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古诗配图(从腐草化萤到更值夜萤飞)
在我的童年时光里总有段记忆,每年夏天总会到外婆家过暑假,那个时候没有纷纷扰扰的世界,只有单纯的美好。每当晚霞落下之时我便会和小伙伴一起去离家很近的溪水旁玩耍,因为有我很喜欢的萤火虫。就如张元千所云"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在记忆里,外婆会拿一根木棍将纸糊袋给我装萤火虫,如忽而远逝的点点星光,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如今,这如诗般的境像,竟再难看到,实说极为惋惜。
"腐草化萤",众人眼中的萤火虫
萤火虫在夜晚明暗闪烁,间与星光交相辉映的荧光,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的刺激,更有精神上的各种感受而产生的复杂情感。古时候给萤火虫的取名很美,有耀夜、景天、熠耀等,极其富有诗情画意。如此美好的意境,在起初却有不少争议。关于萤火虫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认为这是吉祥的现象,也有认为这是诡异的异类。
1.古人对萤火虫的"误解"
最早,古人对萤火虫并不认为其是一种美好的存在,萤火虫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在每天的农历六七月左右,临近为古代的中元节,也被叫做鬼节。在古文中有记载 "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腐草不化为萤。"萤火虫的习性十分独特,对生活环境较为挑剔,它们只生存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例如湿地,草地,树林之中,生活的气候需较为闷热且潮湿,到了夜晚它们一般在枯草腐败的丛林之中捕食行动。
由于古人在直觉上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而生,为鬼界的生物,且大部分的萤火虫在"鬼节"活动尤为频繁,发光时带有淡淡的绿光,故在民间俗称为"鬼火"。正是因为古人对生命的起源不太了解,朴素地认为生命可以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靠主观直觉来认识万物。并且萤火虫的形态很小,在湿地地区常是成群的萤火虫四处飘落,若没有靠近,很难看出是只小虫子。
2.萤火虫的习性
实际上,萤火虫是完全变态发育,一生需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这4个阶段。萤火虫的交配方式主要是雌成虫靠"散发性费落蒙",吸引雄成虫前来交尾。每当盛夏时节,雌雄的萤火虫便会开始交配,而这时雌性萤火虫产卵的地方通常选在腐草或者朽木处,每次产出大致有数百个"卵",约至三周左右在中午时段"脱卵"而出,并会立刻潜入泥沙处或水底,亦者藏身于大石块的底部。白日中幼虫一般躲藏于阴凉处,到了夜晚再外出觅食。
萤火幼虫的成长周期较其他要来的更长,到成虫阶段大致需要10个月份,在此期间需要进行6次蜕变成蛹,再经过两周左右时间,才能破蛹而出化为成虫,发出光亮。然而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定理,成虫阶段的萤火虫却只有20天左右的生命期,如宋人所云"浑忘生朽质,直拟慕光辉。"在仅限的时间里,为自己的一生发光发亮。
随着时代的发展,萤火虫逐渐出现在各处诗文之中,因其生命的短暂,杜甫曾云"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许多文人墨客将萤火虫作为载体来抒发其人生坎坷的悲境,如今再细品这些大家的诗词歌赋,便能感受其中人生沧桑的独特韵味。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萤火虫与古人的故事
由于萤火虫具有发光器,自身可发光,其光芒虽极其的微弱,但在无限的暗夜中却仍带给人们些许的光明、温暖和希望,在唐朝之后,诗人们便从此生态特征入手,以赞美这美丽的现象,不再局限在肉眼看到的生态意象中。
潘岳于《萤赋》云"熠熠荧荧,若丹英之照葩;飘飘频频,若流金之在沙。"描述的正是和萤火虫有关的乞巧节。在唐朝以后,古人发现用手去触碰萤火虫的"火焰"并没有烫伤的感觉;且在下雨天时,雨水落在萤火虫的身上并没有熄灭其"火焰",便逐渐减少了对萤火虫的偏见。
萤火虫之所以会发光,正是由于它身上的发光器含有荧光素,但这点在当时却无法得出客观的理论结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少文人大家的笔下将萤火虫描绘出极其美妙的景象,而衍生出许多与萤火虫有关的故事。
1."七夕乞巧"
在七月,是萤火虫活动的最活跃的时期,正值传统节日"乞巧节",这是古代一年中十分重要的日子,也是我们俗称的七夕节。在这天中情窦初开的男女青年便会相约于夜里,伴随着漫天的星光和飞舞的萤火之光,诉说着海誓山盟,祈盼自己可以拥有一段如牛郎织女般的浪漫爱情。
如崔颢《七夕词》云"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 更看斗牛"将七夕之节下的萤火虫之景,刻画得栩栩如生,绘声绘色,乞巧节的诞生更是为古代的诗词歌赋,提供了丰富的载体——萤火之光。
2."囊萤夜读"
到了魏晋南北朝,萤火虫有了新的定义,寓为勤奋学习之意。如今广为流传的典故"囊萤夜读"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代相传。正是因为这个典故,后人每逢在艰苦困境中勤奋学习之时,便会用"囊萤夜读"来教育子女。在古代因为这个故事,也让众多想要追求功成名就的寒门子弟走上了成功的仕途之路。
清朝文人在《萤火》中曾说"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用萤火虫在砥砺自己,迈上更高的仕途。文人的歌咏,使浪漫的萤火虫多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当然也为萤火虫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扩张的引力。
3. 秋风放萤苑
到了隋朝以后,关于萤火虫的活动更是多姿多彩,最早与欣赏"放飞萤火虫"有关的是隋炀帝,他常常命人去捕捉大量的萤火虫,待晴天之夜便宴请皇宫贵族共同欣赏此景。刹那间,萤火虫争相飞向夜空,萤火星星点点,绚烂多姿,正如璀璨星空中平添了万盏灯火,又如礼花绽放,绚丽夺目,美不首胜。
在杜牧的诗中便有和放飞萤火虫有关的诗句"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后来不仅是在皇宫有这种活动,民间也随之广为流传。清朝文献有记载"北郊多萤,土人制料丝灯,以线系之,于线孔中纳萤。"可以说是代代相传,玩出了更多不一样的花样。隋炀帝创造的放萤苑可以说是当下萤火虫旅游景区的"鼻祖",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开辟了更多的活动。
老一辈的话题中偶尔回说起童年夏天的夜晚,与伙伴相邀去追逐漫天飞舞的萤火虫,捉几只放在玻璃瓶中,任由它们发出晶莹的光亮来,欣赏小小星光的魅力。然而这微弱的荧光,随着时代的变迁使得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逐渐美好,然而再回望,已难以再寻这美景。
古往今来,一切已成过眼云烟
长大后,很少再能有机会回到乡间的田野,过往不惜必然悔,萤火星光也已经被永不停息的霓虹灯所取代,虽华美却少了那点朴实的韵味。偶然间,在网上看到贩卖萤火虫的信息,其实大部分都是野生的萤火虫而并非饲养的。
人类的破坏让萤火之景已淡出大众的视野,诗情画意已是过眼云烟,及时停下破坏的脚步,或许"昼长吟罢树,夜深烬落萤入帏。"的情景还能在出现。
文|崽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