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人的铜墨盒有收藏价值吗(默默谈文房-----铜墨风韵)
大家好,今天的默默谈文房又跟大家见面了。中秋大家过的怎么样?
今天默默跟大家聊聊这案上风韵,铜墨盒。
墨盒的历史不长,从清同治元年算起,到上世纪40年代末墨盒消沉,刻铜墨盒的真正繁荣期只有90年。
其中有两次刻铜艺术昌盛期:
1、以陈寅生为代表的清同光时期,时间长达约50年;
2、以张氏同古堂为代表的民国时期,时间几达40年之久。
民国陈年款“振鹭于飞”刻铜墨盒 ↑
民国敬庵款刻铜墨盒 ↑
民国开光“世界地图”刻铜墨盒 ↑
1
陈寅生
陈寅生当时不仅为自己的万丰斋刻墨盒,亦代松竹斋(包括之后的荣宝斋)、清秘阁等南纸店、墨盒店刻铜。无款者不一定不是陈的作品,有款者未必是陈的作品(时人多有仿冒寅生款者)。
陈寅生自身文化素养较高,使刀如笔,明书之法理,锋回转折一如纸上挥洒,行云流水,无一丝勉强之处,其艺之高,声播海内外。《北京繁昌记》把北京刻铜墨盒、南昌象眼竹细工、湖南刺绣并称为“中国之三大名物”。
民国茫父“无量寿佛”刻铜墨盒 ↑
民国齐白石三余图刻铜墨盒 ↑
民国慎生款刻铜墨盒 ↑
2
张氏同古堂
民国初期产生了以张樾丞、张寿臣(臣亦作丞)为代表的一代刻铜大家。
张樾丞生于1883年,殁于1961年,系河北新河县人,民国元年独资在玻璃厂西街路南开设了同古堂。
张寿臣系樾丞之堂弟,刻铜技艺二人难分伯仲。
张氏刻铜因与时贤如严复、杨守敬、齐白石等先生有很多交谊,故其墨盒大量采用这些名家画稿,艺术品位之极高。
张氏作品大多在盒底打有“北京同古堂”钢印。
张樾丞尤善治印,张寿臣则将更多精力放在刻铜上。
民国婴戏风筝图刻铜墨盒 ↑
清代白铜山水楼阁刻铜墨盒 ↑
清代银白铜三镶金文刻铜墨盒 ↑
清代同光时代是第一个刻铜墨盒的辉煌期,民初到上世纪40年代末是第二个辉煌期,此后墨盒实用价值日渐被新型文具取代,刻铜墨盒几近消亡。
退出历史舞台的刻铜墨盒,近十年来被一些收藏者青睐,这不仅因为它曾经造就过许多刻铜高手,还因为墨盒本身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
与墨盒存在同样长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要用它,人因物用,物因人贵。
遗留下来的墨盒可发掘出许多故事、人情、友谊、政治、爱情等,包涵内容广泛。
九州艺博馆藏清代刻铜墨盒 ↑长7.7cm,宽3.9cm,高3.3cm
九州艺博馆藏清代刻铜墨盒 ↑长8cm,宽5.3cm,厚3.2cm
刻款:“北京琉璃厂瑞珍斋制”刻铜墨盒。无论有款无款,大多没有应酬之作,也可视作为一种品牌。
本品刀工深峻简练,也可视作是一种年代的标准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感谢大家的关注。
关注默默谈文房,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