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营养(孕期营养需要)

(一)能量

适宜的能量对孕妇机体及正在发育的胎儿都很重要。孕妇除了维持自身所需能量外,还要负担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胎盘和母体组织增长所需要的能量。孕早期孕妇的基础代谢并无明显变化,到孕中期时逐渐升高,孕晚期基础代谢增高15%~20%,因此,孕早期的能量摄入量与非孕妇女相同。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能量每天推荐摄入量(RNI)为孕中、晚期在非孕妇女能量每天推荐摄入量的基础上每日增加0.83MJ(200kcal)。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以及气候、生活习惯、劳动强度等的不同,对能量的供给主要可根据体重增减来调整。

(二)宏量营养素

1.蛋白质

孕妇必须摄入足够数量的蛋白质以满足自身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足月胎儿体内含蛋白质400~800g,加上胎盘及孕妇自身有关组织增长的需要,共需蛋白质约900g,这些蛋白质均需孕妇在妊娠期间不断从食物中获得。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蛋白质每天推荐摄入量(RNI)为在非孕妇女蛋白质每天推荐摄入量的基础上,孕早、中、晚三期分别增加5g、15g和20g.孕妇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宜占蛋白质总量的1/2以上。

2.脂肪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孕妇平均需储存2-4kg脂肪,胎儿储存的脂肪可为其体重的5%~15%。脂类是胎儿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其固体物质的1/2以上。在脑细胞增殖、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必需脂肪酸,脑和视网膜中主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花生四烯酸和廿二碳六烯酸,它们可由膳食中亚油酸和a-亚麻酸转化而来。此外,人体脑细胞髓鞘化过程自胎儿期开始,直到出生后一年左右完成。在髓鞘化过程中,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髓鞘和细胞膜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

孕期营养(孕期营养需要)(1)

孕妇膳食中应有适量脂肪,包括饱和脂肪酸、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保证胎儿和自身的需要。但孕妇血脂较平时升高,脂肪摄入总量不宜过多。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推荐孕妇膳食脂肪的供能百分比为20%~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10%、10%和10%。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4~6):1。

(三)矿物质

1.钙

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胎儿从母体摄取大量的钙以供生长发育的需要。当妊娠期钙摄入量轻度或短暂性不足时,母体血清钙浓度降低,继而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加速母体骨骼和牙齿中钙盐的溶出,维持正常的血钙浓度,满足胎儿对钙的需要量;当缺钙严重或长期缺钙时,血钙浓度下降,母亲可发生小腿抽筋或手足抽搐,严重时导致骨质软化症,胎儿也可发生先天性佝偻病。胎儿约需储钙30g,以满足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早期胎儿储钙较少,平均每日仅为7mg。孕中期开始增加至每日110mg,孕晚期钙储留量大大增加,平均每日可储留350mg。除胎儿需要外,母体尚需储存部分钙以备泌乳需要,故妊娠期钙的需要量增加,尽管孕期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内分泌和生理变化使钙的吸收增加,但我国人民膳食中钙摄入量普遍不足,再加上影响钙吸收的因素较多,故我国孕妇易发生钙缺乏。因此,孕妇应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膳食中摄入不足时亦可适当补充一些钙制剂。钙的最好食物来源是奶及奶制品,而虾皮、豆类和豆制品、芝麻、海带等也是钙的良好来源。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钙每天适宜摄入量(AI)为:孕早期800mg、孕中期1000mg、孕晚期1200mg。

孕期营养(孕期营养需要)(2)

2.铁

孕期对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①由于妊娠期母体生理性变化,血红蛋白的增加量远低于血容量的增加,出现妊娠生理性贫血,这时为增加母体自身造血需要,需额外补充铁;②母体还要储备相当数量的铁,以补偿分娩时由于失血所造成铁的损失;③胎儿除制造血液和肌肉组织需一定量的铁外,还必须在肝脏内储存一部分铁,以供婴儿出生后6个月之内对铁的需要量。因此,膳食铁摄入量不足,除易导致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外,孕期缺铁还可影响胎儿铁的储备,使婴儿期较早出现缺铁及缺铁性贫血。一些研究认为,孕早期缺铁还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有关。2002年的调查表明,我国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5.3%、22.5%和25.1%。

由于我国膳食中相当一部分铁来源于蔬菜、豆类等植物性食物中生物利用率较低的非血红素铁,因此孕期应注意补充一定量健康动物的肝脏、血液、瘦肉等含有生物利用率较高的血红素铁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加服铁剂。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铁的每天适宜摄入量(AI)为:孕早期15mg、孕中期25mg、孕晚期35mg.

3.锌

孕妇体内锌一般比成年妇女多400mg,总量达1700mg,其中足月胎儿体内可有60mg。从孕早期起,胎儿锌的需要量就迅速增加,胎盘及胎儿每日平均需要锌量为0.75~1mg.动物试验发现,母鼠缺锌时,仔鼠骨骼发育不良,并发生畸形。孕后期缺锌仔鼠脑体积小,脑细胞数目少。埃及、伊朗等处于缺锌地区的国家,有性腺功能不足性侏儒症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高的报道。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胎儿畸形发生率的增加与妊娠期锌营养不良及血清锌浓度降低有关。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锌每天推荐摄入量(RNI):孕早期11.5mg,孕中、后期16.5mg。动物性食物为锌的可靠来源,而植物中的锌不易被吸收利用。

孕期营养(孕期营养需要)(3)

4.碘

碘是甲状腺素T3、T4的成分,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能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孕期碘需要量增加。孕期缺碘,易发生甲状腺肿大,还可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并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大脑的正常发育和成熟。婴儿出生后易患克汀病,表现为智力低下、生长迟缓、聋哑等。因此,孕妇应增加膳食中碘的摄入量。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碘的每天推荐摄入量(RNI)为200μg,比孕前增加50μg。

(四)维生素

1.维生素A

孕妇缺乏维生素A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及早产有关。但孕早期增加维生素A摄入应注意不要过量,因为大剂量维生素A可能导致自发性流产和胎儿先天畸形。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且相同剂量的胡萝卜素却无此不良作用。故中国营养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均建议孕妇通过摄取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来补充维生素A。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早期和孕中、晚期维生素A的每天推荐摄入量(RNI)分别为800μgRE和900μgRE,可耐受最高摄人量(UL)值为2400μgRE。

2.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和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故孕期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这一时期缺乏维生素D与孕妇骨质软化症、新生儿低钙血症和手足搐搦等有关,但过量也可导致婴儿发生高钙血症。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紫外光照射下皮肤的合成,而高纬度、缺少日照的北方地区在冬季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D,导致母体和胎儿血中25-羟维生素D3浓度降低,因此,维生素D的补充尤为重要。天然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种类较少,故强化维生素D的乳制品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早期维生素D的每天推荐摄入量(RNI)为5ug(1μg=40IU),与非孕妇女相同;孕中、晚期为10μg,比孕早期增加一倍,UL值为20ug.

孕期营养(孕期营养需要)(4)

3.维生素E

动物研究发现,维生素E具有维持生殖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研究的深入,发现维生素E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由于维生素E具有维护细胞膜(尤其是红细胞膜)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性的作用,因此孕期给予充足的维生素E可能对新生儿红细胞膜产生保护作用,从而减少新生儿溶血和溶血性贫血的发生。孕期母体血浆中维生素E水平明显升高,且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之中,尤其是坚果和植物油。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维生素E的每天适宜摄入量(AI)为14mga-TE,与非孕妇女相同。

4.维生素K

维生素K是与凝血有关的脂溶性维生素,凝血过程中至少有4种因子依赖肝脏内维生素K的合成,故孕期维生素K的营养状况可能对婴儿早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产生影响。由于维生素K的食物来源广泛且可通过肠道内细菌合成,一般人很少出现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维生素K缺乏的常见原因有:①孕期服用阿司匹林、抗癫痫药等维生素K抑制剂;②早产儿,由于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故胎儿肝脏中的储存量少,早产儿尤其如此;③新生儿,由于初乳中维生素K含量少,且肠道功能未发育成熟,肠道内细菌无法有效合成维生素K。因此,产前或新生儿期补充维生素K均可有效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发生。

孕期营养(孕期营养需要)(5)

5.B族维生素

(1)维生素B1:维生素B1,是脱羧酶和转酮醇酶的辅酶,与能量代谢有关。孕期缺乏或亚临床缺乏维生素B1时可能孕妇并不出现明显的脚气病症状,但新生儿却有脚气病表现。维生素B1缺乏也可影响胃肠道功能,尤其在孕早期由于早孕反应使食物摄入量减少,易引起维生素B1,缺乏,从而导致胃肠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早孕反应。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维生素B1的每天推荐摄入量(RND)为1.5mg。

(2)维生素B2:维生素B2参与三羧酸循环及呼吸链中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代谢有关。维生素B2缺乏的典型症状为“口腔生殖器综合征”。孕期维生素B2缺乏还与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有关。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维生素B2的每天推荐摄入量(RNI)为1.7mg。

(3)维生素B6:维生素B6参与体内氨基酸、脂肪酸和核酸的代谢。维生素B6缺乏时还常伴有多种B族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对皮肤、神经和造血系统等产生影响。临床上常用维生素B6辅助治疗早孕反应,还可与叶酸、维生素B2联用预防妊娠高血压病的发生。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维生素B6的每天适宜摄入量(AI)为1.9mg。

孕期营养(孕期营养需要)(6)

(4) 叶酸:叶酸不足与新生儿神经管畸形(无脑儿、脊柱裂等)的关系近年来已受到广泛关注。妊娠前几周是神经管形成和闭合的关键时期,神经管将最终发育成脑和脊髓。一般人要到孕6周时才会发现自己怀孕,而此时神经管可能已经闭合,神经管畸形可能已经发生。神经管上端不能闭合时发生无脑儿,无脑儿尽管较为罕见,但却是致命性疾病,无脑儿出生后很快死亡。神经管下端不能闭合时发生脊柱裂,脊柱裂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管缺损,患儿的脊髓和脊柱都不能正常发育,脊髓膜往往突出呈囊状,有时还有部分脊髓包裹其中。根据神经管损伤程度,脊柱裂还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麻痹,病情轻时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但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足畸形、髋关节脱位、肾异常、脊柱弯曲、肌肉无力、智力障碍和运动及感觉功能丧失。补充叶酸可预防神经管畸形已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一项对中国出生缺陷高危人群的应用性研究表明,妇女在孕前1个月和孕早期每天补充叶酸400μg可有效地预防大多数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高剂量(>1mg)的叶酸可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血液学指征,因此并发维生素B12缺乏的人不应高剂量补充叶酸。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孕妇叶酸的每天推荐摄入量(RNI)为600μgDFE,UL为1000μgDF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