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格局和胸怀(秦始皇手下留情)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格局和胸怀(秦始皇手下留情)(1)

这是清代张英的一封著名的家书,借由秦始皇和万里长城的关系劝说家人莫要斤斤计较,要懂得退让,随之而成就了六尺巷的人间美谈。说起秦始皇人们常以千古一帝称之,其各项统一措施如均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影响之深远不可谓是冠绝古今。当然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歼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了。不过笔者无意中发现,在秦始皇横扫天下的时候有一个国家却被秦始皇有意放过,这个国家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也是经常出现,虽然最终没能逃过秦二世的魔掌,但还是享有了907年的国运,可以说是是一个难得的奇迹。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格局和胸怀(秦始皇手下留情)(2)

这便是西周大名鼎鼎的卫国,虽然作为诸侯国却有着显赫的背景,其建国的祖先姓姬,光这个姓也足以说明他的身份。作为文王的第九个儿子,也就是武王的弟弟,其建国之初的都城便在商朝旧都朝歌。下辖地域大致在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之间,此地也是周公平定商朝叛乱的地方,叛乱平息后便派自己的弟弟姬封在此建国常驻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格局和胸怀(秦始皇手下留情)(3)

卫国首次强盛是在东周前后,在这之前卫国还是很少崭露头角。主要还是因为姬封建国后遵照周公的指示“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将商朝的政治用周朝的办法进行融合,效果也是非常显著,使得卫国一度成为周朝边防的栋梁,本来如日中天。不料因为姬封的能力显著而被提拔调到了中央,随后的卫国在其后人的管理下显然不怎么出彩,以至于西周历史上都有少有卫国的记载。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格局和胸怀(秦始皇手下留情)(4)

卫国首次强盛是在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卫武公主动请命出兵助周伐戎,此后一度使得卫武公得以与诸侯平起平坐,当真是风光一时。然而没多久就因为内乱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卫懿公在位的时候,荒淫无道,狄人破城而入,懿公身首异处,卫国惨遭失国之祸。五千遗民避难于是宋国、郑国和曹国,最后还是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施以援手,才有了资本迁都楚丘重新建国以此免于亡国,但也因此成了不折不扣的小国。如今的河南滑县八里营乡殿上村还能一睹数千年前卫国都城的遗址,让人顿生感慨。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格局和胸怀(秦始皇手下留情)(5)

随后到卫文公的时候国立有了短暂的恢复,但终究没有了助周伐狄的能力反被狄人逼得再次迁都帝丘,倒也因为此次迁都而安生了百年之久,使得经济有所复苏的状态。可叹的是好景不长,外敌暂缓,内乱不休,国力再度跌入低谷。随着战国时期的来临,各个诸侯国早已天翻地覆,卫国因为常年内乱此刻只能在齐楚赵魏之间偷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杀怀君。魏更立嗣君弟,是为元君。元君为魏婿,故魏立之。”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格局和胸怀(秦始皇手下留情)(6)

说的便是公元前254年,卫怀君前往魏国朝拜,却因为魏国与后来的卫元君勾结而杀死了卫怀君,从公变为君也正说明卫国的诸侯国位置不保,因为只有诸侯国封的臣才叫“君”。随后秦国公元前241年伐魏,顺道将卫国划入了秦国的版图,此刻的卫国显然名存实亡,但这个名在就算不上灭亡,毕竟灭和废是两个概念,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将被卫君角贬为庶人,便将这个名也灭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格局和胸怀(秦始皇手下留情)(7)

在春秋战国这种战乱频发,诸侯争霸的时代,作为小国的卫国却能长存于世一直到始皇扫六合建立大一统之后。这不免让后世学者难以置信,追根溯源后发现卫国有一个独特的提点,那就是此地君子贤才频出,如同“燕赵多壮士”一样。就连我们的孔夫子14年列国游的过程中,在卫国居然呆了10年,可见这里定然有与之志同道合的君子。而那位为了躲避兄长传王位而躲进山林并因此美名传遍华夏的季札,在周游列国途径卫国的时候更是直言“卫多君子,其国无患。”可见,此言非虚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