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号周记:2022.4.17周记

01 本周回顾

1.周一上午看书,下午写周记,晚上看《亲爱的小孩》E1-2。

2.周二上午看书、《亲爱的小孩》E3,下午粗读进化2/8,5:30打球。

晚上同学刷到了我的b站账号——我只想说:你运气真好啊hhh。

2022年11月20号周记:2022.4.17周记(1)

3.周三上午看书,下午《亲爱的小孩》E4-10,6:30有氧,晚上写Excel书评。

4.周四上午看书,中午《亲爱的小孩》E11-12,下午写Word、PPT书评,5:30打球,晚上《我们的婚姻》E12。

5.周五上午分析小红书定位,中午《亲爱的小孩》E13-14,下午看书,写《亲密关系》书评初稿,晚上8点力量,写周记初稿。

6.周六上午看书,中午《亲爱的小孩》E15-16,下午粗读进化4/8。

折腾了一下午,终于会用ps换背景了,晚上《亲爱的小孩》E17-18。

一直以来对“哲学”有偏见,觉得讲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碰巧看朋友在看这本书,借来翻一翻,发现讲得很务实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022年11月20号周记:2022.4.17周记(2)

​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有点像积极心理学,和我写周记的思路差不多嘛,看来我以后会成为一个哲学家​​​。

7.周日上午看书,中午《我们的婚姻》E13,下午粗读进化8/8,综述初稿1/2,晚上8点力量。

8.本周读书打卡7天,运动5天。听新闻5天,吃水果2天,没拍露脸视频。

9.本周周均入睡时间11:40,比上周早3分钟,总算是有点进步。

10.这周开始参与增肌实验,练了力量后发现对打球很有帮助,打球时腿没以前那么酸了。

11.这周写了1篇随笔,连写3篇书评,输出强度着实有点大,但写书评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了,值得表扬!正所谓熟能成巧嘛。

2022年11月20号周记:2022.4.17周记(3)

​因为3月没写书评,而现在已经看完了好几本书,再拖延下去怕是之前看过的会全忘了。

12.这周论文进度太慢,主要原因是前几天沉迷于看剧,心思没放在学习上。

最后两天找回了学习的状态,开始写综述初稿,发现和我写书评差不多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看来要做最近发展区之内的事。

13.这周太沉迷于追剧。看了18集《亲爱的小孩》,剧情太真实且悲情,女主的性格和我妈有点像,责任心太强、固执、不爱沟通、什么事都自己扛,我也有点这样,这样不太好。

以后决定还是看看《我们的婚姻》,至少女主的性格是我想要成为的状态。试着通过看剧模仿学习,成长为理想的状态。

02 下周计划

1.11点前上床睡觉。

2.拍1段露脸视频。

3.每天要吃1个水果。

4.每天要听5min以上的新闻。

5.每天至少找人交流5分钟吧。

6.至少踏青、拍学校的花草树木一次。

03 反思

1.如何提高自我觉察和自我认知?

我的经验就是写周记,全面了解自己:觉察到——想好改进方式——实践中应用——反思效果,是否与之前有变化。 ​​​

2.知行合一,先有认知,再有行动。因此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一定要提醒自己要做到。

很多时候会一遇到事情又恢复了之前的处理状态,这个需要反复练习。

3.“适合”最重要,比如找到适合唱的歌曲,适合从事的活动。

前提是要大量尝试加上全面的自我认知、分析。可能会发现自己屡战屡败,但没关系,最终会找到心仪的。

4.以后吃饭8成饱!不要为了不浪费粮食而让自己吃撑!

5.以后每天午睡半小时!

6.先做到2件事:时刻保持收腹;时刻谨记慎言,想清楚再讲。

7.多和以前的自己比,少和别人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啊,不要用别人的长处来比自己的短处。

反过来思考,你说你咋不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呢,哈哈哈 ​​。

8.记得记录自己的梦。

9.多记录、回顾开心的事情。

10.不要轻易下判断,先去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1.记得《心理学与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不论在任何年龄,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下,对脑的可塑性有益。

因此,上午在寝室学习,下午和晚上在图书馆学习,适当换新刺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以后中午或晚上也可以安排看一集电视剧,既放松了心情,又增加了新的刺激。

12.要多做最近发展区之内的事,即稍微努努力就能做到的事。

因此,我们定目标的难度要适中,如果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做到,那么我们的能力根本得不到锻炼;但如果长时间坚持也达不到目标,则会让我们失去斗志。

恰恰是那种稍微努把力就能完成的任务,既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又能让我们一直坚持下去。

我发现游戏的成瘾机制就在于,让你觉得自己努一点力就能超过别人了,并在你感受到自己一点一点进步的同时,通过金币、经验奖励不断强化这个感觉,你为了变得更厉害,会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来提高技术和提升装备。

可以把这个成瘾机制用在生活学习中。

04 想法

1.为什么男生不化妆就可以上镜,女生不化妆上镜就不好看?

2.看着那些颜值up,我有点怀疑是不是因为我没化妆所以没人关注。

3.刚觉得练球到了瓶颈期,结果又有很大的进步啦。看来老天都不想让我放弃乒乓球呀。

4.我现在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在特定领域做得很好的人在其他方面可能会显得比较迟钝,因为在那个领域费了太多的脑子,在其他方面就不想再用脑了,不然的话人24小时大脑都在高速运转。

没有劳逸结合的话,那肯定不行,要适当放松,切换一下大脑,让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

5.突然发现写书评根本用不上原书,翻翻每天阅读打卡记录就行啦,有摘抄有感想,太全面啦。

6.我发现了,我写书评的质量和这本书的质量有很大的正相关。

7.连写3篇书评,我觉得我是不是可以接点书评的广告了。

8.我一直很不喜欢用嫌弃和打压,来表达喜欢的方式。

负能量就是负能量。并不会因为你的豆腐心,话就不带刀子了。

9.有点羡慕研一的学弟能找个大二的女朋友。

10.我要努力当富婆。以后每天思考一遍,什么时候能当富婆?

11.我发现长得高的人自带气场,像我这种身高自带可爱风。

12.之前的想法是:遇到过不去的坎就去看看传记吧。

现在的想法是:遇到过不去的坎就去读读哲学吧。​

13.曾经的球友们的最近动向:

海王学弟最终找了一个同校大二的女朋友,给我的启示是还是在现实中找吧,不知道是因为封校还是因为他收心了。

J学弟这两周没来图书馆了,听说课也不去上了,好久没见,不知道最近在忙啥。

L学弟这学期继续专研学术,听说论文写了两三篇,天天泡图书馆,还抽空看书,看来以后得跟他多接触接触,多受他的正向影响。​

​​

05 自我认知

1.不太习惯和一个朋友频繁过密的接触,我感觉我习惯了和人有距离感。可能是我独来独往惯了,不喜欢和人交往太频繁,喜欢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做点自己的事。

2.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要齐头并进!之前书面表达比较多,也有了一点积累,是时候该开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了。

3.我在网上聊天属于有事说事型,现实中聊天的话要看人和话题,遇到我感兴趣的、擅长的话题我就会话很多,多数情况下话偏少。

4.口头表达能力比较薄弱,计划用拍露脸视频的方式来锻炼。

5.先练习有意识地收腹吧。

6.我对自己的要求真高啊。为啥非得要求自己看了书后得写整本书的书评啊?完美主义 强迫症啊。

7.我发现了我讲话的特点,手势语特别多,拍视频中发现我右手的手势特别多,下次要稍微协调一下,左右手都用。

8.我发现我长期生活在安静平缓的环境中,几乎从不发火,也不喜欢听别人发火。

9.想开始下棋,然后培养自己的慎言的习惯。

10.因为自己不想去,所以找了个理由换了还好没有影响团体的分数。下次不想去就直说,不要撒谎。

11.我这么man难道是因为缺少父爱嘛?

12.我发现你对男生和对女生完全不一样啊,对女生温柔多了,你下次能不能用对女生的态度来对男生啊

13.我发现我不仅喜欢高高瘦瘦的男生,我还喜欢高高瘦瘦的女生。

14.回顾下我自己的观点,我发现我写周记是综合了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这三大观点。

主要是行为主义:根据刺激来观察行为,和人本主义: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接下来可能要关注一下自己的无意识行为。

15.我觉得我每周写周记是属于个案研究,运用的是自我报告法。

16.现在天气热了,把阅读习惯改到上午在寝室看书,下午晚上再去图书馆学习。

06 读《心理学与生活》感悟

1.第二次看这本书了。去年可能是阅读习惯还没养成,被这本书的厚度给劝退了。

前言写得非常细,介绍了教师和学生如何使用这本书。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部这么详细、全面的教科书。不仅有研究实验,还有生活的一些案例和最新前沿的技术。之前看的比较详细的教科书还是新概念系列。

写给学生这一栏讲述了学习策略,我觉得这个学习策略非常有帮助,因为它的应用性很广,你可以运用在你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上。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间歇性学习。也就是每天学习一点点,比临时突击要更有效。以后我看论文也要这样,每天精读一篇,不要赶着一天看好几篇。

不过这个学习记录的图表有点没看懂怎么制作。

2.第一章了解了心理学研究的5个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逻辑关系是:是什么行为?为什么产生了这个行为?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以及如何产生?

原来心理学的历史根基是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但是这两个主义的概念描述得不太容易理解,也可能是时间太久,忘得太快。

3.这本书是对《普通心理学》上的观点一些扩充,提到了心理动力学和进化论。

现在就对认知心理学的含义有点不太理解,其他都能理解。

回顾下我自己的观点,我发现我写周记是综合了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这三大观点。

主要是行为主义:根据刺激来观察行为,和人本主义: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接下来可能要关注一下自己的无意识行为。

4.我发现国外的心理学书籍第二章都是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啊。《亲密关系》和《心理学与生活》都是这样的结构。

当然这本书介绍了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更偏向于基础。

我觉得我每周写周记是属于个案研究,运用的是自我报告法。

最后总结下对于个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心理学:

(1)相关并不等于因果。

(2)对概念要下操作性定义。

(3)对已有结论寻找其他解释。

(4)尽量避免个人偏见,刻板印象。

(5)质疑那些简单、单一的理由和对策。

(6)至于效果类的结论,寻找可比较的参照物。

(7)保持思想开明且质疑:不断更新,修正自己的认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8)质疑权威的个人类观点。

5.统计附录这一小节简要介绍了分析数据的方法。想看详细版的还是得去看心理统计那本书。

对我有启发的两点是:一、注意被试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二、注意样本的大小。

6.第二章简要介绍了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和心理统计。第三章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涨了很多知识,但也稍微有点枯燥。

我发现这本书是一个心理学的全部概述,每个方面都泛泛而谈。

7.第3章讲了生物学基础,我就把之前的笔记拿出来回顾一下,发现我之前的笔记做的还蛮好看的嘛。

记得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不论在任何年龄,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下,对脑的可塑性有益。

07 摘抄

来源于《心理学与生活》

保留你这门课学习时间的记录。做一个你在每个阅读部分用来学习的时间(以半个小时为时间间隔)图。

间歇性地学习。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经常性地学习要比考试前突击更有效。

为未来测验的编码式阅读。编码意味着你在阅读过程中要总结关键要点,复述一部分内容(有时需要出声复述),并且对于你读过的这一章的特定部分内容要提出一些问题。

心理学正式定义为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发生率。

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

在你阅读基于这些观点的发现的时候,将心理学家们的结论与你自己的观点对照检查一下。想一下你的个人看法是从哪里来的,并考虑你能通过哪些方式来扩展或完善他们。

观察者偏见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通常人们看见的、听到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

操作性定义是以测量它或决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准化。

安慰剂效应指的是由于个体对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所导致的健康的增强。

你将总是努力把对正式心理研究的见解应用到你周围的非正式心理问题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产生疑问,根据合理的心理理论寻求答案,并且依据可利用的证据验证这些答案。

任何结论都只是一种关于所研究的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的论断,它永远不会是确定性。科学研究中的真理都是暂时的,总会有后来更好的研究资料而被修正,由更好的假设而发展。

事实上脑结构完成它们的功能是以音乐会的方式进行的,作为一个统一单元像交响乐队那样工作。

用进化论的术语来说,个体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后代的数量。

由于脑增大,我们的祖先就变得聪明起来,能够发展复杂的思维,推理,记忆和筹划能力(但是体积更大的脑并不能保证人类变得更聪明,重要的是脑内发展和扩展功能档次高的组织。)

语言使人类积累的文明和精神财富可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