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和农历为什么不同(阳历与农历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阳历,小时候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全年中2月是28天,而7月和8月又都连续是31天?关于农历,则有更多疑问,为什么长辈们都喜欢按阴历过生日?为什么农历中有那么多复杂的元素:初一十五、二十四节气、干支甲子等等,它们都怎么产生的呢?
公历怎么诞生的呢?现行的公元纪年其实是西历,它是源自西方社会的一种历法,于1582年由时任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颁布实行的,叫做格里历,由于它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所以也称“基督纪年”。格里历的前身是儒略历,相比之下格里历只是由于当时的宗教影响力非常大,所以把基督诞生年定为公元元年,其实它与儒略历没有实质改变,因此我们主要聊聊儒略历的历史。儒略历是罗马帝国的奠基人——凯撒大帝,在征服希腊和埃及后,根据希腊天文学家在埃及阳历基础上,在公元前45年研究制定的新历法,因为凯撒叫儒略·凯撒,所以命名为儒略历。(在此之前,罗马也是用的阴历)
凯撒皇帝雕像
“儒略历”是一部纯阳历,它把全年设置为12个月,由于凯撒大帝出生在7月,就根据他的要求把7月定为大月,并规定所有单数月为大月,长31天,双数月为小月,长30天,这样全年就有366日。当时的罗马都统一在2月执行死刑,于是人们认为“2月不吉利”,凯撒就规定2月减少1天,平年为29天,闰年才是30天。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阳历,但什么时候闰年却是由神职人员说了算。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为什么现在的阳历历法中平年2月又是28天呢?这要从凯撒的继任者屋大维·奥古斯都说起了,屋大维·奥古斯都参照凯撒的做法,不仅把自己出生月的8月定为了大月,也用自己的名字重新命名了8月(原名Sextilis 后改为August)。然后也从2月中再抽出1天补上,8月之后的月份也随之调整大小月。为了避免闰年的混乱,直接规定能被4整除的年份才闰年,这样就形成了今天通用阳历的雏形!
至此,介绍完公历(西历)的诞生历史,也就明白了为什么2月是28日,而7月和8月都是大月,有31天。原来竟然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独裁者人为规定的!现在回过头想想,其实凯撒当初以单数月为大月,双数月为小月还更具对称性美感一点!相比之下我们华夏文明所诞生的历法完全遵循天象变化,直到今天仍然符合天文学规律!
农历的诞生与意义
前面介绍的西历属于纯阳历,而我们的农历其实是阴阳合历,它包括三大纪时系统:阴历、二十四节气(阳历)、干支甲子(阴阳合历)。今天我们就通过阴历与二十四节气来看看我们的古代祖先是怎么根据天象制定出农历历法的。
- 阴历
阴历其实就是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的朔望(圆缺)周期,而制定的计时系统。商周时期阴历就已在使用,到汉初(公元前104年)正式颁布《太初历》详细的记载了一个朔望月为29又81分之43日!
《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详细天文观测记载: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岁而七闰。
这就是说月亮每日运行13又76分之26度,那么29又940分之499日为一个月(约为29.53日),如果以十二月为一岁,这样一岁就会多出10又940分之827日,将尽11天,故而19年7闰。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这里的“闰”是闰月,和闰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是古代的“岁”和“年”不是一个概念,“岁”是阳历的概念,它是指从冬至到下一年冬至,而“年”则是阴历的概念,阴历一年十二个月是354日,阳历一岁365日,所以才会说“岁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
阴历中的初一为朔月,这天月亮正好运行到太阳附近,所以肉眼是看不到月亮的,阴历的十五为望月,月亮运行到太阳的对面,所以这天是月亮最亮最圆的时候。
那我们中国的传统中,为什么都以阴历过生日呢?其实这背后还蕴含着对十月怀胎艰辛的一种生命敬畏,以及对天象规律的敬畏!因为从母亲受孕怀胎那天,月亮所在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到孕期280天后(阴历第十个月中时),生产那天,月亮又刚好回到当初受孕时所临星宿的位置。所以古人所称“宿命”,其实就是历经阴历十个月,又回到原本的星宿而诞生的生命!古人也认为这种现象是一种“阴死而阳生” 的天象规律,并根据天象观测,建立了一套阴历日期对应星宿的命宿系统!
所以,阴历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蕴含了古人对生命时间属性的天象表达!古人为阴历赋予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属于是纯阳历,它是古人观测太阳的视运动规律,根据一年四季正午时分日影长度,以及太阳在黄道面的运行度数,而得出的二十四个时间节点。夏商时期就有两分、两至,把一年分为四时,后面增加到八节,到《太初历》时就明确记载了24个节气。那古人是怎么测定二十四节气的呢?
主要有两种观测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正午时分日圭测影的日影长度定,日影最长的那天就是冬至日,日影最短的一天就是夏至日;
《淮南子·天文训》中同样有记载:日冬至,井水盛,盆水溢,羊脱毛,麋角解,鹊始巢,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而流黄泽,石精出,蝉始鸣,半夏生,蚊虻不食驹犊,鸷鸟不搏黄口,八尺之景,修径尺五寸。
这就是说冬至日时,井水充足,羊会脱毛等等,八尺高的杆子,正午时分影子有一丈三尺长。到夏至日时,蝉开始鸣叫了,八尺高的杆子,正午时分影子有一尺五寸长。那根据观测,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日影长度记录下来,放在一个圆周内,则产生了太极图最初的雏形!
第二种方法是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角度;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紫宫执斗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于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岁。
这就是说紫微宫(三垣二十八星宿中的紫微垣)好像执掌着北斗七星向左旋转(逆时针旋转),每天旋转一度,一年旋转一周天,从冬至指着峻狼山的位置,经过182又8分之5度的旋转后,到夏至又指向牛首山。如此反复,旋转365又4分之1度就过去一岁的时间!中国古代没有小数概念,就用“连分数”,通过观测北斗旋转角度,完美的计算出了一年的精确时间是365.25日,与今天实测365.2422日只相差了11分钟!
这是天文观测软件实景模拟的2019年夏至和冬至的天象图,可以看出夏至时北斗斗柄指向南方,而冬至日时北斗斗柄经过逆时针旋转182度,指向了北方!
公元前104年,由汉武帝颁布实行的《太初历》,可谓农历的最初版本,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统一,且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它也首次将二十四节气正式纳入国家历法,其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四季顺序与农业耕种完全合拍,沿用至今仍然紧密吻合。
农历存在的意义对比西方历法,不得不佩服华夏先祖的智慧。我们的农历在整个制定过程完全没有参杂人为因素,都是天文天象规律的客观表达!
从科学的角度,农历中的阴历月,明确了太阳和月亮对地球引潮力合力周期,实质上反映了以月亮为主的引潮力带来的大气、海洋、地壳运动的周期变化规律!二十四节气则直观的反映了太阳辐射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对地球气候、农耕生产的影响规律!
从人文的角度,农历的诞生不仅是华夏先祖对天文观测研究的结果,“连分数”的精确日期表达,更体现我们华夏先祖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学究精神!我们的农历不仅仅是时间度量的表达,同时蕴含着追求“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