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遍了书本里的历史,是不是也该出来走走,去看看书里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风景呢?那就来山西,开启一场人文慢旅吧!

西侯度遗址

想要看看早期人类活动的地方,那么西侯度遗址一定不能错过。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

这里是发现人类最早用火的地方,180万年前,就是在这里,点燃了人类的第一把圣火,昭示出人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之神韵。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

这里也是拍照打卡的好去处,神秘的洞穴充满了原始的野性与粗犷,被山洞包裹着的自然光,让人们对远古文明产生无限的遐想。因此,这里也获得了意大利设计杂志《THE PLAN》2020年度设计大奖。

晋祠

“三晋之景,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

这座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的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4)

来晋祠,一定不能错过“晋祠三绝”。看外有8龙盘柱、内里宽敞明亮的北宋古建圣母殿;看苗条纤细、玲珑典雅的宋代彩塑卓群之作侍女像;看“晋祠流水如碧玉”的难老泉。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

更有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罕见的十字形古桥“鱼沼飞梁”,和被称为“古代电冰箱”的金代建筑“献殿”……这些古建穿越千年,历久弥新,等待往来的人们发掘它们背后的故事。

天下第九关——娘子关

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是历史上唯一因是女子镇守而以此命名的重要关卡。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6)

娘子关是扼守太行山脉的重要关隘,背倚巍巍绵山,面临涓涓桃河,高崖耸峙,深涧隔空,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浑气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7)

如果单凭这些你就以为娘子关是一个“苦寒之地”,这就大错特错了。在娘子关下,还有一处堪比小江南的好去处——水上人家。这里的闲适与惬意,看似与娘子关有些“格格不入”,但恰是这种“格格不入”,足以见证平阳公主镇守的娘子关,为守卫一方百姓而立下的卓著功勋。

大阳古镇

这座有着2600年历史的古镇,被称为“一座活着的古镇”,是“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8)

这里有着旧日里的古民居,地道的青石板路映照着故时旧梦;这里有着非遗绝技打铁花,煤铁之乡里藏着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技艺。行在巷间,看阡陌纵横,日新月异,这是穿越千年的记忆。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9)

来到大阳古镇,你会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式古民居、古建筑。大片未被修复的老房子林立,破败原始的野趣隐藏在每个荒草丛生的角落,在这里,寻觅千年前的原始古建筑群,青砖灰瓦,可谓沧海遗珠。

山西洪洞大槐树

一棵老槐树,缘何成了数万华夏儿女共同祭拜的圣地?也许,来到这里,你会找到答案。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0)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为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从洪洞大槐树出发,向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迁徙,历时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1)

如今,每年4月1日至10日,洪洞大槐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迎接海内外的大槐树后裔相聚于此,缅怀移民历史,共祭移民先祖。

藏山

听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无人不被门客程婴的大义所感动。而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地,就在藏山。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2)

藏山,古名盂山。这里重峦叠嶂,钟灵毓秀,造化神奇,山色空蒙,集山光水色与人文特色于一体,历来被游人所推崇,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此地,或赋诗文,或撰碑刻,尤其是春秋时期,藏山因藏匿赵氏孤儿而名扬天下,忠义文化代代相传。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3)

同时,这里也是避暑的好去处,一年四季,风景宜人。春日里山花烂漫,夏日里水草丰茂,秋日里红叶纷飞,冬日里瑞雪飞扬。可谓季季有景,令人流连忘返。

游山西太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4)

都说,“没点文化还不敢来山西旅游了”,确实,在山西,不仅有着好山好水好风光,更有着无穷的人文魅力,每一处景点,背后都有着值得你细细品味的历史故事。若是你也想要探寻书本之外的“诗与远方”,不妨来山西,开启一场人文慢旅吧!(来源:今日头条@最山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