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

文|蒙山樵夫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1)

森林是盛放孩子想象的摇篮,是孩子们心驰神往的童话世界。中外童话作家,都把故事的发生地选择在了森林。幽深的山林、丛生的蘑菇、遍地的花朵、飞翔的鸟儿、潺潺的流泉、神秘的传说,引发孩子们的多少奇幻的想象啊!看央视公益片,一位女孩动听的童音:我希望森林里的小动物越来越多。飞禽走兽、蜂蝶昆虫、甚至各种爬行的的蛇类,森林也是动物的栖身之地。鸟儿、虫儿、花儿、孩子、阳光、森林,多么好的意境啊!孩子们到哪里去寻找森林啊?最好去的地方就是到童话书里去寻找,小红帽和大灰狼、白雪公主和王子、巨人和矮子。这些童话作家们非得把人物放在森林里,才有故事。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2)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3)

谁能想象的到,有位大爱的女神,她走遍了大江南北,在南国生活几十年的她,与蒙山大洼的山林撞了个正怀,一个美丽的邂逅,一下子让她突发奇想:如果能在这森林里建一所学校,让孩子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真的佩服美丽的严校长美丽的想象。真的,在大洼的流泉下,在密密的山林里,她的蒙山森林学校就这样诞生在美丽森林里。学校附近有村曰“鬼谷子村”。当地人相传王禅老祖曾隐居此山采药修道,这村子上千年了,祖祖辈辈繁衍于斯,由此看“鬼谷子村”还真颇有些来历。蒙山历来是修道之地,现在蒙山南麓还有历代道士长眠的道士林。蒙山脚下还有“东蒙书院”的遗迹。严校长选在历来就有名士聚集的大洼办学,也是大洼这片山林里文脉的传承。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4)

树是大洼的主人,蒙山大洼山高林密,各类树木竞相生长。孩子们的课堂就在树林里,林子中的鸟儿频频鸣唱,是在欢迎孩子们吗?孩子们的教室就在树上。一棵大柳树,被学校设计成了一个书屋,孩子们在树上读书,鸟儿在树上鸣叫,孩子们的书声与鸟儿的叫声应和着。童音、鸟鸣,是多么和谐的合奏啊!到树上读书,邀来清风明月,邀来鸟雀和鸣,邀来月光星光,邀来朝阳夕阳。学校背面是大山,大树下面是流泉,孩子手中是课本,这幽僻的山林里,连通着大山外面的世界。孩子们太爱这些树,他们体验着人类祖先的生活,攀爬树枝,将身子隐藏于密叶里,树林里有了孩子的身影,有了花朵般的笑脸。有什么样的美丽花朵,比得上孩子们的笑脸呢?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5)

山林里的“琴师”从不知疲倦,即使夜深之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流泉、飞瀑敲动山石的琴键,山林里便奏响了最为动听的音乐。咚咚、叮当,清脆的音色,还有昆虫的和鸣,偏偏还有蝉的惊叫,佩环与美玉的撞击声么?一滴水的滴落足以惊醒山的美梦,不时有蛙鸣。山林里这些娃娃们,生在大城市,住在水泥的森林,来到大洼的森林,才真正走进童话,享受着自然的音乐。于是,他们在山石上,听风的奏鸣,听鸟的吟唱,听虫的低吟和蛙的嗓门,他们的葫芦丝吹出了天籁之音。这森林的音乐会,有鸟啭,有流泉,有清风,有鸡鸣,有蛙唱,有孩子们的歌声、笑声,有孩子们葫芦丝的欢唱。所有的“音乐人”都是观众,有都是演员。森林音乐会,吸引了大山深处的动物们,只能远远听得到它们的悠长粗犷的叫声,那高空的鸟儿不时抛下短促的叫声,是在喝彩么?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6)

孩子们像鸟儿一般欢快,也像鸟儿一样飞翔。他们的课程就是远足,在大山里锤炼自己的“翅膀”。风里雨里50公里的远足,翻越山峪,攀上山顶,识别花草,认识蜂蝶,这远足就是走进大自然的课堂,砥砺意志,练硬“翅膀”。更远的路途,更高的山峰都在脚下。“紫燕欲飞先绕栋”,孩子们不仅仅要“绕栋”而飞,还要搏击云天,“天高任鸟飞”,需要练就搏击风雨的“双翼”。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7)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8)

从城里来到这森林的孩子,不是旅游,不是体验,而是在这跟小树一样在这森林里成长。森林学校要完成国家课程,突出森林课程特色。徒步、登山、扎染、插花、戏水、养殖、爬树、游学,立足森林课堂,让孩子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孩子们刨地、播种、浇水、施肥,播下一粒种子,栽下一棵幼苗,孩子们就跟着小苗子天天长大。自己从地里收获劳动成果,看着自己收获的果实,孩子们高兴劲都写在脸上。这就是“满分卷”,自己汗水换来的“满分卷”。劳动教育成了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分享成就的课堂。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9)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10)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11)

在森林学校,孩子们是欢快的鸟儿。高高飘飞的风筝,带着他们的心愿飞向树梢以上的空中,跟白云作伴。可孩子们又不能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孩子们接受的是新时代的教育,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又有着完整的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森林课程、生活教育课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被子叠放整整齐齐,衣物洗得干干净净,吃饭“光盘行动”,餐具自己洗刷干净。这种生活教育,让孩子小小年纪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这是教育的根本。学校让孩子走向沂蒙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讲述英雄的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他们了解历史,培养家国的情怀。走向贫困家庭奉献爱心,让他们学会善良,学会助人,亲身体验成人达己的学习理念。让孩子们拿起画笔描绘森林四时之景;拿起毛笔,写下美丽的梦想。在山林的熏陶里,孩子们内心更沉静了;流泉瀑布,孩子们内心更纯净了。成长在森林学校,孩子们的童年成长的快乐和幸福,经历了人生的众多磨砺。视野更开阔,境界更宽广。“做顶天立地中国人”的教育理念,在孩子们的童年深深扎根。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12)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13)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14)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15)

城里的孩子,在童话里读着森林,极力展开童心的想象,展望森林的样子。而蒙山森林学校的孩子,就长在森林里,他们就是飞鸟的朋友,是花朵的伙伴,是山林的娃。这种成长与经历,让他们就成了森林童话的主角。在森林,他们童话般的童年在快乐成长。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16)

童年是单向流淌的生命河流,成人只能从孩子身上重温自己童年的故事。重回童年,重温那些稚气的甚至可笑的童年故事,重温与童年昆虫、飞鸟友好相处的幸福。走进森林学校,走进孩子们童话般的学习生活。感恩美丽的严校长,给了孩子们童话般的童年,给了我们重回童年的冲动,给了成人幸福的童年体验。森林里的学校,森林里成长的童年,无限向往,令人神往。

(本文照片系实地实景拍摄,由平邑蒙山森林学校提供)

作者简介:

重新回到童年的时代(长在森林里的童年)(17)

陈凯:笔名蒙山樵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学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少年时即痴恋文学,工作后移情于教书育人。教学教研30年后,重新拾笔,接续文学梦想。文学老青年,创作新写手。虽喜欢日日驻留田间,虽自诩多么热爱故乡的土地,却没为这片土地流过多少汗水。为家乡代言,替亲人立传。以散见于报刊的百余篇散文和散文集《风从故乡来》,回报故乡亲人的养育。乡愁记忆渐行渐远,时代风貌与时俱新。肩起记录乡村使命,为昨日的乡村留下文字记忆,为今日乡村写下人间烟火,为明天乡村展望向来来的愿景。爱我的乡村,应不会嫌弃我笨拙的文字,如同母亲不会嫌弃我的笨口拙舌。

壹点号蒙山樵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