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字的家书(一封家书时光的告白11)
编者按:
70年,流淌着无数人的青春与故事;见证着国家与时代的变迁。
即日起,紫金山新闻“金陵拍客”推出特别策划——“一封家书·时光的告白”,向各位读者征集珍藏的家书,请您将家书(附上文字写上信件背后的故事)发到“时光的告白”专属QQ号:1810949255,一起“聆听”时光的告白。
今天这封《家书》
我们来一起聆听
一位60后学计算机的“血泪史”
如今,电脑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学计算机也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儿,可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刚刚兴起“学计算机”的那几年,想报上名要等好久。近日,南京市民赵非给我们提供了一封泛黄的家书,一下把我们拉回到了那个“计算机热”的年代。
1984年10月,我国的改革事业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年报工作中原有的传统手工填报、人工汇总的做法很难再适应时代的发展。1990年8月12-31日,为期20天的江苏省委组织系统首届微机应用技术培训班在南京苜蓿园大街33号举行,24岁的赵非也是60名参训人员之一。
附信件节选>>
小杨:
你好!
来宁两天了,屈指一算才过去十分之一,时间过得真慢!
……
这里是在市区东部,远离繁华地区,成天寂静无声,连汽车喇叭声也很少入耳。每天上七个小时的课,这些课程我都不认识,听老师讲课好似“天书”。来学习的近六十人中,绝大部分是学过的,不少出身于计算机专业,别人可以轻松地听课,有的连笔记也毋需记录,而我只能死啃书本,谦虚求教,费力自不在话下。
其中8月15日—8月18日晚上还要看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录像。我对这门专业的学习较为担心,怕学不好。
七小时之外,除了睡觉,我都花在了计算机身上,这里每个房间配了一台“长城”386型计算机,挺先进的(那样子就跟电视广告上一样)。
……
余不多言,代问全家好!
祝你快乐!
你的赵非
1990年8月14日晚于床上
上世纪80-90年代,很多人学习电脑的入门培训,就是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五笔教学培训班也遍地开花。“那时我们不叫电脑课,叫微机课,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微机,也是第一次学五笔,不是那么容易上手的。”赵非告诉紫金山记者,培训期间配置的是长城386微机,使用PC-DOS命令。大家穿好鞋套,小心翼翼地在电脑前坐定。白色的、小小的电脑显示器,安放半张课桌那么大的卧式机箱上,没有鼠标,只有键盘。“气氛很正式,仿佛我们进的不是微机机房,而是化学实验室。”赵非打趣说道。
当时的长城微机。资料图片
“王旁青头戋(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当年背这种五笔字型输入法口诀的人可不少。如今,五笔字型输入法风光不再,赵非在信中写道:“(当时)8月15日—8月18日晚上还要看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录像。我对这门专业的学习较为担心,怕学不好。”那个时候一台电脑的价格不菲,动辄就上万块钱 ,普通老百姓家庭基本上都买不起,24岁的赵非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科技产品。
“每天背啊背,拆字拆啊拆,满脑子都是汉字伴我入眠。每个人上机练手的时间很有限,就在一张五笔字型键盘纸上练习,但一旦背熟了‘字根’,使用五笔字型可以实现盲打。”回忆与当时学计算机的经历,赵非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可以分享。
努力的学习终于见了成效。没过多久,赵非就能熟练地新建文档、用五笔熟练打字。“在大量训练后,我可以达到盲打,眼睛只放在文稿上,五指起飞,键声如雨。用那个时代的话说,姿势帅呆了。”那时候的培训经历,给赵非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微机应用班部分学员合影
“这次培训后,结束了每年依靠人工填报报表、年底召开年报会议核对数量的传统做法,全省统一开始运用微机开展年报工作。”赵非告诉紫金山记者,采用软盘报送后,微机自动比对,发现差异后再人工查找原因,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原先的年报会议,也从一周缩短为一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0年,赵非花了七千多元给家里装了第一台台式电脑,一家人激动不已。如今,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微信、QQ视频电话、平板电脑等,真是太方便了。赵非回想这些年祖国的变化,感慨颇深,“现如今我们正在感受与分享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一封家书 纸短情长
这个夏天
让我们重温一封家书
重温岁月里的那一份深情
征集通道:请您将家书(附上文字写上信件背后的故事)发到“时光的告白”专属QQ号:1810949255,一起“聆听”时光的告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紫金山记者 谷文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