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丹清欢阁(黄丹丹世有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款款从悠古的诗经里走出,含苞绽放、凝露娇羞,生成绝美的意象。我的童年,曾与一棵桃树为伴。那时,家住的校园,在我三岁那年,屋后居然生出一棵小桃树。从此,我的记忆里便有了那一抹灼人的春色。我是骑在缀满花朵的桃树上学会背这首《桃夭》的。当我稚气地背完这首诗,树下的大人高兴地摇晃着桃树逗我,我得意而开心地咯咯笑着,桃花随之纷纷散落,落在脸上痒痒的,落在颈项凉凉的……桃花依旧开与落,不知何时,我却不再爬树。桃花开时,我倚着树干读书。桃花落了,我将那片片落花从地上捡起放在素净的手帕上,埋在树下-----我开始读《红楼梦》,并笃定黛玉葬的是桃花。桃花开在树上是娇媚的,即便落在地上也还是有种令人怜惜的娇柔。它单薄简静却别有一种风姿,轻灵而又明媚,这,不正是我心中的黛玉吗?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惜,在与那棵陪我长大的桃树匆匆别离后,我再也没有看见过它的花开,想来,弹指间我已逼近不惑,作为一棵树,它或许早已枯去了吧?不过,即便没有了那棵属于自己的桃树,桃花却依然会绚烂在我的每一个春天。那年生日,独自旅行。在江南的深巷里戴着耳机默默地行走。突然,我眼前一亮,一棵娇小的桃树在灰暗的小巷里擎出朵朵明艳的桃花。树旁,一位白发老翁有些笨拙地对着面前轮椅上的老妪手舞足蹈着,我取下耳机,听见老人唱:“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我走过去,征求老人的同意,用相机拍下了那树桃花和的那对白发伉俪。老人用我并不熟悉的吴侬软语说,他的老妻患老年痴呆症多年,什么都忘了,却偏认得桃花。只记得桃花!是因为她混沌的记忆里还残存着桃花般美好的青春和爱情吗?在中国,桃花从来就不仅仅只是花,它是娇颜,是爱情,是归属,是诗意的美与现实的安。

今年春天,陷入忙碌,整日伏案不得脱身。正恼懊辜负了这大好春光时,文友邀请去叶集赏桃花。春光艳艳的三月,沿着绿柳拂波的堤岸,穿过灿灿金黄的田野,来到了举办“十里桃花千人赏”活动的叶集平岗。桃花乃世间寻常,但观千万树桃花齐放的盛景于我还是首次。起伏的山岗上,极目所见尽是粉盈盈的桃花,一朵朵、一树树连绵成绯红的云霞,灿烂灼目得令人心颤。文友们雀跃于桃花间,不时摆出各种姿势与桃花合影。我坐在岗上,看着桃花,和那些被桃花映照的笑颜,觉得快乐极了。一直都觉得,桃花是寂静的。它虽然拥有妖娆的美艳,却从不恃美而骄。它静默地生在乡野,在小巷,在深山,在溪边,在任何一个肯给它一寸土壤的所在。所以,人世间,它的存在并不稀罕。然而,素来对寻常之物漠然视之的人类,却始终对桃花的美保持着一份敏感的察觉。“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这是黛玉对着春日大观园内的轻烟软红所作的《桃花行》。好一个“人与桃花隔不远”,或许,这就是人们对司空见惯的桃依旧爱之不怠的原委吧。美丽却亲和,妖娆却清新,不拒人千里、不自视清高,就那么端然地美丽着,你看也罢,不看也罢,你近也罢,远也罢,我自悠然绽放。我微笑着坐在那里,看满山遍野的桃花,不知怎的,却默诵起了《桃花源记》。哦,桃花,其实在古典文学的意象里,还有归隐之意呵。这满山的花,如果没有人赏,就是隐。而今,这些热闹的人声,到底是惊扰了花的幽梦,还是增添了花被人欣赏的快乐呢?

赏完桃花,翌日搭散文家穆志强老师的车归,途中,热忱好客的穆老师领我去看他的家乡-----盛出文武双将的宝地霍邱洪集。穆老师一路口若悬河地给我介绍当地的人文典故,他自豪地说起同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军旅作家徐贵祥,骄傲地谈起他的学生同乡旅居东莞的著名诗人柳冬妩。也说起他的父亲和故园,说到他那篇在散文大赛获奖的作品《为故乡喊魂》的写作渊源。车子停在了一处荒芜的土屋旁,穆老师说,这是他家的老屋。我看见老屋的侧间已经坍塌了,野草蔓生的院落,一树桃花艳艳地怒放着。穆老师不停地环视周遭,之后立在老屋的正门前,久久地久久地沉默着。我拿着手机,就着那支桃花,把一个为故乡喊魂的赤子落寞的身影定格。“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写这首诗,只是一种黯黯的憾。而那一刻的穆老师,那一树桃花带给他的一定是比憾要深很多倍的追不到抓不住的殇吧?故园残垣尚在,而往昔与母亲却远去了。回不去,回不去喽……离去时,过了许久,沉默的穆老师才渐渐打开话匣,他说,这里原来是老街,繁华得很。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穆老师的网名叫“老街隐者”。其实,老街并没有消失,它永远隐在他的心里。就像桃花源,也许我们永远也无缘走进,但是,它却可以承载我们的向往。

从叶集归来后,收到文友方观男兄的邮件。打开看,是多帧照片,其中一张,是我坐在岗上,面对漫山桃花的背影。我的白衣在缤纷的桃花里显得那么耀眼,隐忍,有时候也会成为独特的呈现。又几天后,我在QQ上收到一个陌生人发来的链接网址,打开看,居然是这次桃花节摄影比赛的新闻,我看见那张我仰望桃花的照片下写着“获奖作品”四个字。摄影者是诗人木子姐。作品的标题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世有桃花,桃花始终与人为伴。

黄丹丹清欢阁(黄丹丹世有桃花)(1)

黄丹丹清欢阁(黄丹丹世有桃花)(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