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怎么保护自己不被欺凌(保护未成年不受伤害)

一直以来,我们教育女孩子防范成年坏男子。但在上海七宝万科的西西弗里书店,10岁男孩的行为,颠覆了我的三观,常理限制了想象。

据媒体报道,女孩家长在儿童读书区选书,书架遮挡视线,女孩被一男孩引至一旁玩耍。妈妈再见时女孩衣衫不整,调监控发现女儿在图书区被男孩上下其手,并让女孩舔他的下体。视频最后显示,男孩并成功迷惑女孩随之去了卫生间。从整个事件过程来看,男孩心里有目标,脑里有预谋,眼前手段娴熟,令人细思极恐。

未成年人怎么保护自己不被欺凌(保护未成年不受伤害)(1)

这些龌龊的东西谁教的?

客观地讲,一个熊孩子的养成,有多种因素构成,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影响,社会上不良风气可以带坏,社会上不良网络的诱导,家庭教育的松懈和疏于管理,孩子自身的调皮、好奇,等等。

但家庭教育在主观上影响的成分更多,几率更大。父母的不良习惯、言行举止等,影响颇深。家庭管教的缺失,不好的家庭环境文化氛围像一场瘟疫的感染,孩子无可幸免。

未成年人怎么保护自己不被欺凌(保护未成年不受伤害)(2)

我们不得而知这个10岁男孩接受了怎样的家庭教育。但可以肯定,孩子的家教一定出了问题。网友在评论区有多种推测:

家长日常的耳熏目染?

父母品质”优化组合”的言传身教?

或者是,对孩子进行了不当的生理健康教育?

……

而事实摆在面前是:

——10岁的男孩已经成功地入驻了少年犯罪阵营。

——事发之后,家长不制止孩子,加以正面引导教育,似乎对孩子的成就还不满意,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示范耍赖。

——受害女孩妈妈找到男孩家长,讨不到一句道歉。

或许,在这件事情上男孩没吃亏,对怀有生存法则的家长来说,就是一种优胜劣汰的心理优势;

或许,钱权也是一种支撑起高大上的心理的优势;

或许,本地人的身份,给了他在女孩妈妈面前俯视的高度;

或许,因为平日性情骄横惯了,才使男孩家长的态度盛气凌人,不言道歉。

这当然只是网友的猜测。不争的事实是——

男孩家长把所有的责任,直接甩锅给一个5岁的女孩:她是自愿的。

未成年人怎么保护自己不被欺凌(保护未成年不受伤害)(3)

由此,男孩在事发之前的家教问题,暴露无遗。家长面对应有的担当,不负责任,甩锅给别人,包庇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不明摆着是鼓励孩子去监狱里进修嘛!

本该承担的责任,家长推脱得一干二净,多么生动的家教课堂!

未成年犯罪成本就是这样被加码的!

未成年犯罪的孩子,就是这样修炼出来的!

10岁的年纪,就修炼成了老道的样子,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不敢往下深想。

孩子是无知的,但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往往超出成人的想象。

10岁的孩子,活在父母对恶劣行为的袒护和包庇里,他不明白自己造成的影响有多严重,他只看到,这一切都会有父母来洗白,自己不用顾虑。

可见,家长把孩子指引上了一条没有是非观、乃至颠倒黑白的不归路。不正确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何其之大。

未成年人怎么保护自己不被欺凌(保护未成年不受伤害)(4)

农村有句土话:从小偷菜不制止,长大做贼心不死。我们总是教育未成年女孩防范坏男人,总是忽略,坏男人的贼心原是从小养成,原是从小作恶,一直被”他还是个孩子”的说辞包容着,袒护着,纵容着……

前些日子,网上有几则报道女孩遭遇不良男子身心伤害的案例。总有一种声音,说女孩的教育做得不好。今天的案例也毫不例外。我们在责问女孩家教的同时,忽视了男孩,家庭对男孩的两性教育,责任更大。男孩子在最容易被带坏的年纪,没有接受到家庭教育正该有的确引导,一个歪坏思想作祟,足可以毁灭女孩及其家人的整个世界。台湾女作家林奕含,曾经是台南女子中学唯一一个在省大学测验中获得满分的学生。幼年时被人伤害留下阴影,16岁起固定接受精神治疗。曾3次轻生,两次考入大学因健康问题终止学业。直到26岁,不忍折磨离世。

人们一向偏重于教育女孩子防范坏男人。男孩的早熟让女孩子的防御面临高险。一旦出事,付出的代价更重。5岁的女孩出事后,妈妈登门,却讨到一句对女儿的诬陷,找律师希望能够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女儿,但律师也很遗憾:小男孩才10岁,所以即使官司赢了,也不能拿他怎么样……最多是一句道歉就完了。

未成年罪犯心里扭曲,又不承担刑责,对社会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这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健康教育不光是女孩子的防范教育,更当偏重于男孩子,偏重于男孩子道德操守的教育。

未成年人怎么保护自己不被欺凌(保护未成年不受伤害)(5)

男孩和女孩的确有在教育上需要有不同的方式。这不仅仅不是在教育的过程中,灌输基本的礼貌,道德,守法等方面,概括式的知识普及,还要根据两者不同需求,两性特定的心理健康、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两交往规则等方面的细分教育。孩子两性教育的界限划分越具体、细分、详尽,是不是越能贴近孩子的成长心理特点,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呢?

10岁男孩侵害5岁女孩,这表明未成年犯罪年龄比我们预设的年龄要早。犯罪年龄越早,越不利于关爱未成年成长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家庭教育的正面管教。

在教育的问题上,家长越避而不谈,或者敷衍其事,孩子越好奇,猎奇的心理就越强烈,探究的欲望就越大。

比如,孩子总想知道自己究竟从哪里来,父母总是打岔或者直接撒谎,不敢直面,常常会说,”捡来的”,”田里刨出来的”,”讨饭的送来的”,如此等等。于是有些孩子去翻垃圾箱,去田里挖,等等看似可笑的事情,每每失望回来,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又长了一截。

未成年人怎么保护自己不被欺凌(保护未成年不受伤害)(6)

土话说:路无远路,用心可达。

透过这件事情反思家庭教育,是真的很难吗?

只是我们没用心侍弄孩子罢了,才让教育演变得复杂;

只是,有的家长没好好做人罢了,才给了孩子作恶的机会。

家校一线,那些大小事儿,事关教育。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