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 完整版(王正方非虚构新书志在四方一男儿)
白先勇说,“文如其人,写得兴高采烈,难怪正方是个好导演,把人生一出悲喜剧导得五彩缤纷。”
继《十年颠沛一顽童》《调笑如昔一少年》之后,知名导演王正方完成了第三部关于他人生故事的撰写——《志在四方一男儿》。
这是一部青年和他的时代的故事。路不由人,坎坷迷茫,却难得能付之一笑。
非虚构长篇《志在四方一男儿》,延续前两部《十年颠沛一顽童》《调笑如昔一少年》的家国叙事笔调,书写迷茫动荡的时代下青年被责任感和负担逼着长大的历程。“If you can show it, don’t tell it.(如果能展示,就别讲述。)”
作者用天性中“活泼泼的调皮相”,从艰辛苦楚中咀嚼欢乐甘甜,将一出人生故事“写得兴高采烈”,既真挚动人,又幽默亲切。笑着笑着眼眶湿了,泪尚未干又笑出声来,让本书读来别有风格。
代序:有一个愿望,就有一条道路
文 | 王正方
手持两本回忆录,郑重其事地当面交给高中同班同学白先勇。写了许多当年的趣事、荒唐事,有必要请老同学做个见证吧!白公子仔细看着两本书的封面,忽然略显严肃地说:
“王正方,我可从来没得罪过你哟!”
二人对视片刻,同时纵声大笑。
其中有个道理,中学时代我是班上恶名昭彰的恶作剧总策划师。
不久先勇传来一信,他说:
正方:
我要告诉你最近在病中我把你的两本大作《十年颠沛一顽童》《调笑如昔一少年》从头到尾都看完了,你写得真好!笔调活泼、俏皮、生动、传神。你写的人物个个有棱有角,过目难忘。这本书文如其人,写得兴高采烈,难怪你是个好导演,把人生一出悲喜剧导得五彩缤纷。难得两本书的语调一是童音、一是少年音都很准确,没有变调。更难得是在嘻哈中,你把大时代的苦难不经意地都透露出来了:抗战、内战,尤其是台湾的白色恐怖。
你写到建中生涯我更熟悉了,从你书中唤起了我许多回忆。你把我们的英文老师谢xx气哭了,那一幕我记得很清楚。建中真的有好多好老师,谭老虎、杨三角(杨怀年)、汪焕庭,我们的数学老师个个凶巴巴,都是严师;吴冶民(老先生一直带着他的小孙子),高一国文老师陈肇凤,他真的对我“偏爱”,给我国文分数最高——
读你这些建中逸事,仿佛昨日,已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如果当初你从事写作,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期待你的第三部。
祝 平安
代问候嫂夫人
先勇
承蒙老同学如此夸奖、抬举,不由得抖擞振奋起来,快马加鞭写完第三部。老东家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不嫌弃,接着出了这本《志在四方一男儿》。顾名思义,写的是那个少年蜕化为男儿的故事。
上了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课业紧张。记忆中我在大学校园主要是观察美女、唱洋歌、参加话剧社演戏、谈个小恋爱,经历了幸福与痛苦;有人认为我是“耍废”的创始人之一。前台大法学院院长萨孟武教授有句名言:
“台湾大学的学生,用精、灵、鬼、怪四个字就可以代表了。”
我印证了萨院长的说法。不曾努力读书,四年有惊无险度过了各个关卡,跟着大伙儿一道毕业了。
一九六〇年代初期的台湾经济不振,无论念哪个科系,一律求职无门,毕业即失业。男生暂时不用担心,下部队先当两年兵。接受十二周的严格入伍训练,兵工学院学习专业,派驻金门前线支援兵工器材。1961年,金门炮战仍在延续,对岸规律性地执行“双日停火”,隔天的空中,就有炮弹呼啸而过,落在不远处爆炸。早餐吃一个馒头,细数馒头总共吃了多少,距离退伍那天还是那么遥远。
数十年后,不平凡的军中苦日子,犹自历历如绘重现目前:教官持不同方言骂我们这些“死老百姓”、与不同背景的老士官长们共患难一年多,他们每逢年节思乡情切,用家乡话一遍遍讲离家时的情景;几杯金门高粱酒下肚,踡在一个角落独语:“接到香港转过来家里最后一封信,看到信封上爸爸写的字,我马上就热泪滚流——”
老士官长们就在部队里一辈子当大头兵下去。我们这些年轻的服役军士,馒头数完迫不及待地离开部队。士官长们说四川话:“你的前途光明哟!我们——我们连‘后途’都没得!”
前途在哪里?“去去去,去美国”,留学美国是当时所有台湾大学毕业生的一致目标。四年不用功,成绩鸦鸦乌,美国有哪所大学的电机研究所会接纳我?煞费心机,钻研留学美国的窍门儿,有志者事竟成;申请到密苏里州矿冶大学电机研究所的入学许可,并免学费,是年秋季开学。
父亲常年卧病,母亲年迈退休在家,哥哥已经在柏克莱加州大学攻读博士;我若是去了美国,二老无亲无故地住在台北,真令人放心不下。母亲一直是家中拿主意的人,她认为:美国留学不可蹉跎,尽快读到学位,开展你的人生,不用担心我们两老。母亲标了一个会,购买我赴美的单程机票。头一次坐飞机,越洋万里无归期。母亲是当代中国台湾著名女书法家,临行前给儿子写了一幅字: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过则勿惮改,毋友不如己者。”
知我者,吾母也!
母亲是台湾知名的女书法家,经常在电视台现场挥毫
(摄于1970年代)
密苏里州矿冶大学地处乡野,专心苦读两个学期,深深体会到大学四年荒废学业,遗留下无穷的后患!埋首急起直追,倾全力拼出来的成绩,还算差强人意,但总觉得下盘功夫欠踏实。暑假来临,留学生们多数是穷人家的孩子,去大都市打工,赚取来年生活费。加州洛杉矶的中西餐馆,开除了我这个干杂活儿的两次,我真不是个合格的厨房工作者。走了一步好运,找到份电子工厂技术员的暑期工作,挣的钱还够下个学期的开销。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目睹校园中一片混乱,悲戚慌张,议论不休,一切几乎停摆;谋杀究竟是谁主使的?始终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从这个事件得到些体会,提升我对揭发政治谎言的兴趣。在图书馆大量阅读书报杂志,接触到报道中共的英文书籍,如《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等,同学们说我的思想“左”倾。
交上论文,如期拿到硕士学位,必须在美国公司找到份工作,这是来到新大陆的最终目标。当时美国经济兴旺蓬勃,但一名台湾来的电机硕士,毫无专业经验,觅得合适职位谈何容易?在偏远的密苏里州找不到工作,搭乘灰狗巴士——最便宜的长途交通工具,到纽约市投奔老同学,探讨谋生之道。
星期天的《纽约时报》,满满几页都是电子公司的求才广告;忙着修改履历表、四处发求职信,然后痴痴地等候回音,好消息总也不来。纽约中城某领带公司雇我当跑腿小弟,每日东奔西走搭地铁,跑遍全市大街小巷送货,成了纽约之鼠。七个月后,终于获得一次面试机会,IBM在纽约上州建厂,大肆招兵买马,我被录取为初级工程师。当夜写信给母亲:妈,我下周开始上班了。
那个时代的一名青年,奔走闯荡,碰碰撞撞的困难不断,却也走过去了,而且趣事颇多,不记下来有谁知道呢?
书名“志在四方一男儿”,涉嫌自夸:当年哪里谈得上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是个穷兮兮、傻乎乎的愣小子,跟着大家的脚步摸索前行罢了。
多年后回忆往事信笔写来,不时止不住地莞尔偷笑。想起一句西谚来:“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有一个愿望,就有一条道路。)”
相关图书
书名:《志在四方一男儿》
作者:[美] 王正方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在近年面世的回忆文字中,我们看见浩浩荡荡的南下人群中,有许许多多家属和孩子,将近半个多世纪后,是这些孩子将历史还给我们。”(陈丹青语)《志在四方一男儿》是著名导演王正方继《十年颠沛一顽童》《调笑如昔一少年》之后,长篇人生故事的第三部。作品从自己就读台湾大学开始写起:求学期间的趣事、荒唐事;毕业入伍两年的军营生活,记忆深刻的人、事、友情;申请赴美留学的艰辛挫折、年少离别的酸楚别情以及留学美国的困窘、打工经历、求职故事、人情冷暖等,都在作者笔下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作者善于将人生苦辛、时代动荡淡淡调侃而过,用诙谐幽默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台湾的日常生活和普通青年的命运,以个人悲欢折射动荡时代,简净叙事中深蕴情感力量。
作者简介
王正方于193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举家逃难各地,抗战胜利后定居北京,后随父迁往台湾生活,现定居美国。王正方毕业于台大电机系,后赴美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电机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过工程师、研究员、大学教授等职位。他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从事教育工作,自幼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氛的浸染,即使在战乱烟火中仍有良好的社会资源、教育环境,在父亲的影响下得到多种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都滋养着他的戏剧能力与天分,也使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了大学教职,一头栽进电影圈。1983年他担任主角,出演港片《半边人》,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他的电影才华,在1986年他身兼编、导、演三职的电影《北京故事》(A Great Wall)中得到充分展现,该影片成为该年度特别片种(非好莱坞制作)卖座前五名。
编辑:刘艳
二审:樊金凤
三审:胡晓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