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60年代的公共汽车(老汽车老月票记录北京铛铛车)
1983年,公共汽车。
老北京人都知道“铛铛车”就是有轨电车,它上空架设固定的电线,车开动时,车身上下颤动,前后左右摇晃。铁轮磨擦铁轨发出吱吱的噪声,因司机脚下不断踩击铜铃,发出刺耳的铛铛声,故名“铛铛车”。1914年开始筹办有轨电车。
1924年,“铛铛”车通车的场景。
1921年6月,成立官商合办的北京电车有限公司,并由法国资本家控制公司大权,垄断承建电车的工程和高价出售车辆、机器、铁轨的特权,电车线来自日本,发电机等设备购自瑞士和德国,车辆维修设备由英国提供。
1943年,有轨电车混乱的秩序
1939年“铛铛”车内景
1924年12月17日,在天安门举行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通车典礼,18日,正式通车时遭到全市数千人力车工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卧轨阻止电车通行。这场风波平息后有轨电车才通车。开始只通行西直门至前门一条线,日行驶电车10辆,以后逐年发展,日本侵华时期,在侵略军强迫下,几次从日本购进旧电车,使电车运营一度出现“繁荣”景象,1943年,全城电车行驶达七条线路,每日出车百辆左右,为北京解放前历史上最高的一年。由于添置的大部分是日本企业淘汰的旧车,至1945年8月前,坏车率高达80%,能行驶的只有十余辆。北平解放前夕,电车公司没有新增一辆车,每日只能出车8辆,电车运营已陷于停顿状态。
电车公司走电线的瓷珠子
民国时期铃铛车经过东四牌楼
民国时期行驶在西长安街上的“铛铛”车
公共汽车创办得更晚。1935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将北平辟为游览区,国内外游人来此观赏名胜古迹。当时,有轨电车运营,但不能直达旅游区。为此,市政府创办了公共汽车公司,从国外购进大型客车30辆。1946年底北平有长途汽车20辆,有公共汽车133辆,由于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于1948年8月全部停驶。停驶前留下79辆残破的公共汽车,其中能够行驶的只有5辆。公共汽车从创办到停业,历经13载,几经兴衰,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
1956年公共汽车、电车路线图。
1956年电车路线。
1956年老式公共汽车经过北京西交民巷。
建国初到1956年,是北京市公共交通恢复发展和艰苦创业的阶段,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这一时期北京还继续使用有轨电车和老式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品种单一,车型基本沿用国外进口的老车型。
1954年,布卡格牌客车。捷克斯洛伐克零件在天津组装的柴油客车。
如:车前带大鼻子的道奇公共汽车等。1956年至1966年,北京公共交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国产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都在试制中,汽车的国产化没有形成规模,生产的无轨电车或公共汽车车型以单体的为主,多数车身上半部分包括车窗为淡黄色,下半部分为大红色或天兰色,色彩较为鲜艳。这一时期,一批汽车修配企业发展成为汽车制造厂,城建和交通部门设立了一批公交车辆厂,如:北京汽车制造厂和北京客车总厂。
从捷克斯洛伐克1959年进口的无轨电车。1984年报废。电车型号是8FR
第一代无轨电车
1955年电车车票。
1956年,第一辆无轨电车试制成功, 1957年,阜城门至北池子的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通车,到 1966年5月6日,最后一条有轨电车停驶,无轨电车正式取代了有轨电车。1966年无轨电车线路已发展到15条,运营车440辆。为了补充客运的不足,公共汽车运营车数增加到1125辆。
早期铰结式无轨电车
铰结式公共汽车
从1966年至1985年是北京公共交通进入综合交通体系的持续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形式上出现铰结的车型,其外观呈现多种式样和色彩,如:有代表性的是1975年9月,北京牌大型铰接公共汽车,车身为米黄色,红色条纹。公共汽车数量逐年递增, 据统计到1984年全市运营的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已达到3369辆。郊区线路条数超过了市区线路,大站快车和夜班车线路成网,实现了快慢结合,日夜衔接的交通运行体系。
早期地铁
自1924年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北京市公交车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数从10辆迅速增加到19065辆,运营线路从1条增加到708条。地铁也于1965年7月1日开工,1969年10月1日通车。之后又有了高铁,由单一的有轨电车发展到布局更加合理的多种运营结构,尤其是近几年,北京公交加快了“绿色公交”的步伐,不断增加CNG、LPG公交车,清洁燃料车拥有量已居世界各城市首位,公交车辆已经成为现代化大都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地铁车票
1957年汽车月票(以下月票由收藏家郑海生提供)
1958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2年
1982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