人学习的水平,或者说在同龄人中学业水平。就目前来看学业成绩优秀与否受很多方面的制约,一是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均衡,二是可享受的教育资源也不均衡,三是家庭的经济条件也不相同。身体素质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可能有的人先天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却发育的很好。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看来太重要了,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为基础,将来不可能承担重要的任务。这些年里我越来越发现,爱好体育运动,身体体质好的同学,心理也是健康向上的。在学校里体育的育人效果一点也不亚于文化课的育人效果。

二、24中这些优秀学生又都具有哪些优秀的特征呢?

大连24中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经过几代人共同的努力,已经成为滨城文化内涵的表现符号之一。有人说学苗好,这话不假,但是好苗不一定就长成好树。大连人都知道打滚子,高手有好牌时一定能打赢,牌不好时尽可能少被喝血。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一定让他们进入名牌学校,学业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品行必须优良,身心必须健康。我发现24中的学生普遍具有如下的特质。

(一)爱读书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关于读书谈谈自己的看法,在不同年龄段需读的书是不同的。现在书籍浩如烟海,选不好书来读反而浪费时间。古时候说读书破万卷,学富五车等等,因为当时书是竹简,车是牛车,就是读了五车的书也没有今天孩子掌握的知识多,就是个形容词罢了。

1、小学:小学低年级,多看图画。例如,带有拼音的大字版图书 (儿歌之类等); 还建议学一种乐器(识谱)、学会一种体育运动(规则);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简单的科普读物、人物故事、卡通读物(猫和老鼠)、地震历险记、幼学琼林等。图文和语言能促进大脑不同区域的发展、拼音能帮助孩子自学汉字。主张让孩子朗读(优美的散文、韵文,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等)

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家长读给孩子听,再让孩子进行复述。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听完故事进行复述。这样能锻炼孩子听的能力、记的能力、表达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理解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2、初中: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科普杂志(兵器知识、舰船知识、天文知识、地理知识等);文学名篇、文史哲入门读物。不要太难,看不懂原著可以看简写版本。建议文史哲与科普相结合阅读。我发现父母的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影响很大。

建议假期旅行:看三馆(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看古迹、看名胜、看建筑、看园林、看古刹、看特色、看景观。看之前要做足功课:看什么,怎么看,谈感受,写感受。

3、高中:经典名著、古典文学名著(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通俗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这就是宋朝、两汉风云、大秦帝国、万历十五年、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外人物传记(张居正、苏东坡、王安石、曾国藩、毛泽东、周恩来、爱因斯坦、费曼、牛顿、伽利略等等)、科普读物(三体、上帝不会掷色子、安德游戏等)

结合高中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不能读全文也要读选文或选段。尤其是教育部新课标中所列出的必读书目。

4、大学:有计划有系统读书,最好自己有个读书目录与计划(钱穆推荐:论语、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坛经;我认为专业书籍、中外名著、经史子集、文史哲、自然科学科普、文艺欣赏类图书等)。建议理工类同学要兼顾文史哲,社科类同学兼顾科普读物。

5、读书过程中最好能够做到以下三点。经典名篇能背诵就背诵下来;注重消化吸收,摘录、批注、写读后感;出声朗读要好于默读。(精美散文:梁实秋、林语堂、毕淑敏、老舍、鲁迅、沈从文、汪曾祺、周建人、林清玄、龙应台、柴静等)

6、在读书过程中所要培养的能力

(1)培养孩子写的能力:从记事开始,坚持每天写一点。从一句话开始、从记一件事开始、从评论一件事开始、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考试。不怕流水账就怕不动笔。

(2)培养孩子表达能力: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四种人:能说能写、能说不能写、不能说能写、不能说不能写)

(3)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能力: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看到本质本后的本质。(去年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今年老虎吃人事件)

老虎吃人、不遵守规则、没有敬畏规则之心。砍价、不信任、诚信体系崩溃。

(二)自主学习能力强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五大能力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交流。

1、学会认知与学会学习,学会提问

善于归纳:在观察中进行概括归纳,由特殊到一般

精于推理: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演绎推理

清华大学进行统计四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如下:竞赛录取、特长 成绩录取、成绩录取、农村计划录取。

2、掌握一般的学习程序。(1)选择学习内容 制定学习计划 执行计划 自我调整 选择心得内容(2)具体学科:学习(预习听课)复习(梳理、归纳、创新)操作(作业) 反馈。(3)学习与复习的关系。

3、物理学科怎样学习?

(1)学会学科概念、符号体系、学科公式定理定律、学科事实和史实

(2)学科思维(用学科语言符号去思考,分析、解答、回答身边的物理现象。

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3)初中、高中物理的学习

学习书本上的概念,理解公式定理定律、应用概念,规律,公式去解答习题、通过习题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与应用;难的相对性,对难和不熟的认识;会不得分的原因(不熟、不懂技巧、审题能力、表达能力、归一能力、迁移能力等)。

(三)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有理想且能为之努力。《肖申克的救赎》男主角:有理想、有技术、有毅力。

2、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能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较快适应新环境,人生重要的几个阶段: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大学到社会、组建家庭(婆媳)、有了子女(父母孩子)。适应新环境能力太重要 读书(同学、教师)工作(同事、领导)

3、有敬畏心、包容心、慈悲心、感恩心

敬畏 自然、天地、人事 敬畏这些就会遇事冷静,就不会被世俗的欲望所迷惑。

包容 就会不断吸收不同的信息,不断壮大自己,化敌为友为我所用。

慈悲 就会真爱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感恩 就会奉献,就会热爱生活

简单说优秀的学生都是,爱读书、会学习、好心态。

三、给家长们几点建议

现在最流行的观点是,良好的教育起步于家庭。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家庭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果套用一句话,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这个起跑线是家庭教育。

1、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交流

随着信息传递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海量知识同时也带来了多元价值取向,最简单了例子是学生不好管了,孩子不听话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经常是家长的想法没有“灌输”进去反而被孩子给洗脑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很多家长处于即想让孩子有独立见解又想让孩子顺从听话的困境之中,再例如家长即想让孩子通过手持终端接触更多的外部信息又怕孩子玩游戏而耽误了学习时间,于是家长们就处于两难与焦虑之中。其实,学生们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家长小。统计表明,现在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压力,同伴间交往压力,家庭矛盾附加的压力。统计还表明,凡是性格出现障碍的同学,背后都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凡是学习成绩出现较大波动的同学,一定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非智力的问题;凡是学业优秀的学生,家庭都是和谐的,父母都能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2、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其特长

家庭与家庭是不同的,孩子与孩子间也是不同的,造成孩子成长不同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基因遗传的因素,有地域大文化影响的因素,有家庭小文化影响的因素,还与经济状况因素等有关。也正是孩子有不同的个性特质才能构成一个多样的社会,假如所有孩子都是同质的发育成长,这个社会一定是畸形的也是非常可怕的。

以往学校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轻视了个体的异质性。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大的教育政策方面逐步在进行改变。例如上一轮课改的核心是学科模块化,学分制等,这就是承认了学生的个性特质是不同的,本轮课改特色是走班分层教学,其核心是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其目的就是让个体特质得到更大的发展。

每一个体都是不同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就要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特长,让每个孩子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有的孩子具有音乐的特质、有的孩子具有体育的特质、有的孩子具有绘画特质、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好静。这就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特长有目的的进行培养,而不是凭着家长的意愿或则社会需求而功利性的去开发孩子的兴趣特长。有些人说孩子的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不完全反对,如果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与孩子本身的特质结合起来,这样的特长教育效果会更好。

3、要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做好规划

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做出了规划。科学研究早以表明,人的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的,例如在语言发育期能及时对小孩进行语言训练,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过了最佳发育时期再进行教育和训练可能就会事倍功半。再例如在初中二年级,这个时候是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最佳时期,所以初中这个时候开设平面几何课程,通过几何证明能够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不过目前初中教育有升学的压力,很多学校和老师在教学中,过多关注解题熟练的训练而忽视了逻辑思维的训练。

要想做好孩子的人生发展规划,还是要在孩子兴趣特质的基础之上,用科学的方法结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对孩子的人生做出规划才是科学的,也是有意义的。也有人说,我的家长也没有对我的人生发展做出什么规划,我今天不也发展的很好吗?我不能否认这个说法,一是也许你的家长对你的教育其实就是符合了你的人生发展的需要,或者说符合了你的兴趣特质;二是有科学规划的培养与“散养”的家庭教育相比,有科学规划的家庭中孩子成功的几率相对较大。

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的,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坚信这个观点。

谢谢各位家长和同学。

(2018年1月30日星期二新华书店明德堂讲座稿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