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脸书一季度财报超市场预期(科技巨头冰火两重天)
- 关注秦朔朋友圈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127篇原创首发文章
FAANG代表着美国最先进的科技力量,即Facebook(脸书)、Apple(苹果)、Amazon(亚马逊)、Netflix(柰飞)、Google(谷歌),他们也一直被认为是最安全、最能被预料产生可持续增长的个股,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大幅扩张、税改刺激不断凸显的当下。然而,在二季度财报季中,FAANG受到的待遇却冰火两重天。
本次反差最为强烈的就是脸书和亚马逊,一个宛若陨落的金星,一个则如不断开疆拓土的勇士。上周四可谓是脸书的“灾难时刻”,作为科技股龙头的脸书竟收跌18.96%,创公司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市值缩水近1200亿美元,创美国历史上个股最大的单日市值缩水金额,这也引发FAANG基本全线普跌。
然而,消极情绪似乎又被亚马逊挽回了一些。作为FAANG中倒数第二个公布财报的公司(7月26日),全球最大电商亚马逊营收和盈利指引均不及预期,但每股盈利是预期的两倍多,股价盘后涨超4%,站上历史新高。
同时,二者的“差别待遇”还体现在财报电话会中。与脸书一个半小时充满硝烟味的财报电话会相比,亚马逊不到40分钟就结束了。脸书电话会中的分析师提问似乎题题“送命”,而亚马逊的电话会却像是被“送分题”充斥,会议结束后股价就大涨3.3%至1868美元。
究竟什么造成了这种“冰火两重天”?脸书出了什么问题?亚马逊又真的这么好吗?美国气势如虹的科技股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泄密门”对脸书打击超出预期
率先拉开科技股财报季的其实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而且开局颇为顺利,为科技股助长声势。
剔除上周欧盟的创纪录罚款影响,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二季度盈利和营收均有两位数增长。尽管每股收益(EPS)和净利润均因罚款影响缩水60%以上,但二季度稀释后EPS为11.75美元,仍同比暴涨32%,市场预期逾9.5美元。
直到上周三,科技股们还一切安好。当日正常交易时段脸书收涨1.32%,股价升至217.5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本月内涨幅达到10%,年内涨幅约20%。 然而随着盘后财报的公布,股价直线跳水,5分钟内下跌8%至200美元附近。这大大打击了市场的整体情绪。
大跌的出现必然是因为财报出现了出乎市场预期的利空,而事实也证明,欧盟最强隐私新规和“泄密门”等丑闻对脸书的影响超出了华尔街预期。
此次脸书财报显示,关键业务营收都出现放缓,今年二季度每股收益、广告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和活跃用户均较一季度增长放缓,后两者都不及市场预期,营收为2015年来首次逊于预期。同时,日活用户环比增速创脸书有记录以来季度增速新低,欧洲地区日活用户至少两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当然,更糟的还在后面的财报电话会议,公司高官的回答可谓“招招送命”,导致股价跌幅扩大,一度跌幅高达24%,公司市值蒸发148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IBM的市值(1340亿美元)就此消失,也抹平了脸书今年的全部涨幅,还倒贴了一点。
脸书CFO,David Wehner在电话会议中的表态可谓“灾难”。Wehner预计,在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脸书营收增速和之前几个季度相比将出现“较高单位数百分点”的滑坡(high single-digit percentages)。
他也解释称,这主要因为脸书在Stories上投入更多精力,Stories时间轴上的照片和视频会在24小时后消失。但他称这块业务没有赶上新闻流以及其他功能所带来的收入。
此外,脸书CEO扎克伯格此前已经提过,脸书对用户隐私保护的加强,可能会损害其利润。Wehner表示,脸书在新隐私策略中,允许用户选择不共享某些数据,而这可能会导致广告收入的减少。对于2018年之后的情况,Wehner预计总支出增速会在2019年超过营收增速,从而导致利润增速下行。
而扎克伯格的发言也再度“补刀”。他称,脸书在隐私保护和安全上增加的投资将“显著影响利润”,且已经在部分程度上影响了二季度收入。他称在假新闻问题以及涉及2016年美国大选的问题出现后,脸书已经吸取了教训,而且在持续改善信息安全。他称“我有信心取得好的结果”。
5月25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数据保护法”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正式实施。此前这一法案并没有引发投资者重视,而此次脸书的财报可谓是一个“血淋淋的证据”。二季度脸书的欧洲日活用户环比大跌300万,为至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在北美,脸书的日活环比增长也出现停滞。
至于未来脸书股价会怎么走,就要看这一营收的滑坡要持续多久,且投资者的接受度如何。Wehner在会议中提及,分析师们不要指望脸书营收增速很快会出现明显改善,比过去低的增速会持续“数年......大于两年,但是小于‘很多年’(more than two, less than many)”。 分析师也纷纷认为,这种滑坡的确是“前所未见”,而这一诧异的反应也已在股价中得到了反馈。
亚马逊“高歌”,但隐忧仍存
另一只明星科技股的境遇则截然不同。贝索斯(Jeff Bezos)仍带着亚马逊在构建自己的庞大王国,但与早年不同的是,净利润再也不是因扩大投入而常年为负数。
今年以来,亚马逊累涨了55%,过去三个月涨近20%,标普500大盘今年以来累涨6.5%。亚马逊在7月26日美股盘后公布了2018年二季度财报,营收和指引均不及预期,但每股盈利是预期的两倍多。财报公布后,亚马逊盘后短线涨超4%,接近1890美元,创历史新高,随后涨幅稳定在近2%,交投不足1850美元。过去12次季报发布后,亚马逊有8次股价上涨。
具体而言,此次亚马逊营收为5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379.6亿美元增长39.4%,逊于预期533.5亿美元或增长41%,也是过去六个季度以来首次营收逊于预期。
GAAP项下每股盈利(EPS)为5.07美元,是去年同期40美分的近十二倍,也是预期2.49美元的两倍多,连续第四个季度盈利大幅超过预期。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为540~575亿美元区间,逊于市场预期的580.3亿美元;三季度营业利润指引为14~24亿美元区间,基本符合预期的17.3亿美元。
在彭博社统计的55位分析师中,仅有3人评级“持有”,没有人评级“卖出”,剩下的全部评级“买入”。机构平均目标股价从年初提升近50%,至1930美元,较周四收盘有6.7%涨幅空间。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投资者往常最看重的营收不如预期,而股价反而还能大涨?
其实,二季度营收低似乎也有其季节性因素,这也在预期之中。二季度营收529亿美元,处于亚马逊官方预期的510~540亿美元区间中段。市场之所以此前预期过高,是因为亚马逊过去五个季度“习惯于”营收超过官方指引的区间上限。
之所以投资者喜欢看亚马逊的营收,则是因为亚马逊这类创新企业在新领域的大力支出代表更大的机遇,理论上可以提振营收,当然这也意味着暂时牺牲掉一些利润也无所谓,而这就是“高成长股”的特性。
同时,公司对于三季度的盈利指引也偏低,但这也是市场所预计到的。因为三季度开始,亚马逊要为年末的购物季促销活动和雇员做准备,7月中旬刚举办完公司史上最大的购物节Prime Day。目前三季度指引的营收数据整体逊于预期中位数,但符合市场预期的上限超过600亿美元,营业利润指引也符合预期,因此投资者并不会为此而担忧。
有分析师就提及,三季度营收指引的同比增速为23%~31%,外加营业利润指引数据,代表3.4%的营业利润率,将创七年来的三季度最高,这种结论并不算差。外加三季度美元走势可能不会像年初以来这么强,那么亚马逊的海外收入换算成美元也会造成一些汇兑损失,而这也在预期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亚马逊此次的利润大幅上升,这与其核心传统业务的发力和AWS云业务的强劲都有密切关系。
在电商业务上,亚马逊持续从直营向第三方市场平台的高利润业务转移,二季度直营电商收入同比增长14%,至272亿美元;为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9%至97亿美元。
历来都是利润贡献大户的云服务和数字广告业务,这次也同样可圈可点,而这也让投资者不那么过度纠结差于预期的三季度营收和利润指引。
二季度,亚马逊AWS云业务营收为61.0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1亿美元增长48.9%,高于预期的60亿美元,保持了全球云业务第一的宝座。不过,其当季收入增速小于第二位微软Azure云的89%。此外,AWS利润占整体营业利润(29.8亿美元)的55%,较一季度的占比73%有所回落,但营业利润率为26.9%,创纪录新高。
分析师在电话会中也显得十分“好相处”。他们认为,亚马逊二季度控制开支成本的能力较强,资本支出同比上涨20%,小于一季度的增速44%,与谷歌和脸书的大幅开支形成对比。仓储中心支出、市场营销支出、 技术/内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54%、30%和31%,均小于一季度的66%、41%和40%。
当然,机遇和风险向来都是共生关系。基金经理的担忧在于,亚马逊是否可能会面临对全食超市(Wholefoods)整合失败。因为收购后原全食超市高管层很多人辞职;同时,分析师也担忧亚马逊新业务开拓不力,因为药品零售行业的壁垒较高;此外,Prime提价能力有限,5月11日将年费提升20美元至119美元后,需要关注新用户增长和6月中旬续费的老用户流失。
一直以来,科技股可为牵动了所有美股投资人的心。截至今年上半年,科技股几乎贡献了标普500的多数涨幅,标普500科技板块涨幅10%,纽交所FANG+涨幅30%,相比之下标普500涨幅仅不足3%。其市值之大也足以撼动市场,因此在投资者撤离时,全市场也可能陷入崩溃。
就好比此次脸书的“滑铁卢”,美股可谓高度波动,更是因此而结束了此前的连涨格局;而对亚马逊而言,二季度财报也并不是“万里无云”,三季度在Prime Day和更确切的Prime付费会员变动数据给出后,很难说投资者不会对亚马逊进行重新定价。而且,在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必然边际收紧,从而导致估值收缩。在这一背景下,就要看科技巨头的盈利增速能不能跑赢估值收缩的节奏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