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黄鹤楼平仄分析和诗律分析(重赏正版黄鹤楼诗)

有些唐诗的句子遭到篡改,以致以讹传讹,遗误后人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明人对李白《静夜思》的篡改,还有一个就是清代才子金圣叹对崔颢《黄鹤楼》诗句的“篡改”(其实,并非他本人篡改,而是他力挺别人篡改了的版本),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崔颢黄鹤楼平仄分析和诗律分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崔颢黄鹤楼平仄分析和诗律分析(重赏正版黄鹤楼诗)

崔颢黄鹤楼平仄分析和诗律分析

有些唐诗的句子遭到篡改,以致以讹传讹,遗误后人。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明人对李白《静夜思》的篡改,还有一个就是清代才子金圣叹对崔颢《黄鹤楼》诗句的“篡改”(其实,并非他本人篡改,而是他力挺别人篡改了的版本)。

据著名诗歌评论家、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李元洛研究并指出,“篡改”崔颢《黄鹤楼》诗者是“自以为是”的才子金圣叹。(《唐诗之旅》中《溯洄》一文),被金圣叹“篡改”的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版本:——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在唐代,诗人作律诗对格律的遵守是非常严格的。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第一个“黄鹤”的“鹤”字处应为平声字,即使不得已用了仄声字,那么第二句中的“鹤”字处必须为平声字予以“拗救”,这是属于邻句之间对应字的拗救。然而两个“鹤”字都为仄声,没有进行拗救,这对于当时的诗人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诗的前三句连续出现了三个“黄鹤”,凡是懂点律诗格律的人都会觉得不妥,而金圣叹却认为“此诗正以浩浩大笔,连写三‘黄鹤’字为奇耳”。只看到了诗句一气顶针的效果,而忽略了“白云” “黄鹤”之间相互回环的照应。此为其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