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而且很脆弱(为何会如此敏感)

文|袁运录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敏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敏感而且很脆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敏感而且很脆弱(为何会如此敏感)

敏感而且很脆弱

文|袁运录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敏感。

夏天,只要温度突然改变,比如我在空调屋里待了段时间,一出来,我会觉得鼻子痒,开始流鼻涕,医生说这是种过敏性鼻炎。

有一段时间,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表情。

当我的脚受了伤,很敏感,脚痛的地方不能触碰。

女人,普遍要比男人敏感,无论躯体还是心理。相对来说,男人敏感的地方就比较少。

你可以看得到,敏感的有个共同的特征,越是敏感的地方保护得越严实。

其实敏感是一种神经泛化现象,就像曹操在逃难(躲避董卓追杀躲在义父家)时,就如惊弓之鸟。

当他半夜听到有人说“刀磨好,可以动手了!曹操就以为义父要出卖他,献给官府。曹操为了自保,先下手为强,把义父一家全家杀了。

有口吃病的人,都很敏感,只要看到别人有些表情,或者窃窃私语,就以为人家在背后嘲笑他的口吃。

有抑郁症和强迫症的人,看着别人异样的眼神,就认为别人看不起他。看到别人嘴巴动一下,就认为别人在骂他,甚至“听”得还很真实。

其实这些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都是高度泛化的结果。

泛化和幻觉之间只差一步,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渐进的过程。

幻化久了,会产生怀疑,疑久必成真,变成幻觉。

比如看到别人吐痰,或者听到别人咳嗽一声,就以为别人故意藐视他。

看到别人嘴巴动一下或者用眼睛看下他,就以为别人骂他。

只要心头一震,眉毛一皱,就怀疑有人在背后骂她。

是真是假,真真假假,逐渐演变成幻觉了。

有人告诉我,称自己长期被人谋害折磨。他说那人用电子干扰器,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时不时控制他的大脑,让其头晕脑胀。

而且每次描述都是语气肯定,似乎发生的就是真的。

我问:你看到他这样做(使用一种电子干扰器)吗?

他说:虽没有看到,但我听见他和别人说话,议论如何控制我的大脑。

有个男子,每次上食堂打饭,都要把碗里一些饭挑给小狗吃。

开始我还以为他喜欢狗狗,后来得知他怀疑有人在饭里投毒,让狗狗为他试毒。

看到他神色紧张,我问遇到什么事。他说自己单位某个领导因为怕他告状,想报复他,比如唆使食堂大师傅投毒。

几次看到他去银行存款,他都会如临大敌,高度紧张,生怕人跟踪抢劫。

后来我才发现此人有被害妄想。

先有妄想,后有幻觉。

没有无缘无故的怀疑和妄想,所有被怀疑和妄想的对象,都与他有密切关系。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幻觉,犹如海市蜃楼,不能说他没有。其实它是陆地上的建筑,通过光学效应在天空中的影射

各种精神上的感觉、幻觉,其实都是大脑内的某种投射。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的井绳,在大脑里马上投射出一条蛇。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看到村姑一个动作表情,觉得是个妖怪,开始降妖除魔。

幻觉,不是假的,但又不是真的,真真假假的一种感觉。

为什么人会出现这些感觉,都是心理上曾经受过打击的缘故。

不难理解,这只是某种记忆以条件反射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感觉。

人的敏感性,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心理问题出现泛化或高度敏感,不一定是坏事。就像火山喷发,正好处于活跃期,是治愈的最佳期。

如果火山不喷发,没有敏感性,其内部的负能量如何释放?

其实每一次过敏性反应,都是能量被触碰,负能量被释放。

俗话说做贼心虚。做过坏事的人或“混”得不好的 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见到熟人都非常紧张,生怕别人背后谈论他,就像惊弓之鸟,神经过敏。

神经过敏是一种生理反应,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其实是记忆作祟,是一种心理反应。是人的一种自我防御反应。

公众有个认知误区:认为人越老,反应越迟钝。

错了。人越老,反而越敏感。

成语故事“床下牛斗”说的是一个人要死的老人,听到床下有两只蚂蚁斗架,而且非常清晰,以为是两头牛斗角。

再厉害的年轻人都听不到蚂蚁斗架的声音,一个行将就木快要死的老人,却都听得清晰。

似乎不可思议。原来人的某些感觉强(比如神经过敏),并非体质强大,反而是虚弱的表现。或者说,人越敏感,身体越虚弱,免疫系统下降。

坊间说:神经病,说的就是神经非常敏感,草木皆兵的人。

你是不是自尊心很强,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说明你内心很脆弱,心里没有底气。

你是不是很在乎别人笑你穷,看不起你?说明你确实贫穷。

你是不是穿着齐整,开着豪车,颇有绅士淑女风范?

你是不是每天绷着一张脸,一触即发,脾气暴躁?

说明你内心有个火药桶,只需一个引子。

要想拥有好脾气,让过敏的神经恢复正常,必须做好两件事:

先让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释放负情绪,再解开生神经过敏的机制。

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作者简介

袁运录,强迫症、焦虑、口吃、抑郁症心理专家。1988年去上海治愈口吃和强迫。2008年“火车悟道”走出抑郁后,创立秋水理论.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中华网、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上万人次口吃和各种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垂询。研究方向:抑郁、强迫、口吃、焦虑、失眠和青少年心理创伤、家庭婚姻等心理问题.代表著作:《口吃原理与康复》《情绪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强迫症原理与康复》(河北科技出版社)正在出版:《抑郁症原理与康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