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

相信我们大家了解伏羲和女娲,是从听说他们兄妹结婚的神话故事开始的。

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1)

唐朝李冗《独异志》记载:

“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兄妹二人在昆仑山,雨天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有羞耻心。兄即与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那么,这样的神话故事,有什么样的现实背景呢?

她又隐含着什么样的真实的历史事件呢?

我们要揭开这个谜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他们的名号入手。

伏羲之“羲”,没有其它含义,字典上直接介绍,就是“指人类的祖先”。

那么,这个“人类的祖先”是一个什么样的“祖先”呢?

“羲”的字形结构是“羊 禾 丂 戈”,说明这个“祖先”——“放牧、种庄稼、以天上挂着的龙为图腾、尚武好战”。

那么,对照我们的考古发现,他不就是我们现在的东北地区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的主人吗?

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2)

我们再看女娲之“娲”,字形结构是“女 呙”。

这个“呙”,原本是“鬲” ,就是由渭水流域马家窑文化族群所发明的一种陶器。

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3)

这种陶器后来演变成鼎,就是专门用来祭祀的神器。

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4)

由此可见,“鬲”是马家窑文化族群的神器,是专门用来祭祀神灵的。

而“娲”由“女”加“鬲”组成,可见她就是马家窑文化族群的女性祖先,也就是马家窑文化族群在母系社会的祖先。

另外,“娲”读“蛙”音,而“蛙”是马家窑文化族群的图腾。

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5)

所以,女娲就是马家窑文化族群的祖先,也就是渭水流域仰韶文化之大地湾和半坡类型文化的主人。

那么,这个考古发现就和我们的神话传说,有些矛盾哦。

神话传说,伏羲氏和女娲氏在昆仑山。

而考古发现,他们一个在东北地区,一个在渭水流域。

这么遥远的距离,他们是怎么成为“兄妹”,又是怎么结为夫妻的呢?

别忙,我们进一步观察,还真的发现,这东北地区的伏羲氏,和渭水流域的女娲氏,还真有成为“兄妹”的可能。

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6)

玉玦,是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中典型的玉器。

这种玉玦一般都有一个小洞。

这个小洞是做什么用的呢?

就是用来穿绳,使玉玦能够挂在人的耳朵上用的。

那么,玉玦挂在人的耳朵上起什么作用呢?

对于一般人来说,它就是一件装饰品,好看。

但是,对于祭师来说,它就不是一件装饰品,而是祭师与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

我们在《山海经》里,就反复读到“珥两黄蛇,把两黄蛇”,或“珥两青蛇,把两青蛇”的介绍。

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7)

这种“珥蛇”,就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它就是把蛇——神灵挂在祭师的耳朵上。

而不管是珥蛇,还是珥鱼,还是珥龙,神灵各有不同,与神灵沟通的方式,却都是一样的,都是“珥”。

我们在仰韶文化之半坡文化遗址中,就也发现了这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

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8)

那么,尽管一个在东北地区,一个在关中地区,一个是以龙为图腾,一个是以鱼为图腾,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与神灵沟通的方式,这难道不是说明,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基础,也就是具有共同的血脉源流吗?

而我们的史籍记载,与考古发现还有区别的就是,伏羲氏是“蛇身人首”,女娲氏也是“蛇身人首”。

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9)

那么,为什么他们都是“蛇身人首”呢?

或者说,为什么他们都曾经“蛇身人首”呢?

我们再研究伏羲氏,发现他有多个名号,比如:“结网罟以教佃鱼,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

那么,宓牺、庖牺、伏羲三个名号的内涵是完全相同的吗?

显然是不完全相同的。

宓牺、庖牺、伏羲是同一个部族,但是,他们具有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地域环境,也具有不同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他们这个部族的母族是华胥氏。

伏羲和女娲之前有人吗(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10)

华胥氏“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成纪,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秦安地区,也就是仰韶文化之大地湾类型文化的发源地。

所谓的“履大人迹于雷泽”,其实就是说明华胥氏是生活在雨水充沛、湖泊众多的渔猎时代。

华胥氏首先是学会制作渔网,从而转变成宓牺氏。

宓牺氏又学会了种植与养殖,于是分化成庖牺氏和女娲氏。

庖牺氏就离开成纪地区,到以昆仑山为核心的北方草原,变成了游牧民族。

而女娲氏则继续留在成纪,“代宓牺立”。

后来,庖牺氏的一部分在东北地区落地生根,成为半农半牧的民族,经常向中原地区进攻,这就成为了伏羲氏。

所以,伏羲氏和女娲氏是“兄妹”,一点不假。

那么,他们为什么后来又“结婚”了呢?

因为,他们一个由北向南发展,一个由西向东发展,最后在中原相遇,从而重新融合为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

这不是他们“结婚”了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