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士兵安置期间工资(士兵退役安置待遇提高)

自去年底开始实施《退役军人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办法》以来,已经过了几个月了。大家对于逐月领取退役金、自主择业等问题都很关心,新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一些新的变化,新变化会带来什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1

逐月被很多战友称之为“小自主”。的确,如果对比二者之间的理念、机制、标准等,你会发现逐月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到自主择业的影子。

但是对于逐月,大家的获得感却不同:对于一些军官来说,感觉标准似乎变了。

但是对于士兵来说,则多了一个选择。其实,之所以士兵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高,除了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个安置方式上,士兵和军官一个样了。

虽然具体标准不一样,差距也大。但是至少在机会和方式上,士兵和军官实现了统一。让这种退役方式实现了军官士兵的统一化,不再成为某个身份的专属。

退役士兵安置期间工资(士兵退役安置待遇提高)(1)

这就是今天要说的士兵退役待遇的一个新变化、新动向、新趋势:淡化身份重看贡献,实现军人退役待遇整体发展。

如果我们仔细了解梳理这些年关于军人特别是士兵退役方面的政策规定,你会发现这样的变化真不是个例,而是一个常态。

2

关于安置编制

以往的工作实践中,士兵主要是安置到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单位和公务员编缺乏相应机制。

有人说,为什么只有军官才能到行政单位,而士兵却不能?他们也希望有一样的权利和机会。

退役士兵安置期间工资(士兵退役安置待遇提高)(2)

于是在《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征求意见稿)中,也赋予了士兵获得行政编、公务员身份的机会和途径: 对安排工作的退役军士和义务兵等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择优选拔到基层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

3

还有安置标准条件上,以逐月为例:军官的标准主要是军龄和干龄,士兵的主要条件是军龄和士龄。而干龄和士龄的基本理念是一样的,是不看身份看贡献,以实际服役时间为准。

而对比之前关于安排工作的条件标准,你会发现士兵和军官的条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而在逐月的标准上,士兵的标准无论从形式还是理念,都和军官极度相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退役士兵安置期间工资(士兵退役安置待遇提高)(3)

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相关退役制度的建立完善,退役军人的待遇制度理念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士兵退役待遇向军官靠拢,军官、士兵的退役待遇齐头并进发展成为了一个基本趋势。

以往界限分明的退役待遇,现在这样的界限还是有,但是明显少了,更多的是以“退役军人”为整体的内容。即使很多时候是分开表述,但是背后的理念和标准体系,却是基本一致的。

4

2022退役军人逐月领取退役金每月多少钱?退役军人逐月领取发放标准跟你退役前所处职位和获得荣誉勋章是直接挂钩的。

退役军官逐月退役金发放标准

上尉:待遇级别17计发基数是10500元,待遇级别16计发基数是10700元,待遇级别15计发基数是10900元,待遇级别14计发基数是11100元。

少校:待遇级别16计发基数是11000元,待遇级别15计发基数是11100元,待遇级别14计发基数是11300元,待遇级别13计发基数是11550元,待遇级别12计发基数是11900元。

中校:待遇级别13计发基数是12050元,待遇级别12计发基数是12630元,待遇级别11计发基数是12850元,待遇级别10计发基数是13300元。

上校:待遇级别11计发基数是13400元,待遇级别10计发基数是14100元,待遇级别9计发基数是14400元,待遇级别8计发基数是15100元。

大校:待遇级别9计发基数是14760元,待遇级别8计发基数是15500元。

退役军士逐月退役金发放标准

四级军士长:6年计发基数是8800元,7年计发基数是8900元,8年计发基数是9000元。

三级军士长:4年计发基数是9350元,5年计发基数是9550元,6年计发基数是9750元。

二级军士官:4年计发基数是10400元,5年计发基数是10600元,6年计发基数是10800元。

一级军士长:4年计发基数是11450元,5年计发基数是11650元,6年计发基数是11850元。

*这里采用的军衔制度为2021年实行的军衔制度进行讲解

5

逐月可以领一辈子退役金,答案是肯定的,可以领一辈子。因为根据退役军人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办法规定,退役金区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前后两个阶段发放。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前,按照规定逐月发放退役金;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按照规定享受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等养老保险待遇,并继续保留一定比例退役金发放终身。

退役士兵安置期间工资(士兵退役安置待遇提高)(4)

由于军官、士兵定位的不同,担负的职责使命任务的不同,贡献也有大小。所以追求绝对的步调一致,追求绝对的退役待遇官兵一致,也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同时,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需要给予一定的耐心和信心。

一方面,这样的探索和变化,是这些年才有的,所以必然还在探索之中。我们要有耐心,慢慢来。

另一方面,给予退役军人更好的保障,让服役贡献和退役待遇挂钩,同时淡化身份属性强化贡献属性,也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对于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未来,我们要有信心,一定会越来越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