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五则42章 论语说文之四十五

孝悌之义

撰稿:成宇 | 主讲:成宇

上期答案

您还知道那些避讳语?

钱,儒家思想重义不重利,钱也就成了不便直说的世俗之物,因此,有“孔方兄”“阿堵物”“辛苦费”“酬劳”等称呼。

渔民忌讳“翻”字,因此,常年在水上生活的渔民,不说“翻”以及“翻”的同音字,把“帆船”说为“风船”,把“船帆”说成“船篷”等。

疾病,也是人们比较忌讳的,因此,就有了“恙”“身体违和”等避讳语。

正文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我们学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的《寡人之于国也》,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孝悌之义”。

什么是“孝”呢?有的人根据楷书的字形把“孝”解释为“老人去世,给老人入土为安就是孝,中间的一撇表示孝子给老人办丧事的时候所打的幡,这种解释当然是不准确的、不全面的。

论语五则42章 论语说文之四十五(1)

首先,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解释是不了解“孝”的最初的字形,是根据现在的字形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解释。“孝”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一个“老”字的简省,下面是一个“子”(见下图),金文和篆文的上面是一个完整的“老”字,下面是一个“子”,隶书的“老”和楷书的“老”字字形基本一致。这是一个会意字,老人在上,子女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或向老人磕头行礼之意,《说文解字》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意思是好好侍奉父母老人,就是孝。

论语五则42章 论语说文之四十五(2)

怎样才算是好好对待老人呢?孔子曾说过,孝敬父母最难的是“色难”,所谓“色难”就是时时刻刻给父母好脸色,是最难的孝敬,所以我们把“孝”也称为“孝敬”或“孝顺”。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传统美德。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论语五则42章 论语说文之四十五(3)

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即“至德(道)、敏德(行)、孝德”和“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孔子思想,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

论语五则42章 论语说文之四十五(4)

中国古代不仅把“孝”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还把“孝”作为一种治国理念,我国的很多历史朝代均声称自己以孝道治天下,比如汉朝、晋朝、宋朝等。李密在《陈情表》中明确说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择官员的重要标准就是“孝廉”,即孝敬父母为官廉洁。俗语也说“忠臣良将必出于孝子之门”。可见古人对孝的重视。儒家的十三经之一就有一本《孝经》,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了《孝子传》,元代还有人根据刘向的《孝子传》编写了一部《二十四孝》,其中记载了二十四位孝子的故事,如:舜帝孝感动天、汉文帝亲尝汤药、曾子啮指痛心、子路百里负米、闵子骞芦衣顺母、老莱子戏彩娱亲等故事。其中舜帝孝感动天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他们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用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忌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尧帝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帝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兄弟象为诸侯。

论语五则42章 论语说文之四十五(5)

《二十四孝》中就是记载了这样一些孝子的故事,古人不仅把对自己的父母的尊敬奉养作为孝顺的表现,更能够推己及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我们把孝敬自己的父母称之为“小孝”,这种由己及人,为了更多的父母、老人而默默奉献就是“大孝”,这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讲完了“孝”我们再来看“悌”。《说文解字》中说:“悌,善兄弟也。”意思就是善待自己的兄弟,贾谊的《道术》中说:“弟爱兄谓之悌。”古人常说“兄友弟恭”,讲的就是兄长要友爱弟弟,弟弟要尊敬兄长。

论语五则42章 论语说文之四十五(6)

1930年.蔡振坤先生编辑一本《八德须知》,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中心,讲述传统的八德故事,其中“悌”这部分,分为四集,每集二十四个故事,叫作“二十四悌故事”。比如,其中记载了“许武教弟”的故事,汉朝许武,有三个兄弟,父亲很早就过世了,两个弟弟一个叫许宴,一个叫许普,年纪还非常小。在过去传统的家庭里长兄如父,父亲过世了,身为长兄的许武,必须要肩负家庭的重任,不但要负责生计,更要提携照顾两个弟弟。

论语五则42章 论语说文之四十五(7)

许武知道他的责任非常重大,白天到田里劳作时,就把弟弟安置在树下阴凉的地方,教两个弟弟学习如何耕种;晚上回家时教两个弟弟读书,非常辛劳。如果两个弟弟不肯受教,他就跑到家庙向祖先禀明,今天我教导不利,所以两个弟弟才不受教。他把所有的责任自己承担下来,在祖先面前告罪,是自己的过失,忏悔自己没有尽心尽力,直到两个弟弟哭泣着来请罪,许武才起立,而且他始终没有严声厉色地对待弟弟。

许武到了壮年还没有娶妻,有人劝他,他回答说:“我恐怕找到不适当的人选,反而使兄弟的情感发生嫌隙!”

后来许武被推荐为孝廉。为了让两个弟弟也能够成名,跟他一样被举孝廉,就故意把家产分为三份,自己取最好的,让弟弟得到的又少又不好,让所有亲朋好友、邻里都骂这个哥哥贪婪,推崇两个弟弟谦让。等到弟弟在品德、学问和产业上有一点点成就,也被推举为孝廉时,哥哥才把亲朋好友聚集在一块,把他成就两个弟弟的苦心表露了出来。当场的人都非常惊讶,许武竟然是这样的长兄,疼爱他两个弟弟,提拔他两个弟弟,如此地用心良苦!

从此以后,乡里的人都称他“孝悌许武”。郡守和州刺史推荐许武出来为民服务,并且请他担任“议郎”的官职。许武的声望非常显赫,不久,他却辞去官职而返回故乡,先为两位弟弟张罗婚事,而后自己才娶妻。兄弟们生活在一起,相处得非常融洽。

论语五则42章 论语说文之四十五(8)

孝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忠、信、礼、义、廉、耻”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我们在阅读古籍时要掌握的一个名词,更是我们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规范。《论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孝敬、尊重老人,都能做到兄友弟恭,那么我们与和谐社会的距离就更近了一步。

本期试题

您还知道哪些二十四孝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