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字是怎么形成的(熊字家族这个熊)

汉字我们也称为文字,但文和字是两码事,文是文,字是字。文是用来造字的,字则是由文走来的,这是一个基本概念,我们学习汉字一定要明白。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解字·序》

熊字是怎么形成的(熊字家族这个熊)(1)

汉字是有家族的,这个特征很明显,因此我们毋庸置疑。让我们循着汉字家族的脉络,深入汉字家族的内部,了解字与字之间的联系,逐一学会和掌握,不但识字,还识得字背后息息相关的文化与意义,真正把字学明白,学活,用活,做真正识字的中国人。

小编回顾往期文章,关于字族的内容已经推送80多篇了,其中包含22个大小不一的汉字家族,成串讲解了约200多个汉字,有关于天文的字族,如:雷、雨、、明等家族,有关于动物的家族,如:牛、羊、马、鹿、、鸟等家族,也有关于植物的家族,如:本、末、未、朱、等家族。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汉字家族等着我们来探寻、挖宝,领略汉字家族的魅力和汉字本身的智慧。

今天,继续与动物有关的字族识字之旅,准备进入一个新的动物世界——让“熊字家族”带你飞。

熊字是怎么形成的(熊字家族这个熊)(2)

今日汉字主角:能➝熊

01

熊的造字比较简单,但“熊”这个字很特殊

首先我们要去认识“能”字,随后才是“熊”字,二者实为古今字。但最初就只有一个“能”字,随后在小篆时才分离出了“熊” 字。

熊字是怎么形成的(熊字家族这个熊)(3)

“能”与“熊”甲骨文同源,好像一只站立的大狗熊,顶着一个大脑袋,金文都似一只爬行中的大熊,吐着大舌头,有个短尾巴。

小篆时,“能”保留着原来的样子线条化,转作表示能力、能耐的意思,而“熊”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火”在底部,以示与“能”的区别,并专表熊这种能耐寒冷的动物。

“能”字表意,“熊”字象物,一虚一实, 汉字中很多字都是互成阴阳的。

熊字是怎么形成的(熊字家族这个熊)(4)

中国人造字有一个技巧,叫“以实表虚”,就是当文化中形成一个概念时,这时虚的概念没法画出来,那就画个实的存在来引申它

比方说“”这个字,谁也没见过鬼,但是又好像有“鬼”的存在,那怎么来造这个字呢?

古人就画一个人死后变成骷髅的样子来表示“鬼”,上部表示鬼头的“甶”就是头骨的样子;下面画个“人”表示人形,加个“厶”表示平时见不到,只在私下活动。

熊字是怎么形成的(熊字家族这个熊)(5)

把这些真实能见的物体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虚拟、不可见的文化信息——鬼。人与鬼,在古人心中也是一实一虚,一阴一阳,于是它们互相组成一对汉字。

02

最初表示熊的就是这个“能”字,因为熊的能耐大、能力大,非常有本事,逐渐被人们用来表示“能力”。在古人的眼里熊的能耐有多大呢?

熊字是怎么形成的(熊字家族这个熊)(6)

首先,熊个头高大,身强力壮;第二,熊到了冬天会冬眠,不吃不喝了也不会死亡,耐力很强。所以古人认为熊这种生物,它自身有蕴藏力量的能力,且耐力永久,于是用熊比喻“有能力、善忍耐”的人,逐渐成了“能耐”的代名词。

历史上著名的姜太公姜尚,字子牙,道号飞熊。商朝后期,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夜梦一虎,肋生双翼,来至殿下,解梦谓“虎生双翼为飞熊”必得贤人。于是他便外出寻找贤能,终在渭水之滨找到了直钩垂钓的姜子牙,助其成就周室王朝。

那么,当原本的表示熊的“能”字另做他用之后,熊这种动物本身怎么表示呢?人们另加“火”字,表其耐寒的特点,此为“熋”字,后书写为“熊”字。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熊字是怎么形成的(熊字家族这个熊)(7)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你值得拥有!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关注和转发,感谢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