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治理三大变化(纪实影像还原黄河治理史)
来源:【人民网】
纪录片《黄河安澜》剧照。 北京广播电视台供图
新时代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故事的主流,《黄河安澜》成功发掘出“黄河宁,天下平”的当代故事,定格新时代沿黄九省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恢弘场景
纪录片《黄河安澜》,用《国脉千秋》《力挽危澜》《量水而行》《重现盎然》《发展新路》《幸福长河》6集篇幅,讲述黄河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历史关联,展现新时代黄河流域围绕“黄河安澜”这一梦想付出的不懈努力,为深入挖掘黄河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描绘新时代黄河高质量发展图景提供重要启迪。
《黄河安澜》以文明史的大视野重构黄河的宏大叙事。黄河浩荡,九曲连环,哺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孕育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纪录片采取多元化视角,系统追溯了黄河与中华民族起源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从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的动物烧骨到甘肃大地湾遗址中的炭化谷物,再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二里头考古遗址,大量使用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带领观众穿越历史的迷雾,了解探究文明的起源。
在对黄河文化史的讲述中,神话与现实的交相辉映,让我们看到古老的中华民族在与黄河数千年的相伴中,滋养出丰富多元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情怀;在与自然灾害的搏斗中,凝聚形成特有的精神气质,赓续绵延、生生不息。
用纪实影像生动还原黄河的治理史。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将“黄河人、黄河事”讲清楚、讲精彩,创作团队秉持科学视角和严谨思维,在资料收集和文案撰写方面下足功夫。3年间,摄制组走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等9个省区40余座城市,前后5次深入三江源,探访东营黄河入海口,采访了众多水文工作者、水利科学家和普通民众,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作品通过史料活化和专家访谈的方式,直面自古以来黄河治理的大难题,讲述黄河曾经的决口、泛滥、改道,以及经过不懈治理,实现黄河安澜的历史过程。
充分发挥纪录片的纪实特征,聚焦黄河流域的基层社区和流域治理一线战场。纪录片通过山东东营黄河口镇一位船老大的视角,讲述黄河断流给沿线百姓带来的实际困难;讲述了山西柳林县农民从眼睁睁看着黄河水却需要靠天吃饭,到通过新的灌溉技术脱贫致富的转变。第二集《力挽危澜》,透过老水利人王化云的个人故事,折射出三门峡水利建设和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宏大叙事。
新时代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故事的主流,《黄河安澜》成功发掘出“黄河宁,天下平”的当代故事,定格新时代沿黄九省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恢弘场景。黄河流域的治理积极引入先进理念和前沿技术,将当代黄河打造成科技含量高的一条河流。黄河治理也催生了一批新型行业,提升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水平。影片以高度凝练的视听语言巡礼了一批最新的治理成果,用镜头记录了黄河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变化。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一系列保护措施出台,牧民们放下牧鞭、端起了“生态碗”,草原重现盎然生机;河海交汇处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逐年回升,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呈现出林丰草茂的壮美图景……一个个真实案例、一处处生动细节,印证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黄河安澜》开拓了纪录片创作视野,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拓展中国故事的深度广度做出积极探索。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3日 08 版)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