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哪个版本最好看?安娜卡列尼娜鉴赏

安娜卡列尼娜哪个版本最好看?安娜卡列尼娜鉴赏(1)

,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秦最重要的代表作, 写于1873年至1877年。小说取材于俄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实生活, 由两条平行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的爱情悲剧,另条是列文的婚姻和事业。

小说的女主人公安娜,是一个美貌端庄、追求爱情自由的贵夫人, 年轻时由姑母做主被迫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许多而又冷漠自私的官员卡列 宁,卡列宁是一架“官僚机器”,根本不懂得爱情与生活,婚后9年的生活没有给安娜带来丝毫的愉快和乐趣,安娜唯一的慰藉是她的儿子。 由于 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娜遇上了一个年轻军官渥伦斯基。在渥伦斯基的拼命追求下,安娜在同丈夫离婚未果后,毅然离家出走,同渥伦斯基去欧洲旅行了三个月,回国后住在莫斯科。社会舆论的压力使安娜的处境极为窘迫,再加上得不到渥伦斯基的理解,绝望的安娜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小说中另一条线索是青年贵族列文,在列文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列文进行的农业庄园改革和列文的婚姻家庭生活,仿佛都有托尔斯泰本人的 影子。

安娜卡列尼娜哪个版本最好看?安娜卡列尼娜鉴赏(2)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三部曲之一,小说充 显示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能,周密精细的艺术结构、逼真生动的人物 形象、细致入文的心理描写,都使这一作品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 名著。

俄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 1910), 著作颇 丰,除小说和剧本外,他还写过《艺术论》《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等理 论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美学见解。当然,最负盛名的还是“托 尔斯泰三部曲”,包括《战争与和平》(1863 1869)、 《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复活》(1889 1899), 均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 作品结构宏大、人物繁多

多,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中心, 展现了俄国四个贵族家庭的命运 变迁。长篇小说《复活》则是托 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品,小说通 这是女主人公玛丝诺娃-一生的悲惨 遭遇,以及贵族聂赫留朵夫忏悔 赎罪的行动,着重表现了他们在, 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体现出作为 者强烈的宗教思想。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 高的水平。这部作品的整体结构 采用一种对比手法,将安娜和列 两条线索平行展开,形成了这

部小说结构上的一个鲜明特色。小说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的农业 改革这两条基本平行而又时有交织的情节线索,在广阔社会生活背景下进行 行了两个领域的探索,生动地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随着资本主义发展 展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人们心灵产生的巨大影 响。这样一种意味深长的平行比较方法,实际上也体现出托尔斯泰本人对 于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安娜·卡列尼娜》在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心理刻画等方面也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安娜不顾世俗反对,与渥伦斯基同居后要求同居 夫离婚,但是卡列宁不但不同意离婚,而且也不让安娜见自己心爱的儿 子,以此从心理上来折磨她。加上社会舆论纷纷谴责,安娜几乎和所有人 断绝了来往。在沉重的舆论压力下,安娜过着苦闷的独自索居生活。她越 爱渥伦斯基,也就越怀疑他对自己的爱情,于是越来越频繁地和他发生争 吵。这样,安娜在同卡列宁发生冲突之后,又同渥伦斯基产生了冲突。作 者用了大量细致独到的笔触,来描写安娜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激烈的思想冲 突然,尤其是恍惚不安的安娜万念俱灰地走向火车站时,读者仿佛能听到 安娜心灵的叹息,感觉到安娜内心的挣扎,显示出极为感人的艺术魅力。 渥伦斯基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很有特点,这个玩世不恭的贵族子弟拼命

追求安娜,但当安娜和丈夫决裂后,他却宣布自己还不打算结婚, 不建 立家庭,显然,泥伦斯基追求的生活方式是种刚刚传到俄国的新时尚, 在相互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安娜最终选择了自杀。可见,渥伦斯基的生活 方式,既不同于俄国贵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也不同于安娜对F新生活的渴 望与追求。

安娜卡列尼娜哪个版本最好看?安娜卡列尼娜鉴赏(3)

应当说,《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其实也反 映出托尔斯泰本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在文学史上,托尔斯泰有时被称为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时又被称为宗教小说家,应当承认,这两种看法是 从不同角度概括了托尔斯泰的创作倾向。在托尔斯泰的身上充满了矛盾, 他出身贵族家庭,却又向往与追求平民化生活,甚至在82岁时毅然弃家 出走,不幸途中受寒生病死去;他是虔诚的教徒,宣扬“勿以暴力抗恶” 和“道德自我完善”的托尔斯泰主义,却又严厉抨击社会黑暗,将俄国批评 把现实主义创作推向高峰。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托 尔斯泰内心的这种矛盾更加尖锐地凸现出来。

在这本书的初稿里,托尔斯泰原本打算将安娜写成一- 个不守妇道的 坏女人,作为“有罪的妻子”受到上帝的惩罚。但是,由于19世纪中叶 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沙 皇政府被迫进行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使托尔斯泰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安娜 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与渴望,折射出时代变革的要求。

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最终战胜了他的宗教偏见。托尔斯泰讲道:“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我也 同样可以这样说。一般讲来,我的男女主人公们都做着我所不希望的事 情,他们所做的是现实生活中他们所必须做的和现实生活中所常常发生的 事情,而不是我想要的事情。”17其实,中外文学史上不少著名作家都有类 似的体会,那就是当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们仿佛都 有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所做的是现实生活中他们所必须做的”,也就是按 照生活的规律来进行。换句话说,在这些大作家的笔下,人物才真正地被了这种深刻的艺术意蕴,从而体现出超凡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价值,具有了 经久不衰的水恒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