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对于职业学校职业素养教材建设及相关课题的几点看法)
自2019年教育部将职业素养课程列入中职和高职院校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的序列,职业素养教材的开发编写就成了突出的课题。近期,教育部在印发《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中表示,将立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学校专科教材体系,着力推进职业素养等公共基础课程教材的建设,显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对此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笔者一直承担职业素养教材编写任务,也与相关人士打了不少交道。2020年底,教育部公布的“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在高职公共基础课板块直接标有“职业素养(质)”名称的教材有6种,笔者主编的一本有幸忝列其间;自2019年起,笔者所牵头的团队用3年时间,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发编写了供深圳中等职业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使用的三册《职业素养》读本;近期,笔者受邀为人社部正在编写的《技能人才通用职业素养教材》做一些参谋工作。这些经历让我学习和了解到不少编写同行、出版组织方的知识和想法,也促使本人花力气对职业素养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开发、编写、组织等一些课题进行认真的钻研思考,现将形成的一些粗浅看法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国家规划书目中职业素养教材呈现的几个特点
教育部公布的“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高职部分的职业素养教材共有6本,以第一主编的身份标注,分别是刘兰明主编的《职业基本素养》、许琼林主编的《职业素养》、毕结礼主编的《职业素质教育》、陈承欢主编的《职业素养的诊断与提高》、宋贤钧主编的《大学生职业素养训练》和杨红玲主编的《职业素养提升与训练》,详细信息见下表。
从上述教材提供的信息中可以看出,继本世纪初职业素养的命题在我国提出以来,职业素养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开发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历程,对比研究这几种教材可以发现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在注重学生实际修炼的同时,对于职业素养的概念和理论架构的建立也逐步重视。多数教材都更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训练”“诊断”等,显示大家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实际修炼提升路径更为关心。许多教材在谈到职业素养概念时,借用了国外的一些模型,比如冰山理论模型来进行比喻,让教师和学生获得了形象的认知,易于理解。也有些教材开始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和适合中国自己职场的特点来进行职业素养概念和理论架构的构建,力图找出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反映了大家对职业素养概念和理论架构探索与突破的期盼。比如,笔者主编的教材最新修订内容中明确给出了职业素养的定义:职业素养就是人们在职场上为适应更好地工作、成长与成功而对资源集聚的需求,进行价值判断与做人做事选择的内在价值观、学问与修为。这样的定义是否科学合理准确、是否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和教育要求可以继续进行研究,但毕竟是多年研究的结晶,在职业素养教材中率先突破了一步。
第二,编写教材的传统习惯得到了突破。多数教材的编写和排版印刷都重视教材本身能起到“教”的作用,在作者阐述之外加上了故事讲述、活动安排与练习要求,有的教材还根据课文的重点关键内容安排模拟对话进行解答释疑,形式活泼。在教学容量上,多数教材能够根据各自的理念结构与课时容量、关键需求进行适度编排,不再追求大量的文字内容与过多的数字化资源提供,做到了容量适度、重点突出。有些教材注意了书籍本身的“版面语言”表达,通过文字与插图的融合、不同色彩与版面空间的“提示”,达到导引学习者注意相应内容与主题的作用,体现出国际上教材编排的先进潮流。
第三,课程架构的设计力求有用有效,普遍提供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养成效果,所以大家在教材编写的每个环节都希望能促进教学者和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认知。在课程结构的设计方面,职业素养教材都避免那种一述到底的呈现方式,而是按学习目标、知识要点、学习指南等提示等进行逐层引导。通过二维码提供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了各家教材的标配。像笔者主编的教材还编写了《职业素养之歌》,将教材的核心理念与内容简化融汇成一首歌曲,要求教学者每次都在课堂花两分钟带领学生唱一遍,为学生理解和掌握职业素养提供了新的工具。根据我们的回访了解,由于歌曲的旋律记忆作用,许多学生毕业之后三四年都还能准确记忆课堂学习的职业素养关键词汇。
二、关于通用职业素养的概念、内容涵盖与课程结构的思考
研究职业素养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人们在职业职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与成果,对于学校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以及对应的职业素养教材的开发编写,关键要做好职业素养的概念、内容涵盖与课程结构的研究设计。
1.通用职业素养概念的研究是职业素养教材设计编写第一层基石。实际上,职业素养概念的提出就意味着要从各大部类的职业类型中提炼出来一个总的概念范畴,告诉人们走上职场需要掌握的几个关键素养概念。有些场合为了强调这种总括性,又提出通用职业素养或基本职业素养,意思与职业素养概念是一致的。
职业素养概念虽然是总括性的,却由于所要导引的理念方向与任务不一样,并不能表示所有的职业素养概念都会是完全一致的一个表述。因为每一种职业素养学说都会表达一个自己的教育目标,目标的区别当然会带来表述的区别。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大课题,这是做一个优良社会人的要求,在职场上具备这些素养一定也是优秀的人,但是目前没有一本职业素养教材直接采用。因为这个要求主要是站在社会要求的层级提出来的,职业人当然是社会人,但社会人的概念大于职业人,职业素养的概念还需要聚焦到职业与职场具体一些的需要。这也证明不同的要求方向和范围,对职业素养概念的提炼要求是会不同的。但是无论如何都应该先有职业素养概念的研究成果作为第一层基石,才能在此之上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和教材的编写。
2.职业素养概念的内容涵盖是职业素养教材的核心。职业素养概念的总括性是建立在内涵之上的,职业素养的理念和导向也是通过内涵来体现,所以职业素养的概念首先要通过内涵进行定义。内容涵盖的大小和多少,要坚持“不余,不省”的原则,即按照职业素养所要达到的职业目标与教材的教育目标,既不应包含多余要素导致冗余庞杂,又不缺少关键内容而偏颇失焦。对内涵要逐层展示解析的过程,虽然解析分解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按照中华传统文化的道、法、为三大层次进行进行结构安排,应该是最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素养建构。
3.职业素养课程的结构设计是体现教材先进性的关键,要以养成性为主要导向。职业素养也有称职业素质的,一般现在学界更倾向于称前者。职业素养与职业素质的内涵既有一致性,大致都是描述职场人的内在基本品性;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职业素质主要从某人具备基本品性的角度来描述,讲的是拥有性,而职业素养的概念主要从某人表现出来基本品性的角度来观察和阐述,侧重于表现性与养成性。比喻一下,生产不锈钢需要加入元素铬,这个铬元素就是拥有性的范畴,而体现出不易生锈则的性能则是表现性。职业素养从做人做事的要求来看,表现性与养成性的要求大于拥有性,因为拥有的东西不一定能表现和展现出来。此外,职业素养的养成性要求也教给了人们要持续进行修炼的意识。
不论怎样,职业素养教育是让修习者通过启蒙、认知到最后拥有和展现职业素养的过程,每一种职业素养学说必须要面对的首要课题当然是如何让人乐于接受、坚持实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在对每种职业素养学说的价值与先进性进行展示与比较。教材课程结构设计的先进性,主要应以有利于修习者接纳职业素养理念、有利于促进修习者践行职业素养要求为导向。就是说,课程结构好不好主要看课程在提高修习者职业素养养成性方面的作用大不大。
三、对职业素养教材开发的几点建议
随着职业素养教育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重视,这门新兴课程的教材开发编写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就此,提出如下一些思考和建议供参考。
1.职业素养教材应该回归教材本源,立足职业教育与职教院校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编写教材。
(1)职业素养教材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教材建设又是关键的基础性工程,亟需加强。正如“十三五”国规书目职业素养教材中有些专家所指出的,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着“技能至上”“技能越位”和片面追求“简单就业”“一时就业”的倾向,职业素养教育相对处于职业教育“边缘”的境地。职业素养教育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及发展的关键因素,甚至是影响职业教育深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大家都认同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是决定其能否成长和成功大小的第一力量与最根本的因素。可以说,职业素养教育水准的高低,是决定着个人、单位、产业,以及民族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没有好的教材作为基础如同没有打好地基来建大厦,后果不敢设想。
(2)职业素养教材应该回归到直接、简单、实用的本源。回归教材本源至少应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准确性为重点;
第二,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
第三,尽可能用简单、有效的方式和信息进行课程结构设计。
贯彻以上几点,就要求职业素养教材的开发编写要有新理念,敢于改变原先教材中存在的不适应上述要求的老习惯。比如,在教材的吸引力上,要让教材本身的“版面语言”说出来的“话”吸引人。类似采用唱歌的方式,让学生易学易记。在准确性上要在故事的精深把握上下功夫。教材传导的信息不应追求以多取胜、以全为上,关键是要对学生实现有效的素养启蒙和行为养成。国外教学说“more much, more less”所谓“越多就是越少”,与国人早就说过的“真传传一句,假传传万卷”,都说明有效的职业素养教育才是最关键的目标。比如,职业素养教材编写至今有个问题尚在争论——讲职业素养概念要不要去讲职业?当然,职业素养本身是为了职业和职场的需要,所以应该主要针对如何做好工作来安排职业素养要素,但如果去讲很具体的职业特点,还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显然就绕远了,不仅会大大增加教材的容量,更会导致对素养内容的失焦。
学生学习职业素养就是为了将来面对工作环境使用的,所以教材尤其要在结合学生眼下生活、学习、成长环境方面进行精耕细作的教育,让学生养成与周边人、事务、环境的友善连接和互相促进的学习与修炼习惯。这是开发编写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使用的职业素养教材应该注意之处。
2.引导与鼓励对职业素养概念的探讨研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成熟的职业素养概念表述和整体理论架构。
职业素养概念与整体理论结构框架研究的欠缺,是当前开发编写高水准职业素养教材的现状。正如有些编者所言,职业素养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尚处于构建之中。在实践方面,企业一线的实践没有得到理论上的充分总结,无论是企业的需求还是运行的成果,都很少被充分解读和研究之后反馈给学者。因此在学者方面,只能一面依靠对原来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到实践一线进行座谈调查,但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全面认知。这方面课题如果不能突破,难以编成一本好的职业素养教材。对此,教育部已决定在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下,设立学科专家组,加强对各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具体指导这是很必要的,希望专家组能多融入一线实践的专家。
对于职业素养和通用职业素养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未来也不一定会有统一的定义。据了解,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有对外发布职业素养概念定义的计划,如果落实将是国家部委就职业素养专门给出的定义,对于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值得欢迎。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认为中国的职业素养定义只能有一个就可以了。各种需求与理解是不同的,随着各种需求因素的变化、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定义是正常的,也是不断促进学术研究水平提升的必须。如前文所说,职业素养概念定义是与所设定的目标相关的,人社部在国家赋予的职责中包含促进就业和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他们所提出的职业素养概念当然应该符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假如说将来工信部也提出职业素养的概念,有可能就会稍有些不同,因为他们承担的职责与人社部是有所不同的。
3.创造职业素养教育研讨交流的条件与平台。
(1)广泛吸纳各方面力量参与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教育部门应该广开渠道,支持和鼓励教育界人士以及社会力量投入到对职业素养的研究及职业素养教材的开发编写中来。由于职业素养教育独特的实践性,教育部门尤其要有开门办职业素养教育的胸襟与措施途径,对于在职业素养研究和教材开发编写中取得成果的社会力量,给予进入教学课堂的同时,还要纳入课题入选、评奖、评职称等范围。像我们北京修证公益基金会从成立之初就是抱定为中国职业素养建设与教育当先锋队和垫脚石的,几年来的探索也卓有成效,希望教育部门不要忘了我们这样的生力军与志愿兵。
(2)搭建相应平台。要组织论坛、研究会等职业素养教育研究平台,发动力量创办相应的理论研究刊物,发挥各家之长,为各类研究力量创造互相交流的条件。
(3)发动社会力量支持。一方面,用人单位要对学校进行了职业素养课程学习的学生优先录用,促使职业院校加紧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同时动员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企业家为职业素养课程研究开发提供资金和市场支持,激发更多的人才与研究力量投入其间。
(作者:许琼林,系北京修证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