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1)

作词:吉人 作曲:李文林 演唱:李文林

记忆和梦境有时候密不可分

而思乡的游子情切

更容易让故乡入梦

上滑照片,进入松江府城记忆↓↓↓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2)

摄影:陈杰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3)

摄影:陈杰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4)

摄影:陈杰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5)

摄影:唐西林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6)

云间路 | 摄影:张金贵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7)

五里塘 | 摄影:张金贵

这是一首定制专属于府城的歌,

吉人作词,李文林作曲演唱。

《府城记忆》营造了

既是记忆又是梦境的美好画面。

跟随歌声,在如梦似幻的回忆中,

游子永远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8)

摄影:沈银龙

漫步松江府城

唐经幢(chuáng)宋方塔总是遥相对望

仿佛延续着穿越时空的深情告白

——《府城记忆》歌词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9)

摄影:杨惠泽

他在做一个梦

梦中是白衣翩翩的少年

绕着唐经幢庄重的走一圈

手掌抚过镂刻的印记

早已湮灭无踪

唯有

流云衬托唐经幢,丽日映出宫样状

亭亭玉立幽静里,楚楚动人好风光

传说在唐代,华亭衙门西北凤凰山桥下有个海眼,可通东海。

一日夜黑风高,海眼内竟钻出一条黑鱼精。

黑鱼精在县内为非作歹,大家只好请高僧前来捉妖。

高僧登坛作法,把黑鱼精摄入一只瓮内,造唐经幢镇压。

此传说流传一千多年,至今松江城内还有一条黑鱼弄。

唐经幢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幢身高九点三米,通体雄伟秀丽,是目前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地面文物。

摄影:徐积泰

下一刻

他化作白鹤飞翔在天空中

耳边传来方塔檐下惊鸟铃的清脆回响

他低头俯瞰熙熙攘攘的街道

这里是松江府城

烟雨如画

今夕何夕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10)

摄影:范利文

近海浮图三十六

怎如方塔最玲珑

——清代黄霆《竹枝词》

方塔以“秀美”誉冠东南,塔身瘦长,塔檐宽大,有4条铁索从尖顶分别系向9层的四角塔檐,名“浪风索”

塔檐翘角处系有铜铃,名曰“惊鸟”,上下共有36只。

风起处,铜铃脆响,天籁顿生,响彻方圆数里。

方塔建于宋熙宁至元祐年间(公元1068~1093年),最初因建造兴圣教寺而立。

据考证,该地段位于唐宋时期华亭县城(今松江)中心。

盛世大唐,鼎盛大宋,华亭富饶繁华。县中心精巧的方塔高42.5米,彰显着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艺和极致的审美,历经战火而屹立不倒。

前世历经四朝,今生已近百年,见证着松江的兴衰荣辱。

摄影:李保芳

通波塘连着黄浦江

那是我的梦里故乡

那里有烟雨江南的诗与画

漫步松江府城

那条袜子弄不长也不大

传说中的绣娘织女名声远扬

邱家湾的尽头有教堂

一条小巷记录着世间浮华

那是诗人笔下浪漫的雨巷

——《府城记忆》歌词

松江有条小弄,宽约10米,长不足300米,居河之东,临水而行。

路两旁耸立着近百年的树木,春则嫩绿可人,夏则蔽日遮天,秋则落叶满地,冬则老枝纵横。

而待天色渐暗,鸟巢状的路灯将白日里清新的小弄映照的如同魔幻森林。

这就是袜子弄。

明代的松江被称为“衣被天下”“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松江城内处处可闻机杼声,松江布声名远扬,每天经上海港外运的布匹多达上万匹。

经济发达了,就会开发新品。

那时一般劳动阶层夏天是不穿袜子的,能穿、需穿袜子的也是毡袜,后来穿的人多了,人们就开始研究用松江名布“尤墩布”加工暑袜,这种袜子既薄又轻且美观,经口口相传,各地商贾都到松江采购。

袜子弄正是这种暑袜的集散地。

直到解放前,袜子弄仍旧“弄如其名”的开着工厂。

那时候每天前来送货、领货的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机器还很落后,生产的袜子只能被称作袜胚,根本无法穿用,需要手工进行修补。

彼时的很多松江女性从工厂领取袜胚,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进行加工,经常做到深更半夜,赚一点辛苦费,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如今的袜子弄,虽然已不再卖袜子,但这一沿用至今的街名,成为了记录松江当年作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其繁荣景象的唯一遗存。

近年来,很多摄影组把目光投向了袜子弄,取景拍摄了不少影视作品。

而早在1927年,戴望舒就有感于松江的小巷,作出了《雨巷》这样流传近百年的名作。

也许诗中的“雨巷”正是袜子弄呢。

时光顺着通波塘的水流向远方

袜子弄的工厂里传来叽叽喳喳的说话声

华亭府云间风历经世代传扬

我们未曾停下奔跑的脚步

迎着太阳追逐梦想

府城门一德院总是人来人往

那是万千学子神往的地方

——《府城记忆》歌词

滑图片,这里是莘莘学子梦想起飞的地方↓↓↓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11)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12)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13)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14)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15)

白鹤落在一德院的屋顶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一德院是上海名校松江二中的代表建筑。松江二中创建于1904年,是上海市首批命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其前身为乾隆年间的"云间书院”。

1904年全国推行新学,“云间书院”更名为"松江府中学堂”。

云间第一楼又称门楼、谯楼、鼓楼,始建于宋代,先为华亭县衙门楼,后为府治衙门。

楼上原来悬挂一块横匾,书"谯楼"二字,清道光年间,改称"云间第一楼"。

相传“云间第一楼”的楼基原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的点将台。

现在看到的"云间第一楼”,于1999年修复重建,现设为松江二中大门,双重檐歇山顶式风格,翘角飞逸,古色古香。

漫步松江府城

那是梦里故乡

每一次回到您的身旁

总是那样神情激荡

旧相册里那张照片有些泛黄

曾经那个少年是否还像风一样。

——《府城记忆》歌词

一曲已闭

既是思乡情切,泪洒枕边

也是勇敢逐梦,传承华亭鹤唳

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16)

摄影:曹庆文

《府城记忆》

歌词

吉人

漫步松江府城

唐经幢宋方塔总是遥相对望

仿佛延续着穿越时空的深情告白

通波塘连着黄浦江

那是我的梦里故乡

那里有烟雨江南的诗与画

漫步松江府城

那条袜子弄不长也不大

传说中的绣娘织女名声远扬

邱家湾的尽头有教堂

一条小巷记录着世间浮华

那是诗人笔下浪漫的雨巷

漫步松江府城

华亭府云间风历经世代传扬

我们未曾停下奔跑的脚步

迎着太阳追逐梦想

府城门一德院总是人来人往

那是万千学子神往的地方

漫步松江府城

那是梦里故乡

每一次回到您的身旁

总是那样神情激荡

旧相册里那张照片有些泛黄

曾经那个少年

是否还像风一样

现歌曲《府城记忆》已经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

喜欢的小伙伴欢迎前往收听

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抖音等平台

资料:中山街道

编辑:王姝姝

杭州城隍阁的故事(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