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有文学价值吗(水经注版夲源流与郦学流派)

最近诸葛躬耕之争如同今之节节攀升的气温可谓如火如荼。关于地理区划上的飘忽,卧龙,襄阳双方引经据典,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复古地图能用尽用,水经注,元和郡县志,附近县志凡此种种引用之外,更多了考据的热闹。

水经注有文学价值吗(水经注版夲源流与郦学流派)(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今个扒一扒郦道元的《水经注》,一则明晰版本源流,二则增广见闻,解疑释惑。

郦道元是北魏时期一名有爵禄的官员,因事坐废东荆州太守,有此赋闲便有了着书立说的机会。《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全国范围内河川水系的专著。至郦氏之南北朝时代,巜水经》散佚严重,山川河流失其源而不复其名,讹传附会而失其据,于是郦道元把完善“水经”,补其佚亡做为已任并为之命名《水经注》。郦道元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各种奇书,在编纂时他引用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多达480种(前人著作达437种之多),其中属于地理类的就有109种及郦道元亲身考察所得到的资料,还有不少汉、魏时代的碑刻材料。这些书籍和碑刻,后来在历史的变迁中大都已经散佚了,幸而有郦道元的引用转录,才尚存一斑,使我们能够知道这些书籍和碑刻的部分内容。这又是研究中国文明发展历史的极其宝贵的资料。

水经注有文学价值吗(水经注版夲源流与郦学流派)(2)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历史名著,古今中外研究者极多,《水经注》在隋唐时期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进入明代,研究者日多,逐渐形成一个专门学科——郦学,并先后出现了三个学派,即考据学派、词章学派和地理学派。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仅记载了大小水道千余条,还详细记录了各水道所经地区的山陵、城邑、关津、建筑等情况,甚至还涉及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神话传说等内容,旁及历史地理研究、古代城市研究、历史灾害研究、地方志研究等学科。

水经注》在历史上长期以来是以传抄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到了宋代,已亡佚了五卷,而且因为辗转传抄和翻刻,造成了大量错误,以致面目全非,不可卒读。到了明清,《水经注》的研究更是风靡一时,成为一门专门学问——郦学。特别是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家,通过缜密的考据,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原书的面目;以后杨守敬、熊会贞又立足于地理学,对此书的校勘和注疏作出重大的贡献。

版本溯源

①宋代散佚与复刻

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最早的官方记载见于《隋书·经籍志》。在隋至北宋的一些类书与地理总志中,也可以见到征引《水经注》的文字。至北宋景祐年间(1034-1038),原本四十卷本的《水经注》出现了散佚,仅存三十五卷。

雕版印刷出现之后,《水经注》复有刊刻本流行。迄今已知最早的刻本,为北宋中期的成都府学宫刊本。而现存最早的刻本,仅存七册、十二卷,习惯上称为“残宋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由书中的避讳字“桓”、“構”,可大体判断刊刻于南宋初期。残宋本虽然在字数上尚不及全书的三分之一,但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辨认宋刻本《水经注》的可靠标准。

②明代郦学考据兴起

明代万历年间刊印的《水经注》,是郦学研究中考据学派正是形成的标志,奠定了郦学繁荣发展的基础。清朝初年,郦学的考据学派涌现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到了乾隆年间,这个学派达到登峰造极,把郦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阶段。为此乾隆皇帝表彰其中的学者戴震是“中尉继功人”。郦学的词章学派从文学的角度研究《水经注》,着重于总结此书在文学上的成就。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表现出的高度文学素养和卓越写作技巧,早在唐宋时期就引起了文人的重视。

今古版夲

降至明代,在《水经注》版本流传方面形成了两大系统,一为古本系统,一为今本系统。

所谓古本,即刊刻、抄写时以保留宋本(或影宋本)行款(个别版本除外)与文本原貌为准则,即使底本有明显讹误,亦不作改动,尚不涉及校勘研究的版本。《永乐大典》本、朱希祖藏明钞本、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钞本、冯舒校明钞本、韩应陛藏明钞本、陈揆藏明钞本等皆属古本系统。

所谓今本,即已经对底本进行研究、校改的版本。自明代最早的刊刻本《水经注》黄省曾刊本以降的诸明、清刻本,皆属今本系统。

今夲校释

陈桥驿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的地理学观点和方法治郦,使郦学研究面目一新,并把它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过去人们通用的是殿本,现在有了这部无论在学术性还是实用性上都高于殿本、胜于殿本的新版本,就可以使用得更其放心了。

陈教授在《跋》中说,他校释此书,目的仅仅在于“为学术界服务”,即为学术界提供一种作为“工具书使用的通行本子”。

《水经注》的包罗万象的内容所涉范围极广,因此常为各门学科的学者所引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它确实可以看作一种常用的工具书。过去人们通用的是殿本,现在有了这部无论在学术性还是实用性上都高于殿本、胜于殿本的新版本,就可以使用得更其放心了。《水经注校释》不但是陈桥驿教授对郦学作出的贡献,也是对学术界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水经注有文学价值吗(水经注版夲源流与郦学流派)(3)

郦夲特色

《水经注》虽是记载江河水道之书,却在历史上被人奉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该书用精妙隽永文笔,详细描绘了全国1252条河流的源流始末,涉及大小水体(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近2600个。他因水以证地,记地以存古,对河流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等地理历史事件及任务做了准确生动地描述;加之他广征博引、资料丰富,甚至还搜集采用了不少有关的民俗谣谚、神话传说,因此为后来的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水利学提供了重要而珍贵的历史资料,并且为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文学等多种学科保存了丰富的研究内容。

唐诗人陆龟蒙有“水经山疏不离身”的诗句;宋代苏东坡自称“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明中叶的杨慎等一些学者,把郦注中的出色描写摘录成编,以供学习和欣赏,从文学的角度加以品评,并对郦注词章上的成就给予文艺理论的阐释,他们的评点本《水经注》的刊行,是郦学词章学派成熟的标志。

现代研究成果

自1984年以来,出版的《水经注》新版本及研究专著有15部,发表的相关论文近150 篇。研究涉及到《水经注》所包容的地理学、历史学、金石学、方言学、军事学、文学等众多学科,还包括对郦道元生平、《水经注》价值、《水经注》版本、“赵戴相袭”公案、历代郦学家治郦过程等问题的探讨。

今人辑本成果

经今人整理出版的《水经注》新版本,首先是王国维的《水经注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标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此书是王国维先生将其经眼的宋刊残本、明永乐大典本、明抄本及明清以来诸名家校本之异同,是自1957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影印杨守敬、熊会贞合撰的《水经注疏》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新版本,对于研究《水经注》版本的源流及变迁极具价值。

谭家健、李知文的《水经注选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是一种从古典文学角度出发的选注本,入选文章以该书中文学价值较高的片断为主。1929年,范文澜先生曾出版了《水经注写景文钞》一书,虽属文学选本,但几乎未作注释,所选篇幅亦较少。故谭、李的《选注》本,是目前从文学角度展示《水经注》价值的一部较好的本子。

杨世灿、熊茂洽合撰《水经注疏·三峡注补》(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则主要结合解放后长江三峡段的重要变化及兴建的水利工程,择其要者予以补入和注释。补注的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1、 三峡范围的划分和三峡工程的坝址。2、清江源出考与全流域开发。3、以今天的科技地图确定古代故城的地量位置。4、人文景观的考证。另外,1985 年马蜀书社影印出版王先谦的《合校水经注》(光绪二十三年新化三味书室刊本),虽不是新版本,但由于王氏此本亦属通行之书,钱装本借阅不易,故将其影印出版,为今人利用王本提供了方便。

港台地区的研究专著主要是吴天任编《水经注研究史料汇编》上、下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84年版)及吴氏新著《郦学研究史》(同上1991年版)二种。《汇编》上下册收录历代郦学研究史料共256 篇(部),1984年以前的郦学重要文献可谓尽萃是书。《郦学研究史》则更是研究郦学发展史的第一部专著,全书以《水与人类生活》这一根本主题发其凡,继之就《水经注》撰述背景与成书时代、包罗之恢弘内涵及历代研究校本与学者等问题,分专题一一予以论述,书末以《今后水经注研究之新方向》为终篇,提出“重编《水经注》新版本”、“编纂《水经注》辞典”、“重制《水经注地图》”、“利用《水经注》地理资料作实用研究”、“大专院校开设《水经注》研究专课”、“《水经注》索引之推广”六项课题,确有指导郦学未来研究之功效。 当代郦学泰斗陈桥驿的5 部专集:《水经注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以下简称“一集”)、《水经注研究二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以下简称“二集”)。《郦学新论——〈水经注〉研究之三》(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简称“三集”)、《郦道元与水经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郦道元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其中前三部是论文专集,汇编了作者几十年研究郦学的相关文章共84篇。《郦道元与水经注》则是一部普及型的著作,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叙述了郦道元的生平、《水经注》的版本及价值,是一部很适合初学者阅读的好书。《郦道元评传》则从郦道元所处时代及《水经注》书中寻索郦氏业绩,系统地考证了郦氏生平,阐发了《水经注》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水经注疏》上中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是一部以北京科学出版社影印本为底本,同时参校1971年台北中华书局出版的《杨熊合撰〈水经注疏〉》影印本的最新点校本,全书210余万字。段熙仲先生点校该书费时数年, 写下大量校记,于北京本之错讹做了不少勘误。后又经著名郦学家陈桥驿教授复以台湾本核校,并参以多年研究郦学之心得,对北京本原文及段注都做了订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点校本的学术价值。该书后附录的段熙仲《水经注六论》、汪辟疆《明清两代整理〈水经注〉之总成绩》等文章,都是郦学研究史上的重要文献。陈桥驿除复校《水经注疏》外,还标点、校勘了武英殿聚珍版本《水经注》

学界期许

作为一门学问,郦学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目前《水经注》诸版本的缺陷也很明显,如何尽早编纂出一部科学性更强的《水经注》新版本,如何宏观地研究《水经注》各学科体系及思想,都是需要今后解决的问题。

郦学研究著名学者

杨守敬:1839年6月2日,杨守敬出生于湖北宜都陆城。杨守敬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在历史地理学、版本目录学等领域造诣很深,也是郦学地理学派的开创者。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涉猎极为广泛,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陈桥驿先生(1923年—2015年)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郦学家,继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先生之后,对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习最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理念,为中国历史地理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郦学研究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身体力行,致力于推动中国大陆郦学研究的复兴与重建。

陈桥驿出版了《水经注研究》一、二、三集与《郦道元与水经注》等25部郦学专著,被公认为我国当代郦学研究的领头羊。1985年《水经注研究》出版后,有学者称赞:“郦学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有的则称他“为《水经注》研究开拓了新途径”。

《水经注》原有四十卷,宋初已缺五卷,后人将其所余三十五卷,重新编定成四十卷。历代钞本有:《隋书·经籍志》中的《水经注》钞本,卷数为四十。《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经籍志》中钞本,卷数均为四十。北宋崇文院编制《崇文总目》,《水经注》被著录为35卷(国家藏残本),明《永乐大典》中有《水经注》钞录本。此外,现存私人钞本中,有明钞本两部,一部是稽瑞楼藏本,现存北京图书馆;一部是朱希祖旧藏。另,天津人民图书馆藏有一部明钞残本,称为“练湖书院钞本”,仅存卷21-24。清代钞本中有“小山堂五校钞本”最为著名,为天津人民图书馆所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