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奥迪q5 e-tron真实续航 试驾上汽奥迪Q5e-tron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周纯粼
电动车时代,对于豪华的定义是什么?是车头的那个标识?是零百加速?是设计?还是可以“解放手脚”的自动驾驶?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准确的答案。
也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电动时代给了每一家汽车制造商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的机会。
电通和冠思(MaLogic)近期的一份名为《通往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成功之路》的报告印证了上述现象。该报告分析指出,人们对“高端”的理解不再主要是指更高的汽车价格和更好的产品质量。数字功能、连接服务以及超越单纯驾驶的更丰富的汽车体验,似乎为“高端”提供了新的定义。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这种重新定义对传统的高端品牌和新势力来说都蕴含着机遇和风险。其中,对于传统豪华品牌的挑战是,如何将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期望融入其强大的品牌主张中?
上汽奥迪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作为旗下首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电动车,上汽奥迪Q5 e-tron从概念车阶段就展现出了其独特性。“Audi concept Shanghai”,奥迪史无前例地采用了城市名来命名一款概念车。这不仅代表了上汽奥迪始于上海、根植中国的决心,也同时为Q5 e-tron这款车定下了一个海派前卫的基调。
而在通过与这台车共处一天后,我们在“形而上”的基础上对其产品本身和上汽奥迪对于电动豪华的思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设计上,Q5 e-tron尝试了突破。
基于“智能化、年轻化、定制化、情感化”的电动车设计共识,除了奥迪电动车标志性的倒六边形封闭进气格栅之外,上汽奥迪创新性地把近、远光灯及日间行车灯的位置互换,熏黑效果的下半部分隐藏了近光灯和矩阵LED远光灯的单元;上半部分形成为长亮的日间行车灯。
值得一提的是,矩阵LED单元可以排列出多种不同的点阵灯光形态。要说其实用价值,几乎为零。更多是展现一种情感价值以及作为玩灯专业户的炫技动作。
整个前脸的设计元素和材料种类颇多,构成了较为复杂的视觉感官。至于人们喜不喜欢,则是见仁见智。
更大的设计变革在车身侧面。从草图、到概念车、再到量产车,位于侧面的倒梯形凹面设计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与奥迪全系车型贯穿前后的腰线皆不同,Q5 e-tron完全打破了套路,用这一梯形凹面刻画出车身的力量感,而不再有传统腰线。21寸的大轮毂则将重心进一步压低。
车尾灯和水平线条的设计起到加强车身后部宽度效果,车底扩散器则营造出更运动风格。车头封闭式隔栅、D柱下方和后保险杠处的e-tron字样,让这台车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有一眼可识别的电动车标识。除了颠覆性的设计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将电动车与燃油车身份区隔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内饰部分,中控仪表区域排列布局是熟悉的奥迪风格。触控功能和物理按键的比例恰到好处。通过木纹、软质材料的结合,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和高级感。为了满足更多元的需求,奥迪Q5 e-tron方向盘、换挡控制台区域、中央扶手箱上盖板、仪表盘两侧空调出风口饰条、中控屏上下两侧装饰面板、两车门内侧紧连车窗控制区域上下侧的装饰面板、门板扶手材质、缝线颜色、车顶棚颜色等都可进行个性化配置。
比起设计上的多变性,电动车在驾驶层面上或多或少有些平淡。进入座舱,按下启动键,这台车不会用高亢的声浪和激烈的震动回应你,也没有瞬间高转回到怠速蠢蠢欲动的转速表指针随时待命。取而代之的是车内各种屏幕开始播放炫酷的开机动画,安静、流畅、有未来感,唯独缺乏激情。
纵观新势力与传统车企造的电动车,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一个趋势,即前者更注重加速性能,而那些曾经在燃油车时代注重性能的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时代反而更为克制。Q5 e-tron也遵循了这个规律。即便是双电机四驱版,6.7秒的零百加速也并不算暴力,更何况我们试驾的这台单电机后驱版。
不过,即使这样,它也已经足够满足日常驾驶中需要瞬间加速变道超车的场景。除此以外,转向顺滑、底盘工整度OK,4876×1860×1675毫米的庞大车身并没有让它变成一只呆头鹅。所有的设定都很舒服,车舱的隔音水平也可以让你完全无惧隔壁鬼火少年的功放迪斯科。多功能方向盘上ADAS功能的操作模式直观简便,中控系统连上无线Carplay后也已经能满足我的所有影音娱乐需求。
在这样一台车里,心境倒是会不同。数十公里的试驾中,我仅使用过一次全电门超车,更多的时候,只是四平八稳地随着车流滑行,没有激烈驾驶的冲动。我探寻了一下内心的想法,发现并不是不爱操控了,也不是脾气变好了,只是觉得这种悄无声息的优雅才是“海派豪华纯电SUV”的精髓。
回到开头的问题,电动时代豪华的定义是什么?在数字化、连接性、智能化的表面配置背后,Q5 e-tron拥有的还是那份百年豪华的优雅从容。
责任编辑:陈华
校对:丁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