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名人名言名句(千年嘉兴一日而还)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这应该是关于中国江南区域,
最温婉的一部“流水账”了;
本文作者乘一尾“时光扁舟”,
顺京杭大运河遨游嘉兴老城,
千年嘉兴,一日而还;
也让很多老嘉兴人,
回到了曾经的“嘉”。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嘉兴——流淌了14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绕城而过;老城东南春波门外湖面上,一艘改变了时代的红船,更是让嘉兴永载史册。说到嘉兴,永远离不开水这个话题——
闻名遐迩的钱江大潮,
粉墙黛瓦的水乡古镇,
淅淅沥沥的梅子黄时雨……
南湖红船
不过今天的主角并不是嘉兴的水,
水只是本文一个重要线索;
我们顺着京杭运河,
要去领略一方秀美之地——
今天的主角,嘉兴老城。
南湖天地
大运河上的紫阳桥与豪股塔
2200多年前,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奠定了江南运河走向;1400多年前,隋炀帝开凿运河,贯通南北,使物资和人员得以畅流。京杭大运河流进嘉兴老城后,与南侧的秀水形成一个天然的包围圈,将老城拥入怀中,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便成了这座古城的母亲河、护城河。
京杭大运河畔三塔
百姓们沿河而居、临水筑屋;寺庙、教堂、市集、园林,各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应运而生;商贾交流日渐繁盛,嘉兴由此成为大运河畔富甲一方之地。
长虹桥
京杭大运河、长虹桥
绵延千里的大运河,过了姑苏城进入嘉兴境内,远远便能望到一座巨型三孔石拱大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的长虹桥,是嘉兴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乾隆下江南时,此桥曾为接驾处;而桥西堍的一宿庵(现名长虹古寺),相传乾隆皇帝曾在此住过一夜而得名。
长虹古寺
文生修道院
驾舟南行二十里,便是嘉兴的老城所在。河东一片葱郁的密林,尽是百年的参天古木。
文生修道院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法国神父步师加率七名法国修生抵达上海,后以行医传教为名来嘉兴发展,在北门外购得土地百亩,建造法兰西嘉兴文生修道院。它是中国早期教会建筑的代表。
落帆亭
落帆亭内园林
与修道院隔河相望是一座中式园林建筑,“夜半呕哑柔橹拨,亭前灯火落帆齐”,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舶不断,樯帆如林、人流如织,此处的杉青闸曾是大运河上的重要水闸,也是繁华热闹的集市。由于船经闸门必落帆才能驶过,便有人在闸西侧建造了一座亭,名为“落帆亭”。
落帆亭
亭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史书称北宋神宗熙宁年初就曾重修过,可见此亭历史之悠久。“杉闸风帆”在清代成为“嘉禾八景”之一。杉青闸由朝廷直接派员管理并建有官署,《宋史·孝宗纪》:“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杉青闸之官舍。”杉青闸也成了宋孝宗赵昚的诞生地。
月河
船过分水墩,河道在此分叉,环抱古城奔流而去。嘈杂的吆喝声从西北向的不远处传来,竟在不知不觉中到了月河历史街区。
月河历史街区
大运河沿月河(旧称中基路)南侧一穿而过,这里是嘉兴市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居住和文化特色的区域。
窄巷老街迂回曲折,狭弄小河纵横交错,江南府城旧时风貌云集两岸。
月河历史街区
火车站
沿京杭运河往东南方向前行,古时这里并不热闹,已属城外之地;但到了近代,随着沪杭铁路的贯通,轮船码头的兴建,此地便成交通枢纽。嘉兴火车站始建于1907年,两年后启用,成为沪杭铁路上一个重要节点。
复原的1907年嘉兴火车站站房
2021年6月火车站完成了4.0版升级,以“森林车站,城市绿洲”为设计思路,对1907年的老站房进行原样再现,成为中国首个森林中的全下沉式火车站。
嘉兴火车站
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一列从上海驶来的火车在嘉兴站缓缓停下,车上下来一群年轻人,随即消失在人流中。他们穿过宣公弄,跨过宣公桥,来到位于春波门外的狮子汇码头,辗转湖心岛,登上一艘事先已租好的画舫,荡舟于南湖之上,成就了开天辟地的一番伟业。
南湖红船
春波门、一大代表群雕
南湖
南湖,近处为景区主入口会景园
南湖位于嘉兴城外东南角,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将挖出的河泥填入湖中,成一小岛,四面环水,俗称湖心岛。次年在岛上建烟雨楼,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
南湖天地
“湖烟湖雨荡湖波,湖上清风送棹歌。”除了作为革命圣地外,它也是江南一大名湖。前有钱谦益柳如是勺园定情,乾隆六下江南八次驻跸南湖;后有中山先生游南湖会志士,韩国独立运动领袖金九游船避难;如今,百年风雨早已化为湖上云烟。
南湖四季
春见南溪园百花齐争艳
夏赏揽秀园芙蕖映碑林
秋看会景园晚霞照碧波
冬寻勺园黛瓦白雪藏蜡梅
子城
现在,我们弃舟登岸,沿府南街过“秀州古治”牌坊,眼前便是始建于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年),距今已1700多年的子城。
子城城墙及谯楼
子城城墙及谯楼
这里曾是历代府衙所在地和太平天国听王府旧址,现今既是遗址公园,也是百姓的游乐佳处。
子城内晨练的老人
圣母显灵堂
嘉兴圣母显灵堂
与子城隔街相望的,是1917年意大利籍神父韩日禄主持兴建的哥特风格天主教堂。韩神父既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又是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师。从选材、购置到工程施工都亲事其役,大部分材料均从法国进口;历时13年,这座圣母显灵堂到1930年才全部完工。
教堂的钟楼高达57米,曾经长期是嘉兴最高建筑。
放鹤洲、鸳鸯廊桥
沿原路返回,复登舟,行至西南湖畔,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水面中点缀着片片绿洲。
西南湖生态公园,放鹤洲
唐德宗时,贤相陆贽建宅园于放鹤洲,因园中有放鹤亭故称为鹤渚;唐文宗时,宰相裴休又在洲上建别墅,改名为裴岛。南宋时,著名词人朱敦儒寓居嘉兴,辟裴岛为放鹤洲。
鸳鸯廊桥
而今故人的建筑早已灰飞烟灭,鲜红的廊桥蜿蜒于密林之中,每当夜晚祼眼3D亮起,这里成为完美的纳凉之处。
西南湖生态公园祼眼3D
梅湾街
梅湾街主入口牌坊
与放鹤洲隔湖相望,是一片名为“梅湾街”的明清样式民居建筑,相传古人在这里遍植梅花,且濒临京杭大运河河湾,梅湾街由此得名。
梅湾街的梅花
著名莎士比亚作品翻译家朱生豪故居、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沈钧儒故居、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褚辅成故居、近现代水利工程学家汪胡桢故居、韩国临时政府要员住地(金九避难处)、清代名臣钱陈群故居“钱氏清芬堂”等均坐落于此。各界名流浸润老街,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范蠡湖
范蠡湖与梅湾街仅一路之隔。
西施梳妆像,西施妆台
“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相传,范蠡和西施为实现雪耻复国大计忍辱负重;灭吴复国后,范蠡为避越王迫害,偕西施重来故地,在湖边隐居,后由此发悼,泛游五湖。为寄托思念,后人将此湖叫做范蠡湖,又在湖边建起西施妆台。
三塔路
通越阁
沿水路继续往西,经过一座三层阁楼,名曰“通越阁”——京杭运河环抱嘉兴古城的三水汇合之处,南北两河重新合二为一,一路向西奔流而去。
沿大运河有一条古时的驿道,现名三塔路。由东向西沿路尚存有岳王祠、血印禅寺和三塔等景观。
岳王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2012年重建。
据清康熙《嘉兴府志·艺文》“血印禅僧传”记述: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占领嘉兴时,抢掠妇女数十人囚于岳王祠中,祠中和尚仗义营救,被清兵绑于石柱,乱箭射死,血沁入石,留下痕迹。有人在血印柱旁搭草棚、置塑像,奉祀血印僧。民国14年(1925年)建血印禅院,并勒碑赞颂血印僧的不屈精神。
血印寺前石柱
三塔初建于唐代,由三座富有传统建筑风格的砖塔组成。据《嘉禾志》记载:“此处有白龙潭,水深流急,行舟过此多沉溺。”人们推测“潭中有白龙兴风作浪,于是运土填潭,建三塔以镇之。”1926年,三塔发表于《国家地理》当年的2月刊上。
翻拍于1926年2月的《国家地理》杂志——京杭大运河畔三塔
如今京杭大运河畔的三塔
在古时船过三塔便是稻浪翻滚的远郊之地;时至今日运河两岸乃至更远的城市西部,早已不复当年的荒凉。
秀湖畔嘉兴文化艺术中心
在运河西南方,7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发现了世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让嘉兴成为江南文化之源。7000年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勤劳善良,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明天。
九水汇城,古今辉映,一舟行百里,一日观千年,欢迎常回“嘉”看看。
作者简介
方力是老底子的嘉兴人,生于1979年的他,原来就住在南门头,朱生豪家隔壁。小时候,他常看到宋清如拎着菜篮子去买菜。1990年代初,嘉兴电视台拍摄电视剧《朱生豪》,他还当过群众演员。
此次作品中的部分照片,方力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拍摄。
“因为是老嘉兴,所以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有机会自然会去尽力展现家乡的美。我一直关注着嘉兴的建设和发展,百年百项工程,更是让嘉兴脱胎换骨,所以会情不自禁地拍一些,留住这一份美。”
*本文及图片仅供读嘉新闻客户端,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