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科学了解肥胖的真相)

目前,肥胖已经成为重大慢性流行病,是人类健康的一个大隐患。肥胖是一种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温床”。超重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大的危险因素;肥胖可增加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肥胖还会使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2 ~ 6 倍,长期高血压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各种心脑血管问题,而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之一。因此,有人说“只要管理好体重,我们的健康就能管理好80%”。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2017 年)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有4600 万成人“肥胖”,3 亿人“超重”。减肥势在必行。没有健康,一切都将归零。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近30 年来对我国9 个省份的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成人(18 ~ 65 岁)体质指数( BMI) 和超重率在逐年增加,6 ~ 17 岁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指数和超重率也在逐年增加。

最近半个世纪的科学研究发现,肥胖往往伴随着一种很低调、平常看不出征象的慢性长期发炎,这种发炎在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我们普通人眼里,肥胖是由于吃得太多而缺乏运动造成的。在专业人士眼里,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增大和数量增多引起的,脂肪组织发炎在肥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脂肪细胞增大会分泌发炎因子,引起脂肪组织发炎并散布到其他器官,若散布到胰脏引起胰脏发炎会增加糖尿病风险;若肝脏发炎会引起脂肪肝;脂肪组织发炎还会影响体内代谢,进而引起高血压。

肥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科学了解肥胖的真相)(1)

准确判断你的体重状态

为了健康、为了美丽,肥是一定要减的!不过,可不要盲目乱减。

第一,要对自己的体重有准确的判断,不要追求骨感。

体重判断有多种方法,其中简单又比较重要的方法有两种:体质指数和腰围。

肥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科学了解肥胖的真相)(2)

我国体质指数及对应的体重状态

资料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体质指数也叫身体质量指数或体重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体质指数= 体重(kg)/ 身高的平方(㎡)。它是目前最常用的体重判断标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局限性,它无法判断体内脂肪的含量。另外,此计算标准不适合孕妇、老人以及运动员、健身教练等肌肉发达的人。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我们的体重,还要结合腰围情况来看。腰围是用来测定体内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是相当重要的内脏脂肪指标。建议中国男性的腰围控制在90 厘米以内(约2 尺7),中国女性的腰围控制在80 厘米以内(约2 尺4)。

腰围反映的是腹部脂肪,也就是内脏脂肪的情况,而“腹部肥胖”是一种肥胖的高危险形式。在肥胖人群中,腹部肥胖(也叫中心型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2 型糖尿病及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国外一癌症基金会研究结果表明,腰围超出正常腰围1英寸(2.54 厘米),患癌症的风险会增加8 倍。由于内脏脂肪过多会显著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欧洲发布的《2018 欧洲肥胖成人患者管理指南》指出,减腰围比减体重更重要。

肥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科学了解肥胖的真相)(3)

第二,减肥方法要科学,否则会损伤免疫力,不利于健康。

减肥的目的是让自己更加健康,而不能更糟糕。很多减肥的惨痛案例告诉我们,饭不可以乱吃,肥也不可以乱减。市面上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法,如按摩、刮痧、抽脂、割肠、割胃等,当下很多急于减肥的人都陷入了这些不当的减肥方法当中,酿成一个个惨痛的案例,为了减肥,最终连健康都没有了,出现了很多比肥胖本身更可怕的问题。比如,有的女孩子减肥,减着减着发现例假不来了;有的减肥减到大把大把掉头发;有的减肥后皮肤松松垮垮;有的免疫力下降;有的胸闷气短……这些都是因为减肥的方法不恰当。


作者:王旭峰 主编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

来源:《免疫的真相》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肥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科学了解肥胖的真相)(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