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金蝉脱壳形容巧妙脱身)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时的壳。由于壳的外观和蝉本身几乎一样,于是蝉的天敌如鸟类等,往往被迷惑,放过蝉而去啄食壳。因此,“金蝉脱壳”被用来形容像蝉脱壳一样造成迷惑,巧妙脱身。“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就叫“金蝉脱壳”,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东汉末年,皇帝失势,大臣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残暴专横,引起朝野上下不满。部分大臣联合起来,组成同盟军进攻董卓。其中,将军孙坚勇猛善战,充当同盟军先锋。在一次战役中,孙坚中了董卓手下大将李肃的计,陷入重围,几乎要被生擒活捉。这时,孙坚部下祖茂便建议孙坚把头巾脱下来,戴在自己头上,以掩护孙坚突围。祖茂戴着孙坚的头巾逃跑,果然被敌军误认作孙坚,纷纷追逐,于是孙坚趁机逃脱。

东晋初年,大将王敦实力强大,甚至凌驾于皇帝之上,对皇帝构成很大威胁。晋明帝司马绍决心消灭王敦,维护皇帝的权威。为了探清王敦的虚实,他化装成一个普通商人,亲自潜入王敦军营,刺探军情。然而,王敦的部下有所察觉,发现司马绍不是一般人,想要抓住他。司马绍骑马逃走,无奈王敦部下紧追不舍。危急中,司马绍看见路边有位卖菜的老婆婆,便把自己的马鞭递给老婆婆,说:“如果后面的人追上来,请你把马鞭给他们看。”又继续逃跑。王敦部下追到老婆婆那儿,老婆婆便将马鞭给他们看。这马鞭是由很多宝石镶嵌而成的七宝御鞭,非常名贵,王敦部下反复把玩,爱不释手,时间一长,晋明帝已经跑远,再也追不上了。后来,晋明帝召集军队,打败了王敦。

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金蝉脱壳形容巧妙脱身)(1)

晋明帝司马绍

“金蝉脱壳”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也非常多,但人们多用其贬义,形容坏人利用某种手段进行欺骗。例如,某些金融公司吸引人们投资,待骗取钱财后悄悄关门,一走了之,让投资人群大受损失,这种行为,常常被形容为“金蝉脱壳”。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军事外交》中华书局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