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真实历史(唐太宗的三皇子)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被灭,末代皇帝刘准被权臣萧道成囚禁起来,不久后杀死,死时年仅十三岁。《南史》记载,刘准被杀前,满腔悲愤说了一句话:“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这种锥心刺骨的痛悔之情,千年以后读来,仍然让人惊心动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一个真理,即所谓物极必反,身为天潢贵胄,龙子龙孙,荣华富贵无以复加,反而落在世界上最具风险的的处境中。

唐太宗的真实历史(唐太宗的三皇子)(1)

古代皇帝和他们的龙子龙孙,表面上看,把天下最强大的皇权掌握在手中,权势熏天唯我独尊,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皇权,从而身不由己置身于最为激烈的权力冲突的漩涡之中。皇权之争的结果,往往只有胜利者,而没有失败者,因为失败者必定会被彻底消灭。皇权这根魔杖,具有无坚不摧的巨大魔力,能让每个接近它的人陷入丧心病狂的痴迷中,为了皇权以六亲不认,骨肉相残,引发一幕幕人伦惨剧。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代皇帝中,以善于用人著称。在他晚年之时,他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皇位继承人的人选,以及托孤重臣的人选。只要选对了这两项人选,大唐帝国就会千秋万代,国祚绵长。然而,英明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处理涉及到皇权的问题时,照样难免目迷五色,举棋不定,最终犯下了一生最大的错误。

唐太宗的真实历史(唐太宗的三皇子)(2)

唐太宗死后,他生前确定的继承人李治登基,也就是唐高宗。李治为人“柔懦”,与李世民果断英武的一贯作风背道而驰,但精明过人的李世民考虑到,为了让他死后皇子们相安无事,和睦相处,他特意选中了软弱仁慈的李治作为下一任皇帝。唐太宗认为,因为李治的软弱,使得他不会对自己的兄弟们痛下杀手,可以避免骨肉相残的悲剧。

唐太宗的真实历史(唐太宗的三皇子)(3)

李世民的构想非常完美,也很有道理。然而事情并没有按他设计的轨道前行。李世民死后数年,唐高宗李治就对他的兄弟姐妹痛下毒手,在“驸马房遗爱谋逆案”中,除了元凶房遗爱和高阳公主,李世民的三皇子李恪、女儿巴陵公主,全都无辜受难,遭到蓄意陷害,被故意牵扯进来,一并当成谋逆大罪,全部处死,骨肉相残的悲剧终于发生。

唐太宗的真实历史(唐太宗的三皇子)(4)

《资治通鉴》记载,无辜受害的三皇子李恪,死前满腔怨恨地喊出了一句话:“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长孙无忌。李恪之所以要喊出长孙无忌的名字并痛骂他,因为正是长孙无忌一手制造了三皇子李恪被冤杀案。李世民在世时,对李恪很是看好,认为他“英果类我”,颇有立为太子之心。

李世民最宠信的权臣长孙无忌,因为是李治的亲舅舅,他竭力扶持李治登基,从此对李恪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紧接着李世民又做出了一生最大的败笔,把长孙无忌指定为托孤重臣,让长孙无忌全权辅佐李治处理朝政。长孙无忌大权在握,趁机展开挟私报复,把三皇子李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最终把他冤杀,使得唐朝经受一场骨肉相残的惨剧。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