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慢慢谈之西工大(我的西工大故事毕业12年)
八十年光阴荏苒,西工大里发生过太多故事,关于青春,关于理想。这故事太过迷人,虽然已经离开工大,却仍叫人久久怀念。一生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可这种思念很长,像高山大川,绵延不绝。
近日,小微收到了航空学院2002级孙晓强校友写给母校的情书。时隔多年,同学们对母校的情感不曾消减。现在就请与小微一起展开信封,去感受字里行间与工大从未割舍的思念吧!
此生情定西工大孙晓强,1983年生,河北赵县人,2002级19421班校友,2006年毕业于航空学院民航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年至2008年就职于中国新华航空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考取河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至2013年先后担任赵县沙河店镇所辖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副书记、书记(兼任镇团委副书记),2013年至今任职沙河店镇政府,现任沙河店镇政府安监站长、环保所长。
时光荏苒,从2006年本科毕业一个生肖轮回年了,我经历了从北京到石家庄,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务人员到大学生村官、到村支部书记,再到基层干部的人生转折和转变,但我对母校的关注始终没有变,我个人简历中的毕业院校信息始终没有变,我始终以母校西工大为荣。在很多公职人员通过在职进修“装点”学历的“潮流”下,我丝毫不为所动,这是母校给我的底气与自信。
大学4年经历过大一的环境新鲜、大二的学业忙碌、大三的生活充实和大四的择业迷茫,担任过宿舍长、班干部、院学生会干部,参加过校“阳光工程”义务家教活动,毕业时曾有意去甘肃、西藏支教,险些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签约,最后选择入职海航集团中国新华航空。
在学校时常憧憬工作后的自立,尤其是大四下学期天天盼着早些毕业参加工作,而工作后又特怀念大学生活,大学的点点滴滴不经意常“闯”入脑海,自己的思绪也常飞回母校,我是一个怀旧主义者,我知道自己又犯“相思病”了。北京西安相距1200公里,三天两头往返是不现实的,于是我天天浏览学校网站,登陆相关论坛,收看学校电视新闻,以缓解我的“相思”之苦。
2008年正值母校70华诞,突然感觉自己有很多话想对母校说,于是利用休息时间,边看边思边写,逐步形成了包括辉煌成就、师资情况、发展瓶颈、横纵对比、意见建议五方面内容的《对学校工作的一点建议》稿件。在5月份即将收笔之时,发生了一喜一忧的两件大事,一是11日中国商飞在上海成立,二是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6月份我前往中组部缴纳了1100元的特殊党费),记着当时在北京住处正在完善稿件,凳子轻微晃动,也感受到了震感,于是将两件大事也顺带写进了稿子。5月15日,我将5000多字的稿子发到了学校的开放实验室论坛上,没想到受到的关注出乎预料,跟帖顶贴相当活跃,好评如潮,点击量急剧攀升,引发很多校友的共鸣和热烈讨论,被论坛置顶2年多,被作为精华帖收藏至今。虽然10年过去了,目前仍以跟帖400余次位列前五,以点击量17余万次牢牢高居榜首。
在帖子受到关注带给我小小自豪感后,当年我还积极参与了为校庆搜集知名校友活动,为学校网站的《三航英才》专栏增加了陈志列、孟光、程崇庆等知名校友,使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平凡校友也是可以为母校做点事的,这也是我后来一直在做知名校友搜集工作的初衷和起端。此后至今,虽然工作地点、岗位、身份屡次发生变化,但我坚持为母校做点事的想法一直没有变。
校友是高校教书育人成果的最集中体现,人们一谈到某所高校,往往说到她的校友,一谈到某个知名人物,往往想起他的母校。母校和校友是硬币的两面,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互为坚强后盾,利益荣辱与共,命运休戚相关。西工大脉源三支,强强融合,三航特色,人才辈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西工大知名校友遍天下,这是一笔庞大的潜在资源,有待去挖掘、去盘活,去引导助力母校的双一流建设。
从2009年开始,我就用心去为母校搜索、挖掘和整理知名校友信息,从刚开始的凌乱到系统,从单渠道到多渠道,慢慢摸索出点小门道,探索出点小经验,逐步形成了政治界、学术界、军工界、企业界和教育界五大领域分类。2013年后随着加入石家庄校友分会和微信的兴起,我创建了石家庄校友交流群,与各地分会的联系越来越多,自己也成为各地校友交流群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分会群的一分子,通过互动交流,既学习各地的分会建设经验,又能搜集不少知名校友信息,南京的支海波学长、深圳的武书旺学长、上海的陈超峰等校友就向我提供过不少知名校友信息。据考证,西工大百度百科中分类列举的一百余名知名校友就是我反馈给学校的。2017年11月份,我还曾在校友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校友工作研讨会上做过知名校友信息搜集工作的专题交流发言。目前,我搜集的知名校友已达880余人,相信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为母校80周年群星闪耀的崔璨星空增色添彩。
在搜集知名校友信息的同时,以2008年《对学校工作的一点建议》稿为基础,几年来,我一直在进行扩充、更新和完善,力求从多个角度展示西工大成就、解读西工大现象、剖析西工大差距、建言西工大发展,内容几乎涉及到了我所能查询到的西工大的所有公开信息。连同搜集到的知名校友相关信息,集结成了《漫谈西工大》一文,经过平时的不断更新完善,文稿字数也跨过一个个万字槛,目前达8万多字。我也先后向母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过邮递。虽然囿于视野的有限、知识的不足、信息的欠缺和主观的影响,造成有些信息陈旧,有些观点还不成熟,失之偏颇,在结构、话语和逻辑上并非十分严谨,仅仅是一家之言,但还是起到一定的关注效果。听校友总会张英群秘书长说,2012年,时任校党委陈小筑书记曾在学校会议上专门提及过我的来信。
如今,留意母校、关注母校已深深融入我的生活当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走到哪里,都首先想到与当地的校友坐坐聊聊,2015年在广州增城区挂职学习期间,我先后拜访了广州校友会和深圳校友会,2016年和2017年,我先后接待过北京和上海来的校友,积极加强石家庄分会与各地分会的日常联系。同时,我积极参与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友微信群的讨论,与各地校友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一道为母校的发展鼓与呼,还积极向校友微信群分享学校的发展进步信息和校友的工作成就信息,并为学校网站《西工大6名校友获得“航空报国特等金奖”》《西工大10名校友当选十九届“两委”委员》等新闻稿件的及时出炉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位卑未敢忘忧校”,在工作中我牢记母校的校风校训,在各个工作岗位我都认真工作,积极履责,绝不给母校抹黑。作为2008年河北省选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官中少有的985高校毕业生,我年年被评为优秀,2012年被授予“全省百名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做基层干部后,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也能年年入囊。领导同事也常称赞我“不愧是西工大毕业的”。作为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现副省长张古江的大学生村官联系帮扶对象,张古江先后两次专程到基层看望慰问我。2012年5月第一次座谈交流时,在听完我的工作汇报后,张古江曾关切的询问“你和庆伟省长一个学校的吧?”使我感觉咱们西工大人在各行各业都是杠杠的。
在生活中,我积极参与石家庄分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我工作生活在赵县,距离石家庄市区40多公里,但无论是爱心直通车活动,迎校庆“微马”活动,还是平时的聚会,我都提前安排好工作和家庭,推掉其他活动,准时赶到,从不缺席。2006年毕业时,绝大多数同学都贱价卖掉或者扔掉了相伴4年的两床被子、床单和被罩,我则一件不落的全部带到北京使用了两年,后来我又把这些“老朋友”带回了赵县,一直在单位使用至今。前年我娘拆洗两床被子,因为被罩旧了,有些破损了,就将旧被罩缝在了里面,外面重新换了新被罩。两个床单标注的“西工大学生公寓,02-2944”红色字样虽然16年了,依然清晰靓丽。同事们都说我太怀旧了,我说和这些“老朋友”相伴踏实,使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西工大人。
作为一个不足700人的赵县小村,我们村至今有4人毕业于西工大,其中两人留校,一人在洛阳,而且我们还都是一个孙姓家族,这在当地传为佳话。
细细算来,在校4年,毕业12年,毕业后回去过3次,刚好是4年一次。第一次是2008年,当时我同时报考了河北省和陕西省的全国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从北京乘坐海航飞机到西安,回母校航空学院和校党政办公室盖章进行报考。2009年中国青年报、工信部等媒体网站刊登的《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怎样结出高就业率硕果》稿件专门提到“2008年,一名2006年毕业的本科生放弃北京新华航空公司的优厚待遇,回陕西参加大学生村官选聘”,这是毕业后因职业选择第一次与西工大结缘。第二次是2017年11月,相隔9年重回母校参加第四届校友会员大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其他参会校友可能在西安只停留了三两日,而我则呆了足足8日,回来后我将此行写成了7000余字的回忆日记。第三次是仅仅相隔5个月,2018年4月再回母校参加校友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校友工作交流会与相关活动。
想来毕业后,对不在陕西省就业和与西工大没有业务交流合作的校友来说,大多都是借着毕业5年或者10年班级聚会的机会才回母校一次,能做到平均每4年回去一次就不少了,而我却感觉还是有点少。母校是所有校友的家,不管有没有做到“明天母校以我为荣”,也不必心怀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愧疚,我相信母校是时刻欢迎我们回家的。今年是母校80周年校庆,我祝福我的母校:生日快乐,新时代再创新业绩!
以上就是2006年毕业至今,在工作、生活、思想和为母校做点事的探索中,我与母校无法割舍、日益交融的点点滴滴故事。
人一生有两个地方不能忘记,一个是故乡,一个是母校。我现在是身在故乡,为家乡实实在在做点事,工作生活之余,我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为母校鼓与呼上。为校友会事业做点事,为搜集知名校友做点事,为宣传推介母校做点事,将是我一生永不停歇的兼职工作。我爱我的母校西工大!
“我的工大故事”校庆征集活动征集目的
为进一步调动师生、校友关注母校、关注校庆的热情,营造喜迎校庆的良好氛围,在校庆倒计时200天启动“我的工大故事”征集活动。
@全球西工大人丨母校80华诞倒计时200天,请把你的故事带回我们的家
征集对象
活动面向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和关心支持西工大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开展。
征集内容
我的工大故事,可以是回忆性文章,分享你与西工大的点点滴滴;也可以是老照片或实物,见证那个时代的痕迹;抑或是短视频,诉说对工大的祝福和期许……
请将投稿内容发送至邮箱:80xqb@nwpu.edu.cn
供稿丨校友会
文稿 | 孙晓强
视觉 | 任志朋
编辑 | 郑真、赵天蔚
责编 | 刘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