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君子三方面的素养(孔子点评门生之)

在这个世界上,无端接受他人馈赠而又无动于衷,估计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表面无动于衷,但内心里肯定会有所波澜;即使表面无动于衷且内心里毫无波澜,只能是其在瞬间就找到了得之应当的理由;即使表面无动于衷且内心毫无波澜又没有在瞬间找到得之应当的理由,那只有极其特殊的情况——这不过是一个不具灵魂的形体而已。

孔子的君子三方面的素养(孔子点评门生之)(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世人都知道一句话:无功不受禄。就比如在一个没有红路灯的路口,小朋友过马路,司机停车礼让,小朋友会点头致意以示感谢。哪怕是轻微的得人关照也是应该回报的。若是不堪承受的馈赠,则还是那句话——无功不受禄。

在下说这么多,不过是想引出典籍里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家语·在厄篇》里有一段记载,说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孔子的君子三方面的素养(孔子点评门生之)(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子(曾参,春秋鲁国人,孔子门生)以孝道和修身自省著称。平时穿的都是普通的粗布旧衣,耕作于家乡(今山东临沂或济宁境内)的几亩薄田。

鲁国国君听说这件事后,有所感慨:这样的志士仁人怎么能如此寒酸呢!于是划出一方土地(面积大小不详)赐给曾子,作为曾子的封地。如此以来,曾子就不需要再亲自劳作、穿粗布旧衣了,而且还会很富足。

曾子是如何做的呢?

坚决推辞不受!

孔子的君子三方面的素养(孔子点评门生之)(3)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就对曾子说了:这封地又不是你请求得来的,是国君主动赏赐给你的,为什么坚决不接受呢(估计说这话的人也是替曾子着急:你这不是有点傻吗)

但是曾子毕竟不是常人,是被后世尊为“宗圣”的一代圣贤。

曾子说:我听说过,受人馈赠的人内心里会产生畏惧(馈赠施舍者),会很不安;而给予别人馈赠施舍的人常常会傲视对方(受馈赠施舍的人)。国君恩赐我封地,虽然说不会傲视我,但我能心安吗?内心里能不有所畏惧吗?

孔子的君子三方面的素养(孔子点评门生之)(4)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感慨说道:曾参这样说(也这样做),完全可以保全他的名节了。

时光犹如江河之水,浩浩汤汤,奔腾不息。大浪淘沙之后,为华夏儿女留下了诸多闪耀的宝藏。古之圣贤已然远去,但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却依然熠熠而生辉!

亲爱的读者朋友,以上只是在下的浅知拙见。对待这种事情,您有何高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说[作揖][作揖][作揖]

孔子的君子三方面的素养(孔子点评门生之)(5)

注:《孔子家语·在厄》(节选)

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