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的做人三句话(于丹式心灵鸡汤)

于丹式心灵鸡汤,究竟有没有用?马未都用自嘲方式,指出问题所在

于丹式心灵鸡汤源于《于丹论语心得》,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传统文化。从本质上来讲,于丹讲的《论语》没有什么大出入的地方。于丹之所以用鸡汤的方式来讲《论语》,在于《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带有普及公开课性质的平台,就不能用过于学术化的方式来讲。否则,大众还是不会买账的。事实证明,于丹式心灵鸡汤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马未都说的做人三句话(于丹式心灵鸡汤)(1)

然而,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越来越精细,于丹式心灵鸡汤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非议。诸多非议声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铁嘴老梁”的说法。老梁认为,于丹善于使用华丽的排比句,能够把人给“砸晕”,可到头来讲的都是正确的废话。老梁的评价在自媒体时代,被无限的放大,导致于丹式心灵鸡汤成了大众心目中的鸡肋。那么,于丹式心灵鸡汤究竟有没有用?

马未都说的做人三句话(于丹式心灵鸡汤)(2)

就于丹式心灵鸡汤,马未都曾用自嘲的方式,指出了问题所在。马未都指出,如果于丹是鸡汤的话,我就是方便面。无论是心灵鸡汤还是方便面,都是属于吃着可以时间一长就成了没有营养的东西,马未都自然深知这一点。然则,马未都为何会用自嘲的方式来评价于丹式心灵鸡汤呢?

马未都说的做人三句话(于丹式心灵鸡汤)(3)

首先,马未都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这一点大家可以从马未都的衣着就能看出来,总是很低调的样子。就算是偶尔洋气一点,也是出于节目效果需要。因而,对于丹式心灵鸡汤的评价,就采用了自嘲的方式,以表现自己的谦逊。毕竟,于丹也是北师大教授,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对文化也确实是有一定的研究,不可能全都是言之无物。

马未都说的做人三句话(于丹式心灵鸡汤)(4)

其次,不管是于丹式心灵鸡汤也好,还是马未都说收藏讲文化,从专业角度来说都是相对肤浅的东西。何以见得?真正专业的东西,往往都是晦涩难懂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大众津津乐道的历史而言,真正史学家讲的东西,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听的,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原因很简单,历史不允许有自己的感情,必须保证绝对的客观。所以,马未都与于丹都有一个共同点:让文化生动有趣,不再躲在象牙塔里。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未都与于丹式心灵鸡汤是有异曲同工之初的。

马未都说的做人三句话(于丹式心灵鸡汤)(5)

最后,文化在于有效传播,要拒绝低效率的传播。孔子73代孙孔庆东对于丹式心灵鸡汤,有过一番高论。孔庆东认为,于丹是两千年前的孔子。这一说法也引起了不少非议,可孔庆东也有自己的解释。孔庆东指出,于丹讲《论语》与孔丘讲周公有一个共性,即都是公德事业,在大众文化普及工作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孔庆东看来,天下没有不犯错的学者,于丹所做的工作拉近了《论语》与大众的距离,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孔庆东进一步强调,当年孔子所讲的内容,对当时的老百姓而言,也带有“心灵鸡汤”的功能。

马未都说的做人三句话(于丹式心灵鸡汤)(6)

结合多方评价来看,于丹式心灵鸡汤还是有用的,绝非老梁所言都是正确的废话。最起码于丹式心灵鸡汤,能够引发现象级“国学热”。从这个角度来说,于丹做到了让大众了解《论语》,进而深入研究《论语》,实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景。行文至此,笔者由衷的建议,在评价于丹式心灵鸡汤之前,最好还是带着学习的态度去读一读她的作品。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