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排行怎么来的(别人向往的宜居城市)
最近看到一个关于宜居城市的统计,重庆位列第8。重庆是老王的家乡,我们本可以举家回去,却一直在北京做北漂。
盘算盘算回去的工资水平和生活标准好像跟北京也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我想即使回去我应该也不会躺平、无压力,大概率是同样的焦虑,说白了就是想躺平在哪儿都能躺平,想优秀在哪儿都有压力。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和压力真的不是换个城市能决定的,而是你是否能认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并能接受这个差距决定的。
回去之后,无非是老人能帮我们带带孩子,但我跟老王的工资水平肯定会锐减,到时候两个人加起来可能也抵不过现在一个人的工资。
北上广深工资高是因为需求多,开销大,不给到这个水平的工资的话根本无法覆盖日常生活,而不是我们的能力有多强,很多时候我们是占了城市的红利。
在这个关于宜居城市的统计中,年轻人选择他们想去的城市的方式大多是通过上网询问网友或者看网上的一些信息来选择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你看到的也许是别人故意营造出来想让你看到的一面,比如成都以慢生活为标签,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向往之地。
在我们的心目中成都是喝着茶、搓搓麻将、吃个火锅......城市氛围是安逸的、悠闲的、散漫的。其实成都人加起班来,丝毫不比北上广深逊色,大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2017年一项对全国主要城市加班情况的统计显示,成都的加班状况仅次于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排名第五。而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成都人上班的时间跟北京差不多,集中在8点半-10点,但有超过26%的人会在19:30后下班,这一比例比北京高7%。
此外,成都上班族在周末加班的平均人数和时长方面也都高于北京,甚至很多企业还采取了隔周周六上班的大小班制度。从平均单个空间的加班数据来看,成都周末加班的人数是北京的4倍,而平均每人加班时长也几乎是北京的2倍。
据说,在成都IT业和高新产业集中的南部地区,深夜12点依然灯火通明的办公楼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景观。
而且成都的工作并不好找,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显示,成都平均12.4人竞争一个岗位,很多求职者都表示,在成都上班真的难,工作并不好找。
但是我们为什么会一提到成都就对他有安逸、节奏慢的印象呢?一方面是因为成都由于四川盆地的地理结构,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以,自古以来出四川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条件限制让这里的居民不愿远行,更愿意关注眼前的生活,也更会享受生活,会吃会玩,但人家会吃会玩不代表人家不加班、不奋斗,不需要面对职场的勾心斗角。
另一方面是成都这些年在城市营销上的大力推广
2003年起,成都市政府就与专业机构展开合作,对城市形象进行推广。从2008年到现在,专业机构已设置了专属团队与成都市政府展开深度合作。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成都专门成立了“成都城市形象提升协调小组”负责成都的城市形象营销工作。成都还率先设立了国际海媒中心与国际传媒进行对接,持续对外打造成都“休闲之都”的“城设”。
2017年2月4日,赵雷在歌手节目上的一首《成都》瞬间火遍了全国。2019年10月,快手在10月打造了城市美食ip“筷味生活”并落地成都。
李子柒走红后,成都文旅马上签下了李子柒成为成都的非遗推广大使 ,丁真的意外走红后,成都的团队也迅速参与打造了《丁真的世界》短视频,让流量形成了持续效应。
成都的城市营销手段可以说非常紧跟时代,相当成功了,但如果你真的因为看了一些文章和视频就脑子一热,跑去定居追求你心中的诗与远方,那确实是风险有点大。
在2021年中国GDP百强城市排名中,成都排名第7,位列苏州之后,连续八年位列新一线城市榜首。你觉得这样一个城市,如果生活都是“悠闲”“慢悠悠”“喝茶”“漫步”,他靠什么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佼佼者?
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更多的时候是心态和如何平衡欲望的事儿,而不是逃离一个城市就可以改变的,我们想象的乌托邦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生活从来不可能没有烦恼,不然那些佛家弟子也不用整日修心,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事儿了。
文章首发于本人梁安妮的生活随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