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不等于提前学习(知道吗学前)

因为幼儿园只有“学前班”或者说“小班”“中班”“大班”,而没有“幼小衔接班”之说,其实,“学前”与“幼小衔接”之间是有区别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不等于提前学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幼小衔接不等于提前学习(知道吗学前)

幼小衔接不等于提前学习

因为幼儿园只有“学前班”或者说“小班”“中班”“大班”,而没有“幼小衔接班”之说,其实,“学前”与“幼小衔接”之间是有区别的。

“学前”一个阶段,即3-6岁的幼儿园阶段“学前期”。而儿童图书中的所谓的“学前”应该是叫“学前教育”更为合适。

“幼小衔接”也是一个阶段,即在孩子上小学之前的“幼小衔接阶段”,一般是1年左右的“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图书中的“幼小衔接”,指的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教育”。

所以,“学前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包括各种知识学习及其方法掌握、情商、性格、人格培养与优化、身体素质提高等所有的儿童教育内容,而“幼小衔接”一般主要是指知识准备,还包括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的准备。

通俗来说,“学前教育”是为孩子的一辈子做准备,而“幼小衔接”是为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的做准备。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部分,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

【为什么要重视学前教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也曾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做过系统性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 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其中50%的智力和心智能力,其余的30%是在 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这项研究正好印证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中国谚语,即小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可以基本看清其长大后的心理、性格等。到孩子七岁了,就基本可以知道孩子一生的发展状况。

也就是说,学前阶段的教育,就是给孩子的一辈子打基础!

【为什么要重视幼小衔接?】

从幼儿到小学,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小跳跃,是孩子需要面对的一个小挑战。

这种挑战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人际关系、个人情绪、思维方式,甚至是公共安全等方面。

虽然很多幼儿园也在按小学学习所需进行教学,也在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但幼儿园老师的宽容性很大,对结果的要求也不太严格。

而到了小学,孩子将会面临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环境,一个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开始需要孩子自己处理所遇的事情的环境,而且老师的要求会严格得多,老师、家长包括孩子对最终结果的宽容性也会低得多。

而幼小衔接,就是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整体环境,让孩子的角色转换更顺利,从而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学前阶段教育什么?】

学前阶段需要引导、挖掘和培养的能力包括:

语言组织能力——包括阅读理解、意愿表达、语言逻辑、写作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评价、独立思考、情绪管理、完善自我;

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察觉情绪、倾听沟通、协调合作、解决问题;

发明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发现、发散思维、知识整合、发明创意;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声音辨别、韵律感知、节奏把握、音乐表达;

身体运动能力——包括动作协调、肢体平衡、反应敏捷、速度力量;

空间感知能力——包括识别方位、空间想象、图像转化、形象思维;

书法绘画能力——包括色彩识别、动手协调、空间布局、情境创设;

动手操作能力——包括手脑协调、精细动作、动手实践、灵活操作;

数量逻辑能力——包括数字概念、数理运算、逻辑推理、抽象思维。

并且从中发现孩子天性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进行重点培养、引导和挖掘。

通俗一点说就是“普遍撒网,重点抓鱼”,即在提高孩子综合能力的同时,发现并强化孩子独特能力。

【幼小衔接阶段要做什么?】

既然“幼小衔接”是为上小学做准备,所以:

首先就是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小学所要学习的知识。特别是语文(字词句拼音等)、数学,甚至是英语、练字等。

然后就是指导孩子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处理个人情绪、思维方式,甚至掌握一些公共安全、校园霸凌、行为举止问题。

【学前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

虽然3-6岁是学前教育阶段,但是,贝壳小墨认为,学前教育应该是越早越好,只是各个阶段的方法不同而已。如0-1岁的婴儿期主要是让孩子多听多看,1-3岁则重点是“认”“记”“背”“听”“玩”。

【幼小衔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一般孩子是满6周岁后开始上小学。所以,幼小衔接最少应该从5岁的时候就开始,但贝壳小墨建议,宝宝4岁,也就是幼儿园中班阶段就开始。

一方面是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学习能力,包括写字、画画等。

同时,从4岁开始,宝爸宝妈和宝宝都有充分的时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全面系统,阶梯性地逐步推进,发现问题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纠正与改进。

并且,在为孩子进行幼小衔接学习时,也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玩的时间,避免压制孩子的天性,也不容易导致孩子的厌倦和抗拒。

【贝壳小墨建议】

第一,家长要有意识

家长必须要重视学前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幼小衔接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兴趣与个人信心的影响。

第二,家长要有主动性

家长不要把学前教育和幼小衔接完全交给幼儿园来完成,而是需要在积极了解、配合幼儿园学习内容、效果的同时,利用孩子在家的时间主动强化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和幼小衔接。

第三,家长要找到方法

其它很多儿童图书,如贴纸游戏类、潜能激发与智力开发类、思维能力训练类、英语/绘画/音乐/拼音/识字等早教启蒙类、情商/人格类、格局培养类、安全教育类、习惯养成类、礼仪礼节类、讲/读故事类、描红与字帖类、学前/幼小衔接类等,都是学前教育和和幼小衔接的教材。

第四,家长要始终坚持

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幼小衔接,家长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才做,忘记了就算了。而是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并且始终坚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