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洒变白洗不掉(用漂白水清洁花洒请三思)

你有没有发现沐浴的花洒很容易积垢?新换的花洒过不了多久,出水孔眼就能看到褐色的异物。

流进热水器的自来水带来了看不见的生命,虽然自来水不像雨水那样生机勃勃,但也并非空无一物。居住在热水器里的微生物跟你一样,喜欢洗热水澡,在温暖的环境里,它们生长得更快。热水器,是家里最受微生物欢迎的地方之一了。

当热水器里的热水流过沐浴管道,经过花洒喷头时,水里的微生物会粘附在管道内壁和喷头孔眼。时间久了,微生物群能建构出一层厚达半毫米的生物膜,长出孔眼里的褐色异物。

单个细菌你的肉眼看不见,但是几万亿个细菌摞起来你肯定不会错过。花洒喷头的生物膜不止是细菌叠加那么简单,而是一整座的细菌堡垒。多种细菌聚合在一起,大家排泄出多糖基质,当做建造防御堡垒的砖瓦石块。难以分解的多糖基质建造了一座攻不破的生物膜堡垒,细菌部落安全地生活在生物膜里,长期驻扎在花洒喷头上。

当热水流过花洒时,细菌群躲在生物膜里不会被冲走,每次还会不失时机地从水流中捞一点食物。每天你洗澡的时候,也是细菌群进餐的时间。

花洒变白洗不掉(用漂白水清洁花洒请三思)(1)

花洒里的微生物部落

热水器里的微生物群跟自来水里的不一样,种类更少。自来水里有数千种微生物,热水器里只有数百种,或是几十种。几十种微生物,每一种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生物膜中,人们甚至发现了捕食性细菌在游动。

那热水器里有哪些微生物呢?跟自来水的水源来源有关系,河水、湖水、水库水、地下水各有各的生态圈。另外跟消毒方式也有关系,自来水厂使用的消毒杀菌工艺和药剂不一样,出厂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各有不同。

热水管道里的生物膜多姿多彩,细菌,原生生物,吃原生生物的线虫,真菌全部都有。罗列出一堆微生物名称没什么意义,我们来看花洒里最危险,有可能致病的一种细菌--分枝杆菌。(注:花洒里的分枝杆菌是非结核分枝杆菌,NTM)

分枝杆菌跟大多数水性病原体(比如霍乱弧菌)不一样,它呆在水里很自由,不会主动进入你的身体给你找麻烦。花洒里分枝杆菌的正常栖息地是管道,它还有个名字叫嗜管菌。嗜管菌通常不是病原体,只有当它们偶然进入你的肺部时,才有可能引起肺炎,带来麻烦。你洗澡时,水里的分枝杆菌对你没有健康危害。

微生物学家做了花洒微生物的分析实验。收集数据不难,实验组在网络上发出请求,世界各地的居民用棉签擦拭自家的花洒喷头,把取样棉签邮寄给实验组。下图是各式各样的取样花洒。

花洒变白洗不掉(用漂白水清洁花洒请三思)(2)

花洒里的微生物群丰富多彩,样本里单单分枝杆菌就有几十种,居住地不同,分枝杆菌种类也有所不同。虽然种类多样,但是从数量上可以看出规律。

先看美国的,部分使用市政供水的自来水花洒中,90%的细菌是分枝杆菌。没有使用市政水,而用井水的花洒中,没有分枝杆菌。再看欧洲,加了消毒剂的市政供水花洒中,分枝杆菌占大部分。不加消毒剂的市政供水花洒中,生物膜厚度更厚,但是分枝杆菌数量很低

市政供水的自来水里通常加入含氯的消毒剂控制细菌,自来水经过消毒,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易受影响的种类被杀死了,耐受性强的细菌幸存下来。其中最坚强的是分枝杆菌,它对氯和氯胺有很强的抵抗力。经过市政消毒的自来水对分枝杆菌来说,就像一个清场以后的食堂,平时排很长的队伍才能打到饭菜的窗口,现在都没人了,分枝杆菌可以尽情享受。

自来水加氯,把其它微生物杀死,而水里的资源全留给了难以杀死的分枝杆菌,让它在消毒之后茁壮成长的现象叫做:竞争释放。也叫生态释放,因为种间竞争减弱而形成的生态位扩展。

如果用含氯漂白剂清洗花洒喷头的话,下一次新长出来的分枝杆菌比之前的数量多了3倍。[2] 有个建议:当你发现花洒里有生物膜,要清洁喷头时,最好的办法是物理擦拭,用毛巾或棉签擦洗干净就行。

花洒变白洗不掉(用漂白水清洁花洒请三思)(3)

最健康的水里有个生态圈

自来水里加氯是最经济易行的消毒方式了,当自来水离开水厂,通过管道、水泵、储水箱再送到你家的龙头时,需要保证龙头出水有一定的余氯量,最低余氯量用来控制细菌数量。其他消毒方式比如:紫外线、臭氧消毒都无法控制龙头出水的细菌数在规定值之内。

美国和中国的市政供水都需要加入消毒剂处理,欧洲市政供水有点儿不一样,在丹麦、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家的大部分城市里,市政供水来自地下水水源,经过简单的沉淀、过滤,把灰尘泥土、树枝草叶清理干净后,不加消毒剂直接送水使用。比如,维也纳的市政水直接从喀斯特含水层流出,未经处理。

什么样的水需要加消毒剂,什么样的水不用消毒?

只看细菌数量不行,还得看看水里的微生物种类。如果水里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浓度足够低,低到不会让我们生病时,那么饮用水是安全的。地下水的蓄水层越深,蓄水的时间越长,水里的病原体就越少,水源就越健康。

跟我们想象中一尘不染的地下水不一样,健康的地下水不是纯净水,水里住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实际上,地下水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病原体存活的可能性越小。如果病原体是细菌的话,它得为食物和空间跟其他细菌竞争。除了争夺食物资源外,病原体还有天敌,捕食性细菌和原生生物,它们都以病原体为食。比如原生生物纤毛虫一天能吃掉周围8%的病原体,鞭毛虫能吃掉50%的病原体。另外,病原体还得躲着不被噬菌体感染。

在地下水的生态圈里,站上食物链顶端的是小型节肢动物,它们像洞穴动物一样失去了颜色和视觉,变成了透明的盲虫,依靠触觉和嗅觉在水中觅食。

花洒变白洗不掉(用漂白水清洁花洒请三思)(4)

上图长得像虾的透明虫子是在德国地下水中发现的一种片脚类动物。

只有当地下水具有生物多样性时,这种盲虫才会出现。它们的存在是水源健康的指标,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水里看到活着的透明盲虫时,可以放心大胆地喝水了。在污浊的水源里,透明盲虫无法生存。

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渗透地下水源,安全健康。不幸的是,我们没有为自然留出足够的空地来让它发挥作用。很多地区的地表水已经被病原体和工业毒素污染了,地表水毒素浓度越高,渗透到地下的概率也越大。土壤和岩石要经过上万年的时间才能为我们澄清的一湾清水,我们随意倾倒一点儿工业废水就污染了整个水层。

微生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5亿年,而人类才出现了3百万年。微生物群对我们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而我们一直在侵占它们的领地,用消毒剂绞杀它们,用工业废料毒化它们。最终的结果是微生物群中对我们有益的弱小生命被消灭了,留下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真菌病毒来抵抗我们。

花洒变白洗不掉(用漂白水清洁花洒请三思)(5)

扼杀水里看不见的微生物,我们失去的远比得到的要多。


#我来科普#

#这很科学#

#科普一下#

:今天更新跟我们共同生活的微生物系列文章,这是第4篇:水里的微生物群

参考资料:

1:C. R. Proctor, M. Reimann, B. Vriens, and F. Hammes, “Biofilms in Shower Hoses,” Water Research 131 (2018).

2:L. M. Feazel, L. K. Baumgartner, K. L. Peterson, D. N. Frank, J. L. Harris, and N. R. Pace,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Enriched in Showerhead Biofilm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6, no. 38 (200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