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最良心的国产电影(还没公映就得到全民怒赞的国产电影)
未映先火的国产电影并不多。
零差评,更是寥寥无几。
杉姐的朋友圈真的快被它刷爆了,轮到老娘亲自上阵为它疯狂打call!!!
《我不是药神》
豆瓣没有评分,但点映场和上影节展映已经让这部电影口碑炸裂。
目前,《我不是药神》的点映票房已经破亿,预测票房30亿起底。
杉姐在这里撂下一句话:这部电影很可能要冲上9分,如果没有8·5分,我就自费送电影票10张(福利仅限《电影烂番茄》粉丝,我会从留言粉丝中选哦)。
而且这部电影还会拿下国内各大电影节的大奖,徐峥影帝是跑不了了,几个配角也都会纷纷拿奖,前途不可限量。
为什么说《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现象级电影?
因为,它太!敢!拍!了。
它不仅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痛点,甚至还触动了整个社会的痛点。
杉姐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跳出这样的疑问:这部电影是如何过审的?
毕竟,电影涉及的话题太尖锐了!
故事的主人公程勇(徐峥饰)开了一家保健品小店,主营印度神油(类似伟哥),生意惨淡。
老婆被他打跑了,一周见一次的儿子马上要跟着后爸出国了、父亲血管瘤正等着他来交钱保命。
反正就是哪哪都缺钱。
一天,一个叫吕受益(王传君饰)的大高个儿找上了门,想托程勇从印度代购一种药。
吕受益是一个慢粒白血病绝症患者,他需要靠一种叫做“瑞士格列宁”的药维持生命,但是这种药很贵,一盒就4万块,一般人根本吃不起。
他了解到印度有一种仿制药「印度格列宁」,药效和瑞士格列宁完全相同,但价格只要2000块,想到程勇的印度神油是从印度进货,吕受益希望程勇能帮他从印度代购这种药。
“代购”听上去是一个完全没毛病的词,但是涉及到药品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经国内审批的药品一律属于假药。
金钱是万恶之源,人穷的时候往往会铤而走险。
程勇决定亲自去一趟印度,药品的价格比吕受益描述的还要便宜。
印度格列宁的生产厂家给程勇出了一系列难题,程勇最终一一克服,拿下了中国的代理权。
从此,印度神药开始流进中国,正版格列宁4万一盒,程勇卖5000。
程勇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药神,人人都要叫他一声“勇哥”。
这些病人有药吃了,程勇有钱了。
大吃大喝、夜店砸钱嗨爆、甚至被美女买家示好......
一切都好得如梦入幻,可现实只用了一秒钟就打碎了他的梦。
如果卖药被抓少则三五年,多则无期,这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无法承担的。
程勇不卖药了。
虽然卖药只是他谋生的手段,虽然他也从没想过自己是救人救命的药神。
可当他停止卖药,这些病友的人生灰暗了。
有的人因为吃高价药倾家荡产。
有的人因为吃不起药去世了。
程勇在极度的愧疚下开始了一场疯狂的救赎。
有现实意义的中国电影不在少数,但能这样现实到扎向每个人中国人心灵、这么敢拍的实在不多。
最难能可贵的这并不是一部仅仅靠锐度可本身肾虚的电影,本片的制作精良,更具感染力地展现了它的深度。
《我不是药神》正是一部我们当下急需的有现实意义、有人情冷暖、有社会温度的优秀商业片。
如片名所说,程勇真的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就像一篇工整的命题作文一样,始终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叙事。
最开始,是因为他缺钱,病友缺药,他犯法走险。
后来,卖药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些朋友,他没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看到卖假药的药贩子他无动于衷,但当自己的朋友和那些人打起来了之后,他才冲上去和假药贩子搏斗。
再后来,为了保命为了保家,他洗手不干了。
最后,那次几乎自我毁灭式的救赎也完全是因为对朋友的死太愧疚。
病友一次又一次把他推向神的位置,但他就是坐不稳这个位置,这个救了千万人的药神只是一个平头百姓。
印度人问:你想当救世主?
程勇说:不,我想赚钱。
他是油腻、猥琐而落魄的中年大叔,头发凌乱、大腹便便、衣不得体、油嘴滑舌,没钱就怂包,有钱就学坏,还是杉姐最痛恨的那种动手打女人的男人。
对比下韩国电影《熔炉》中那个救小孩子的男神,徐峥的造型另类到了极点。
程勇,逞匹夫之勇。
他很聪明,他面对要加钱的印度人一边用中文骂一边乐呵乐呵的点头哈腰。
同样会“犯傻”,最后甚至把自己搞的锒铛入狱。
正是这样一个浑身毛病世俗得掉渣的人让我们相信了故事的真实。
有人说,徐峥在电影中的演技完成了一次飞跃。
当然。
杉姐给大家看两张剧照。
第一张,为了拿到生意,他乐呵乐呵的给别人开车门、猫着腰,脸都笑僵了。
第二张,站在慢粒白血病患者的中间,他神情错愕、凝重。
这个小人物处处感受着生活给予的无奈,心境的前后变化很大,但徐峥都用一个表透给了你。
再没人拿他和之前的“囧系列”作对比,因为他精确地把握到角色心理动机和微妙差异,演谁就是谁!
除了徐峥,电影中的配角也纷纷让杉姐佩服到抱拳。
每一个人物都在人物设置和演员表演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了最好的效果。
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第一次出场,三层口罩,总是弓背、缩脖子,这像什么呢?
小偷?
对啊,他是偷命的贼啊。
若不是有了儿子他早就自杀,若不是有了程勇的药,他早就死了。
对他来讲,能活一天就赚一天,他只想这么苟且地喘息在这个世界,别无他求。
能想到这是由一个外形非常棒的演员(王传君)扮演的?这个能演霸道总裁的帅锅是怎么把如微尘般的人物演活了呢。
谭卓饰演的母亲第一场戏在酒吧里,白天她是一位朴素的母亲,女儿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夜晚,她是最耀眼的舞女,酒吧有多热闹,这位母亲的境遇就有多凄凉。
饰演黄毛的章宇把20岁出头生荒子那种戾气拿捏的很是到位,让我想起了日本国宝级演员营田将晖。
他所在的屠宰场是对人类社会的隐喻,弱肉强食。
此外,杨新鸣、周一围,甚至是群众演员都有很好的表现,《我不是药神》成了所有文青戏骨的一场喷发式的景观。
电影中的程勇是一个被意外卷进来的局外人。
程勇的原型陆勇在生活中则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
2002年,陆勇被查出慢粒性白血病,服用瑞士正版格列卫两年后,他花了60万,经济压力让他一度想放弃治疗。
2004年,他开始吃印度仿制药格列宁,价格不到原版价的八分之一。
后来,他又通过各种途径购药,最后找到了价格最低的仿制药,一盒只要200块。
数千名病友托他代购,陆勇被捧上神坛成为病友口中的药侠。
但这个英雄式的人物很快被抓了。
2014年,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上百名患者联名写信请愿放了陆勇。
2015年,检察院发布《对陆勇决定不起诉的释法说理书》,撤回起诉。
在近年来数百起代购进口药案件中,陆勇是唯一一个没有获罪的。
这个故事搬上银幕的难度极大,法理与人情、道德与人性、生命与金钱,矛盾异常尖锐。
缺药的背后是什么呢?
是医药机制、是法理与人情的冲撞、是有钱能活没钱就死的冰冷。
格列卫问世以来,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存活率已经从当初的20%提升到了90%。
正如电影中的台词: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我们现在视为绝症的东西,最终都会被攻克,在药品研发技术还没有全民普惠时,必然昂贵到让人吐血。
有钱,就可以买天价药保命、甚至可以找团队给你研制新药。
整个故事像一根刺一样扎在你心里,人人平等有时真的只是自我安慰。
有人会愤怒的说,为什么印度能生产的东西,我们不能生产?
这一方面是药品研发水平、药品关税、药品定价权的问题;
还有就是药品专利的问题。
每个国家都有「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在应急时候可以对某些专利强制开白名单,所以印度有许多廉价仿制药。
我们骂天价药,但我们也必须要正视一个问题:仿制药给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带来了恶性药品研发机制。
2017年5月,全球最贵药物Glybera撤市,它用来治疗一种遗传病——家族性脂蛋白脂肪酶缺少症,上市以来这种药物只治疗过一个病人,但效果十分显著,那位病人再也没有去过医院。
高额的医药费让患者无法负担,更无法在短时间内纳入医保,药品研发公司则因为仿制药层出不穷破产、关门,试问谁还愿意花高价去研发新药品呢?
这样下去那些无药可治的罕见病症永远都没有希望了。
无药可吃是一种困境,无药可治更是一种绝望。
如果非要给这部电影挑点毛病,杉姐认为就是对正版药品公司的塑造力度不够,瑞士格列宁厂商代表西装革履、沉默寡言,我们听到了患者的声音、药贩子的声音,就是没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也有难言之隐。
《我不是药神》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如此复杂、斑驳的现实世界,医药、法理甚至人性都不是非黑即白,很多时候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一个灰色地带,需要执法者有更多的思考。
我们的邻国几乎每年都有这样的商业电影出现,韩国有《熔炉》、印度有《摔跤吧,爸爸》,这些电影在深刻触动社会现实的同时商业价值极高。
中国并不缺少现实主义的电影,而是缺少让主流市场看懂的现实主义电影。
不是人人都能欣赏贾樟柯和毕赣,可如果中国观众只能去看恐怖、爱情、魔幻电影,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会有一部改变国家的电影?
《我不是药神》让我们终于不用因为想看一部有深度的电影多坐几站车、多付几十元钱(艺术电影票价通常高一些),也终于不用忍受“看了一部好电影却无法与身边人分享”的落寞。
徐峥和宁浩带着青年导演文牧野干了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这样的电影除了怒赞,杉姐再无话可说!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杉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